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用“微治理”做好“大文章”

作者:唐国林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6日 03时04分15秒 编辑:redcloud

 

 

  习近平总书记对“乡风文明”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学习贯彻好这些新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找准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用“微治理”,做好乡风文明大文章。

 

  满足群众“微心愿”。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呼唤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乡风文明。党的基层组织理应及时回应人们需求,力求通过“微心愿”,找准群众诉求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聚集点,把准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凝聚新时代建设乡村文明的共识。广泛征集。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网络征集等渠道和方式,收集群众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微心愿”,并将群众的心愿进行分类整理,建档立卡。充分论证。对分类整理出来的“微心愿”,逐一通过组织群众“聊一聊”、邀请专家“评一评”、联合职能部门“议一议”等多种方式进行系统的梳理论证。以此为依据,划分当下可以立即实现、近期可以努力实现和未来有望争取实现等不同层级类别,明确回应和满足群众“微心愿”的时间表和项目单。分类处理。针对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乡风文明主心骨。针对一些村庄“形虽在,神已散,精神生活空虚”的现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凝心聚力。针对一些村庄存在的不良习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搭建工作“微平台”。针对当前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责任主体不明、标准不清的问题,既要对标,又要因地制宜搭建乡风文明建设的“微平台”。构筑工作格局。明确村级党组织是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同时,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建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微组织”,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完善工作平台。乡风文明建设要对标新时代,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影响农民,动员有影响力的村民推进工作。如建立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让农村“五老”有舞台说话,杜绝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社,让经济能人帮助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搭建活动平台。文明乡风靠活动推动,活动新日日新,经常性活动影响教育村民,久久为功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举办群众文艺汇演、广场舞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才艺电视大赛等,丰富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发展传承好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活动,如元宵节倒灯、端午赛龙舟、重阳节登高敬老等,让群众有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依托免费休闲读书吧开展“宣讲传统家文化、建设幸福小家庭”活动、依托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城”活动、依托敬老院开展“温暖节日”活动、依托公共活动空间开展“邻里守望、厨艺展示”活动。开展文明劝导、文明家庭评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文化传承和移风易俗落在实处,让文明春风吹拂乡村。

 

  完善治理“微机制”。乡风文明建设落地落细,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实际的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公共文化场所建设规划,通过村民自治机制建立资金筹措方案,逐步解决农民公共文化场所不足的问题。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方式,不断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明创建评选评议机制。建立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星级志愿者,优秀阅读推广人、阅读之星、书香家庭,村镇好人等评选机制,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身边先进模范人物群,让群众学有榜样、跟有典型。建立陋习评议整改机制。对不良陋习由村级自治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评议活动,让群众引以为戒,发挥反面典型的警醒警示作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机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弘扬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传统习俗。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