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把第一推动力化作强大的现实生产力

作者:梅克保 来源: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1日 03时20分48秒 编辑:redcloud

  省九次党代会为未来五年湖南的建设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必须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新型工业化如何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最近,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深化认识,把第一推动力的观点变成全省上下的共识

  第一,要深化对新型工业化背景的认识。省委确立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和背景。首先,是立足于更好地抢抓机遇。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新一轮世界范围的资金、产业、技术转移浪潮扑面而来,谁能有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并将其导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谁就能更多地承接资金、产业、技术,从而抢占发展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其次,是立足于更好地应对挑战。“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们需要直接面对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双重挑战,特别是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多数已经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后的先进企业,只有加速推进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才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和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再次,是立足于更好地推进发展。我省是以重化工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和资源能源的趋紧,增长方式的粗放已成为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因素。不跳过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尽快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们不仅很难弥补发展差距,实现“富民强省”目标,而且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会更落伍。

  第二,要深化对新型工业化内涵的认识。新型工业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业概念,而是一个全新的现代经济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且是文明程度提升的过程。新型工业化,内容非常丰富,内涵极其深刻。它要求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充分看到湖南作为人口大省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加就业。新型工业化的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是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辩证理解,系统把握,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各项要求。

  第三,要深化对新型工业化目的的认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生产方式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济运行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能源、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确保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在生产投入上,从投资型向创新型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由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自然资源消耗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增长转变,使创新成为加快工业化最主要的动力,通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产品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在生产效益上,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只有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改变过去片面追求数量、追赶速度的现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始终把发展速度与提高效益统一起来,上一些有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才能形成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经济运行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把握重点,以第一推动力促进湖南更好更快发展

  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抓项目建设。抓经济工作,抓新型工业化,归根结底要落实到项目上。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有好项目才有可能持续发展,没有项目就不可能发展。全省上下都要增强项目意识,加强项目建设,省里要重点扶持100户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和“十一五”期间销售收入可以过百亿元的21户骨干企业;坚持以大引大,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央企、民企合资合作,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对重点工业项目要建立项目责任制,明确部门联系协调,跟踪落实。同时,要抓好项目进度建设,认真搞好项目策划、开发和包装,编制建立项目库,每年从中选择一批政策上能得到国家支持、招商引资中能得到战略投资者青睐的项目,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促成一批重点项目在省内落地,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达产达效。市州县要因地制宜,根据产业发展和资源特点,加大项目开发力度,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是抓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从政府层面来看,抓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是抓产业集群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目前,我省钢铁、烟草、有色、石化等产业基础较好、特色比较鲜明,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林纸一体化、生物医药等产业成长性较好、潜力很大,省里已经围绕这些优势产业规划了16大类5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下一步,要着重围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集群,出台产业政策重点扶持,逐个突破,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能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的产业集群。比如,钢铁要鼓励支持华菱集团并购重组国内其他钢铁企业,实现湖南企业跻身世界500强零的突破;工程机械要采取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产业内企业兼并重组或相互持股等方式,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长沙打造成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市州县也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抓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是抓自主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在新起点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我省科研人才和科研能力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在湘“两院”院士46名,获奖科技成果连续三年居全国前5位。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技、人才优势,始终把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作为自主创新的方向,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首先,要着力培育创新主体。要把研发机构建设、研发经费投入、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等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重奖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奖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和国家授予区域品牌的地方政府,建立省内名牌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其次,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加紧对优势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进行梳理,每年选择一些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向国内外公开招标,有针对性地实施若干重大科研专项攻关,缩短科研成果与产业化的距离,避免资源浪费。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对接会,推进大学科技园、火炬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联合向更高层次发展。逐步建立工业设计、商业情报、品牌推广等平台,每年筛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向国内外招商,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集聚作用,培育发展核心产业,通过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传递、重组和渗透,建立起上、中、下游关联密切的产业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三,要大力整合创新资源。积极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创新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支持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形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激发科技人员参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四是抓园区布局。新型工业化是集约发展的工业化,不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化,各种要素和资源向园区聚集是新型工业化的显著特征。当前,我省工业园区建设的突出问题是体制不顺、基础设施不配套、产业特色不明显。要完善园区功能。不断完善园区基础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使园区成为要素聚集的洼地。要立足项目兴园、特色立园、科技强园,加快推进长沙高新区、经开区、浏阳生物医药园和株洲高开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建设,带动和扶持各地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重点产业园区,打造体制创新的平台、对外开放的载体、产业转移的基地。要形成园区特色。对国家级和74个省级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逐个进行研究定位,引导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核心,以市州所在的省级园区为重点,县市区工业园区为配套的良性发展格局。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研究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体制,实行土地经营与资本运作并举。通过园区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实现园区从“政策型”向“功能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五是抓环境优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环境,采取得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环境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从硬环境看,就是加强以高速公路、港口码头为主的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建设,破解工业发展中用地和资金等方面制约因素,有效保障工业发展需求和大力改善工业发展条件。从软环境看,就是按照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和舆论环境。政务环境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实行行风评议,建立部门领导协调机制,解决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重大问题。舆论环境方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对工业政策法规、重点优势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和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科技人员和经营团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举措,把第一推动力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有新的举措,新的办法,要研究建立新型工业化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要根据新型工业化的本质特征和加速发展的需要,设计专门的统计评价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把发展任务分解量化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年初作出部署,年终检查验收,奖励先进,激励落后。同时,要加强平时的调度分析,及时研究解决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出现的问题,经常督查,定期通报,使各级各部门常思责任在肩,不敢有任何懈怠。

  第二,要配齐配强领导力量。省市县党委、政府要成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级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指导协调、制定整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党政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抓工业,党政领导要建立联系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制度,及时解决工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抓工业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注意从大中型企业、党政机关、相关高等院校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懂经济、熟悉工业的中青年优秀干部充实基层领导岗位。要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谋工业、抓工业”的能力水平纳入考察领导干部业绩和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三,要强化投入力度。没有大投入,就没有新型工业化的大发展。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专项支持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捆绑使用,集中投入,重点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要加大金融支持,对重点新型工业化技术改造项目、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工业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商业银行要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企业可以核定一定授信额度。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企业短期融资债券。要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级政府都要设立信用担保专项资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构建覆盖全省的担保网络,缓解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金融瓶颈。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项目为载体,引大引强,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其实现方式必须是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一时之快,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之忧;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隐患,切实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决不允许以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带血的经济增长,给劳动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