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恰同学少年》:充满活力的红色经典青春剧

作者:日一夫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6日 10时48分17秒 编辑:redcloud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寻找自己追求的目标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亲切感人的生活细节,展现了20世纪初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而理想化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恰同学少年》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收视率节节飙升,并迅速引起全国媒体和互联网上好评如潮,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有水平的内地青春剧”,“看到了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希望”。

    《恰同学少年》的成功,首先在于它深刻的思想性。《恰同学少年》通过毛泽东等有志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青年学子的成长历程和生活故事,用他们那种奋发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即对国家、人民、亲友的爱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乐观进取、朝气蓬勃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为实现理想信念而发愤学习、思考的精神追求,等等,自然而然地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的人,进而使我们现在的青年人知道,正是在那样一个时代,有那么一批志存高远、奋发图强的年轻人,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急,他们上下求索,思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并把小我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我中去。所有这一切,对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都是有着激励作用的。

    从思想性这个角度看,《恰同学少年》还向当代青少年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引导青少年学会怎样做人处事。剧中以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何叔衡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至少在两个方面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榜样:一是积极向上、珍惜人生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剧中毛泽东说的那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老师们的认可,而且多数同学都追随而仿效之。湖南一师学生自己定出的评选优秀的五个方面的标准,更凸显出了他们那个时代青年至善至美的人生追求。二是刻苦求学,努力从中华文明和世界先进文明中汲取营养。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群青年学子们,一进学校就以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为荣,不但熟读经典,而且涉猎广泛。从学生个个能背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到组织学习小组,集体研读中外哲学经典;从与军阀智斗换书,到假期游学拜师,甚至在大街上摆摊代写对联,无不体现人生成长中的一种必要积累。而这种积累,当代青少年尤其稀缺。

    《恰同学少年》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反映时代特征的时代精神,并且把民族的传统精神体现在时代精神中。剧中曾多次引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名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于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深信,正在长身体求知识的当代青少年,一定能从这部电视剧中,从毛泽东、蔡和森等优秀青年学子的身上找到自己的未来,自觉地用红色偶像标尺要求自己,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恰同学少年》的成功,还在于它与时俱进的创新性。它突破了以往革命领袖影视片的创作模式,真正把领袖人物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平常人。20岁前后的毛泽东,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性格气质定型的关键时期,他这一时期的成长经历,实际上给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是巨大的,《恰同学少年》最突出的创作亮点,就是令人信服、并且令人感到亲切地塑造了既有历史真实性,又有新世纪时代感的少年毛泽东的形象。他既有出类拔萃的优点与天赋,也有青少年身上所常见的许多缺点与问题。电视剧通过对毛泽东这些优点、天赋、缺点和问题的恰到好处的表现,不仅没有削弱青年学生毛泽东形象的光辉,反而增强了这一形象的真实感。剧中所体现的青年学生毛泽东在良师的引导下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断磨砺自我的经历与精神,更增添了这一形象的独特人格魅力与艺术光泽。有这样一个情节是至为感人而且值得回味的:毛泽东在课堂上当众顶撞学校名气很大的国文教员“袁大胡子”袁吉六,致使老师非常恼火。事后,他在杨昌济老师以尊师重道的道理开导下,知道自己课堂上顶撞老师错了,于是冒雨前往袁宅向老师道歉。正在气头上的“袁大胡子”拒不接见,毛泽东就在袁家门外的坪中冒着倾盆大雨站了一夜。“袁大胡子”终于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不但原谅了毛泽东,而且更加器重和喜欢这个倔强而又好学的学生。就连毛泽东本人后来回忆时也说: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剧中的这些情节既来自史实,又有合理的虚构,因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剧中塑造的毛泽东周围志同道合的同学少年群像: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何叔衡、杨开慧、陶斯咏……他们既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有性格的差异和为人处事的不同,这一个个性格各异、兴趣一致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更给这部电视剧增添了令人炫目的丰富感。特别是平实、平易、平视角地表现出领袖的成长过程,自然能产生独特的贴近感和亲切感。这也是《恰同学少年》能使不同年龄段的观众产生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视剧不是靠豪言壮语征服观众的,而是靠情节曲折、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恰同学少年》的故事性很强,围绕毛泽东上下求索、发愤读书这一主线,串起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如替人代考、严惩偏科、窝窝头事件等,多侧面、全方位地反映了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轨迹。所以,从主题、内涵、功能和意义上说,《恰同学少年》实质上是一部青春励志片。

