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成事需“三长”

作者:黄友爱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2日 11时20分12秒 编辑:redcloud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其著作《史通》中,总结治史者应具备“才、学、识”三长。千年之后,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其著作《中国哲学简史》序言中进一步阐释,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这些都是从治学的角度阐发的宏论。

 

实际上,在社会分工中,立言当学者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须干事创业,为民族为国家立点事功。延伸来看,良史三长:才、学、识,同样适用于干事成事。在此,我不妨对三者的次序略作调整:学、识、才,这样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与实践规律。

 

“学”是认知层次的事。《论语》的首篇是“学而”、首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的开篇是“劝学”,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必须学习党的基本理论、通晓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了丰富的理论素养、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乃至长于一技或精于一技,就不会说外行话、做外行事。在学习的基础上,还须重视调查研究。真实的情况、鲜活的经验,都来自调查研究。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全面掌握客观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准确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学习和调研而获得真知、掌握实情,这是我理解的“学”。

 

“识”是判断层次的事。面对同样的事实、同样的材料,由于“识”有高低之分,判断与结论自然就有精彩与平庸、沉稳与虚浮、准确与偏颇之别。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说:“道莫盛于趋时。”意指思想在于与时俱进。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偶然性非常之多,一个偶然的因素,往往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事情的成败。因此,在面对各种偶然性时,保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跟风,促使偶然性组合成必然性,既在客观上符合时代趋势,又在主观上符合个人潜能,方能找准努力的方向。当然,格局大者往往见识高,心里山高水阔,眼里天地澄明。当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主张“风筝不断线”,指的是作品好比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不能断线,因为线的另一端是启发作品灵感的母体,是人民大众之情谊。所以,我们在作选择的时候,既要考虑是否适合并有益于成就自我,更要考虑是否有益于造福他人和社会。

 

“才”是运用层次的事。在我看来,才至少有两种:文才和干才。有文才者,能把文章写得优美;有干才者,能把事情干得漂亮。如何把我们所研判的见识见解和事业规划,结合社会的需要,结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得更好、呈现得更好,需要我们拿出干才,善作善成。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干才不仅体现为一种业务能力,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担当负责的态度。只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方能把事情做对,把事情干成。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有意识培养“学、识、才”三长,并有勇气将“学、识、才”三长付诸行动,付诸实践,达致干成事的愿景,这才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正确打开方式。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