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幸福覆盖生活在五星红旗下所有的人

作者:郝安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3日 06时04分44秒 编辑:redcloud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揣着这一份家国情怀,省委宣传部新湘评论党总支和干部处党支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按照省委和省委宣传部“一进二访”活动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组织25名党员干部来到文雄部长的扶贫点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塘头坪村,实地踏访,亲近群众,对口慰问,接受教育,并对村里的教育事业、文化设施、扶贫项目和贫困家庭进行扶持援助,尽心尽力把扶贫援建做到小处细处紧要处。

 

扶智:新落成村小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让贫困乡村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扶贫先扶智,往往能让一个家庭真正实现脱贫,还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新湘评论党总支抓住这个关键,着眼塘头坪村的未来,集全社之力,为新落成的村小学捐建了国旗台、国旗杆、宣传栏,为学校的8位小学生送上充满爱心的书包、文具、篮球、排球等文体用品。4月28日上午,新湘评论、干部处、江华县、沱江镇的同志和塘头坪村民代表、村小师生一同举行第一次升国旗仪式。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高高飘扬。社长、总编辑郝安发表国旗下即席讲话,他说:让我们每一个在场的朋友,在自己的生命中记住今天:一个美好的艳阳天,我们相伴来到这里,站在这美丽肥沃的瑶乡土地上,记住江华,记住沱江镇,记住塘头坪村。

 

郝安做国旗下讲话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是一块光荣的土地,也正如我们一来就看到并感受到的,这也是一块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土地。有四个时间概念,会让我们记住江华:

 

——90年前,当全国只有50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时候,江华就有两个;这里有永州最早的共产党基层支部;有永州最早的县级党组织中共江华执委;在大革命时期最残酷的时候,江华发展党员最多,有38个。

——80年前,红七军、红一军团红九军、红五军团、红六军团长征时都经过江华,邓小平、刘伯承、江华在这里战斗过,留下了沱江会议旧址江华文庙。

——70年前的抗日战争和60年前的解放战争,这里都发生过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

刚刚我们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就是包括江华瑶族同胞在内的成千成万的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今天上午我听到村小学老师给孩子们讲的语文课,就是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我们要记住今天,记住塘头坪村,更要记住昨天,记住我们的英烈和前辈。

 

我们的英烈和前辈抛头颅,洒热血,闹革命,究竟为了什么呢?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为了父老乡亲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一步步我们的国家富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强起来了,我们的人民生活好起来了。但是,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情况那么复杂,还有很多人生活很不如人意,他们的日子还过得非常拮据和艰难。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我们党、我们国家一直万分关注,想了很多办法,党中央提出一定要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彻底解决这个难题。目标是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历史性的,没有退路。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论及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时,反复强调的是“所有的人”,说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将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毛主席开国伊始,就指出我们的政府前面,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叫人民政府。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湖南湘西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他深情地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给学校捐赠文体用品 

 

国家国家,无论贫富,举国一家。从国家战略入手通盘解决贫困,从基础设施入手根本解决贫困,从政策措施入手精准解决贫困,国家有国家的使命,社会有社会的担当,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担当,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幸福覆盖生活在五星红旗下所有的中国人!


 

扶志:树立塘头坪村的精神地标

 

 扶贫工作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扶贫更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开展扶贫工作,除了给资金、送技术,更重要的是树信心、立志气,从精神层面给扶贫对象真正的关心和帮助。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我们每次进村,都坚持把村支部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和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的同志一起座谈交流,共商如何真正把村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前后共给予两万元经费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队和村支部三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党员同志普遍反映通过学习考察,增强了带头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的过程中,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村民群众的意愿,决定在村部建立宣传栏、村口竖立村碑。新湘评论党总支积极配合,设计稿样,出资捐建。如今,宣传栏按标准设计规划完成,即将启用。厚重素朴、苍劲有力的毛主席书法“塘头坪村欢迎你”碑石,成为塘头坪村一道崭新的风景,凝聚起全村人勤奋努力、战胜贫困的精神动力,并将带动启动塘头坪打造秀美阳光旅游村的远景规划,展示全村人自信开放、积极向上的崭新风貌。这次大家来到村口村碑前,热议扶贫援建,畅谈改革发展,展望致富前景,强烈的责任感和共同心愿是,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通过扶贫扶志,动员和号召所有关心关注塘头坪村的人勠力同心,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扶项目:因户施策做好项目帮扶


 

在王本清家屋顶,工人同志正趁难得的大好晴天加紧防水施工 

 

根据部机关统一部署,新湘评论党总支共对口帮扶5户贫困家庭。去年11月,郝安和党总支成员逐户走访了5户贫困家庭,提出要带着感情真扶贫,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好高骛远,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定的计划、目标要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与扶贫工作队一起调查研究,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的基础上,确定了有项目帮扶项目、没项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帮扶的个性化扶贫工作思路。

 

  彭定亮介绍养鸡情况

 

到4月底,按照每户6000元标准,完成生产性帮扶项目2个。一户是彭定亮,13岁父亲因病去世,留下繁重的历史债务,导致年幼的他辍学打工。现全家4口人。2014年着手发展家庭养殖,先后养鸡1000余只,养牛5头,养鹅6只,都是粗放经营,年收入3万元上下。去年第一次走访的时候,彭定亮提出想学养鸡技术。今年3月,郝安带着彭定亮到河南济源承留镇现代化养鸡场学习考察,实地学习养土鸡技术;了解生产经营方式方法;就扶贫帮困与河南同志一起座谈交流。通过边考察边沟通,边学习边引导,彭定亮“走出去”后,很受鼓舞,无论思想眼界,还是技术层面,甚至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有了很大转变。回来后,他根据自身情况,在河南农技人员指导下,采用“鸡别墅”办法发展土鸡养殖。目前,由他自己学习改进设计,新湘评论党总支资助的5个“鸡别墅”已经初步建好;由扶贫工作队、村委会研究决定、10户加盟、彭定亮牵头担任社长的塘头坪村养鸡专业合作社业已成立运营。一户是王先军,身体不好,全家5口人,他的产业是食用菌种植。通过帮扶,王先军已建起了两个钢架结构种植棚,每年能够生产食用菌6万斤左右。另外的3户,有因病致贫的,有家庭突遭变故致贫的,我们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予以帮扶。贫困户王本清家住房严重漏水,我们提供专项资金,解决了屋顶漏水的问题。

 

 

新湘评论党总支走访贫困户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刊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现场去,是我们必须经常修炼的基本功。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此次扶贫走访,到村、到户、到人,扶智、扶志、扶项目,时间虽短,但情真意实,印象和感受都很深,全体同志零距离领会到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体悟到了“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真谛,每个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身心感情都得到了洗礼和提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