    《恰同学少年》还塑造了教育毛泽东等青年学子成材的好老师。杨昌济的传道励志、徐特立的务实笃行、孔昭绶的因材施教、袁吉六的沉潜笃实、方维夏的细心呵护、黎锦熙的新锐勤勉,等等,无不折射出湖南第一师范的一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剧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互尊,同学之间的友爱与互助,学校对学生自治的引导与鼓励,对学生意志、体魄磨练的重视和支持,等等,所有这些对我们今天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恰同学少年》的成功,更在于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性。这部电视剧始终坚持了还原历史、还原细节、还原人物这一基本理念,在真正意义上反映了事物的真善美。首先,它告诉了我们一个历史上真实的青年毛泽东,使毛泽东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使毛泽东变为青年,变为学生,变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青春偶像。其次是它还原了那个时代,使广大观众真正看到了一批革命家的青少年时代,看到了他们曾有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最后是还原了我们优秀的湖湘文化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正是剧中反映在毛泽东等青年学子身上的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理想信念和认准奋斗目标而坚韧执著、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融汇百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敢作敢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倔强勇武、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等等。什么是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我们在《恰同学少年》电视剧中是完全可以找到答案的。

    现在,许多人往往把革命历史剧和青春偶像剧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历史,后者是现实,二者很难融合。《恰同学少年》却实现了革命历史剧与青春偶像剧的对接与融合,展现了一场由主旋律文化和大众文化联袂进行的别开生面的共谋表演。

    《恰同学少年》讲述的虽然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历史故事,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它却颇有新意地跳动着一些流行的青春音符,在距离感和亲切感的把握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剧中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1913年至1918年之间的事情,镜头锁定在湖南第一师范,着墨点则放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上。校园故事和学习生活恰恰是时下青少年每天都要经历的,更是青春偶像剧最为普遍的叙事背景,而且剧中的主人公最终的形象定位则是成长为青年革命家之前的理想飞扬的至情至性的学生,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爱情,有浪漫,甚至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如剧中的毛泽东、蔡和森光着脚丫打篮球,脱光衣服下河游泳,跟着女生学跳舞,站在河边大声吼叫,以抒发自己的情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青年偶像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样就使革命历史剧与青春偶像剧的对接与融合,找到了最好的结合点。

    《恰同学少年》初步探索了一条“红色偶像剧”的创新之路并取得了成功。剧中将革命领袖和魅力偶像、主流价值和时尚元素、重大题材和俊逸风格、真实历史和情节虚构较好地融合起来,特别是突出了“青春的活力和民族的特色”,生动地展示了“教育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服务于祖国民族;学校应该怎样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怎样当好学生的导师,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而揭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生道理: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在实现民族、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人。

 

观众评说

    吴兆丰(文艺阅评员):

    《恰同学少年》为我们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大批青年学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风采与才华,塑造出他们青春可爱、朝气蓬勃、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鲜明形象;凸显出他们在那峥嵘岁月里,审视社会、思考人生、仰观宇宙、俯察万象、怅然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呐喊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

    何立伟(著名作家):

    《恰同学少年》是长沙人利用长沙本土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城市资源,拍出的一部青春励志片。把伟人、革命先辈的成长,以及他们成长的外部因素、个人因素表现得非常好。它拍得真实,还原历史,还原细节,最重要的是还原人物----把伟人首先拍成一个人。

    新华论坛网友侠骨丹心:

    《恰同学少年》是现今青春剧中难得一见的佳作。从这部电视剧拍摄中,我看到了中国内地青春剧的希望。以档次而论,这部青春剧的内涵与那些男女关系纠缠不清的韩剧、日剧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恰同学少年》让我看到的是阳光和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胸怀祖国的气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看后让人眼前一亮。

    新华论坛网友秋石客:

    我认为该剧很成功,为近年少见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电视剧,是继《星火》之后又一部催人向上的健康作品,给当前社会注入了一缕清新的暖风,有文化风向标的意义。特别值得当代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去欣赏,并应引起教育和文化部门的深刻思考。该剧亮点之一是思想性强,讲了教育应该同社会相结合问题,讲了因材施教问题,讲了学为所用问题,特别是讲了青年学生要关心国家大事献身祖国和人民问题,无疑是对读死书求高分的有力声讨,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无情嘲讽。

    网友酷评:

    “壮哉”一词,是晚上看这部剧时突然跳进脑海的。当时剧中正出现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情景,那种冲决一切、势不可当的青春力量,让作为观众的我,也不由得热血沸腾,顿生壮志豪情!在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宫廷阴谋、尔虞我诈、金钱利益、婚外恋、三角情、低级戏说搞笑……等等所谓娱乐片的今天,会有这样一部充满理想、充满阳光、洋溢着活力与正气的电视剧出现,堂堂正正,展现思想,展现志向,展现精神追求,确实难能可贵。

    百度贴吧:

    青少年确实是最应该看看《恰同学少年》的。正像这部电视剧中多次引用梁启超的话所说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于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而“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皆可塑”,青少年可塑性又是很强的。孩子们正是长身体也是确立世界观的时期,让青少年看看青年时代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再看看自己,试想我们的青少年会有什么感想呢?鉴于此,我提议在适当的时候,最好是在今年暑假期间,也即在中国共产党诞生86周年前后,重播电视剧《恰同学少年》。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