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聚力乡风文明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周迎春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6日 10时43分00秒 编辑:redcloud

    

 

  乡风文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邵阳市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从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规范行为、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丰润农村道德滋养,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营造文明社会风尚,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

 

 

观念转变是根本

 

  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其根本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移风易俗就是要改变以往旧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个人思想观念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邵阳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宣传思想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农村落地、在群众心灵扎根。

 

  注重理论疏导。推动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必须身先士卒,做好表率。邵阳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校、道德讲堂的教学内容,定期开展专题教育培训,组织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开展大讨论,以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和社科理论专家、优秀文艺工作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农村入农家微课堂宣讲一万余场次。

 

  注重宣传倡导。邵阳在各级主流媒体开设移风易俗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和典型经验做法,定期曝光一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伤风败俗、挑战道德底线的反面典型,人们对推动移风易俗的认知认同不断增进。对农村广播村村响平台的使用提出明确要求,每天安排半小时广播,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民主协商等国家政策,讲述典型故事、传唱文明歌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新观念。在村镇建设2100余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村规民约、乡贤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村文化长廊,设置了一批公益宣传栏和遵德守礼宣传标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注重活动引导。组织开展广大群众乐于参与、便与参与的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是加快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手段。邵阳精心编排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戏曲、小品等节目,深入基层巡回演出,部署开展“新农村新风尚”培训、“文明新风进万家”、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2100余场次。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设立文明榜、功德榜、和谐榜、卫生榜、成才榜等,建设乡村道德评议会场5288个,定期开展村民道德评议,表彰好人好事、弘扬文明新风。

 

 

素质提升是关键

 

  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是人。推动移风易俗,必须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让他们自觉树立革除陋习的意识,主动以新思想新观念指导日常生活,成为农村文明风尚的主人翁和践行者。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邵阳把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措施,大力推动乡(镇)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现已建成乡村文体小广场4000多个、农家书屋5544家、社区农村全民健身路径600余处。447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全部挂牌。充分利用各类阵地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乐民育民,让村民在文化享受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升素养。隆回县、新宁县连续多年举办百姓春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邵阳县多次开展非遗文化大型巡展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村民,是提升农民素质的关健环节。充分利用农闲时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全面提升致富技能。同时,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库,设立城乡统一的劳务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就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指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科技文化知识。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坚持硬件建设和队伍建设并重,把建设高素质基层文化队伍作为引领乡风文明的重要环节。一方面,选派各类文体专业人员到国家、省级培训中心学习,为乡村培训5600余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的文体辅导员。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发展壮大广场舞、腰鼓队等基层文艺队伍。全市现有2万多支业余文体团队、近10万名群众文体骨干活跃在最基层、服务在第一线,基本形成了纵向有专业人员和乡村文体骨干作支撑,横向有各专业团体为辅助的文化队伍体系。

 

 

行为规范是基础

 

  农村一些地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仍然大行其道,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公众碍于情面、盲目跟从时,构建刚性约束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采取民政牵头指导,乡镇组织实施的方式,引导广大村民发挥自治主体作用,通过召开村支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充分酝酿讨论,自主协商制定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传统美德、法律法规等内容融入其中,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使其更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

 

  推行红白理事会。推动全市80%的行政村建立红白理事会,院落设立红白理事小组、红白理事会会长,把农村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有一定协调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乡贤选入理事会,负责全村婚丧事务的操办,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及时公示红白喜事办理情况。

 

  落实具体操办要求。邵阳市文明委印发了《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规定除婚事、丧事可以适度操办外,原则上不得以子女升学、乔迁履新、庆生祝寿等名目宴请亲属以外的人员。明确婚丧喜庆操办要求:婚事开支原则上控制2万元以内,酒席20桌以内,办理时间不超过一天;丧事开支原则上控制3万元以内,酒席30桌以内,办理时间不得超过3天;婚礼、殡葬车队规模不得超过6辆。婚事中杜绝各种低俗的闹婚,丧事中提倡以放哀乐形式代替请乐班,提倡以追悼会形式代替做法事。对不按要求办理的,村红白理事会不得参与理事,并采取建立黑名单、取消事主在村内的各种评先资格等方式进行惩戒,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遵循。

 

 

机制建设是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方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部门联动长效化。邵阳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系列文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市县两级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考核奖惩制度化。邵阳市县乡层层签订《移风易俗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考核细则和定期督查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发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建立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市委书记每季度就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度,并通报有关情况。前段工作不积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作表态发言,并及时整改到位。

 

  典型选树常态化。邵阳连续开展了五届全市道德模范暨“最美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今年又启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双十最美”评选活动,面向广大农村开展“十大最美乡风文明村”和“十大最美乡贤”评选。将评选农村星级文明户、星级诚信个体工商户与金融信贷相结合,大力开展“以文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道德信贷工程。“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集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孝子孝媳等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树立了一大批群众身边可学可比的道德典型。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培育1个移风易俗工作示范乡镇,每个乡镇至少培育1个移风易俗工作示范村。

 

  (作者系中共邵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