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母亲的针线篮

作者:张友直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 10时19分15秒 编辑:redcloud

在老家的旧物件里,有一个针线篮,那是母亲生前使用的针线工具,也是农村十分常见的妇女针线用具

 

针线篮看似普通,却关乎着穿衣穿鞋的大事。小时就记得,家里的烧炕上就有个扁圆形的针线篮,用柳条编成,外面刷生漆,被磨得又黑又亮。平常放着针、线、顶针、鞋底子、鞋模子等针头线脑类的物件,取用方便。那时农村穷,全家老小穿衣穿鞋都靠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自然离不了针线篮。每逢农闲,母亲便拿出针线篮,穿针引线,不是缝补衣裳,就是纳鞋底,缝制褥子被子,一针针、一线线,留给我们温馨的记忆。最费事的是纳鞋底,尤其是“千层底”,鞋底有一厘米厚,针很难穿过去。于是小小的顶针就派上用场,将其套在手指上,帮助针头轻松扎进去,再往外拽,将线引出来。就这样,母亲夜以继日,纳成一双厚厚的千层底鞋底,针脚细密,错落有致。鞋底纳完后,还要做鞋帮子,再将鞋底与鞋帮子一针一针绱在一起,这是农村针线活里最辛苦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妇女除参加劳动外,还需负责一日三餐,针线活只能利用农闲完成。经常看到,在街坊里,妇女们围坐在一起,脚旁边放着针线篮,手里忙活着,一边哄着娃娃,还要一边纳鞋底

 

 

小小的针线篮,凝结了伟大的母爱。那些年,我们姊妹穿的布鞋,样式虽然朴素,但结实耐穿,就得益于母亲纳鞋底时每道工序到位,一丝不苟。当年我考上大学,临行前,母亲用旧布条为我缝制了几双粗布鞋垫,说我脚汗大,南方天气热,穿着农家鞋垫,透气舒服。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再拿着那一双针眼细密的鞋垫,深深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份沉甸甸的母爱。

 

岁月沧桑,家里那只针线篮,历经母亲勤劳双手的长期摩挲,颜色消褪,斑驳破旧。慈祥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再也穿不到母亲缝制的衣服和纳的布鞋了。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微信朋友圈里赞美女性、歌颂母亲的活动精彩纷呈。看着那只普通的传家宝旧针线篮,睹物思人,更加感恩母爱。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