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调查报告】 服务“三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作者:王一兵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04时12分44秒 编辑:redcloud

省委、省政府在今年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金融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既符合“三农”需要和我省“富民强省”的战略要求,也为市场定位为服务“三农”、作为地方性银行机构的湖南省农信社系统,指明了市场重点和经营服务方向。

 

服务“三农”:农信社责任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对“三农”问题,要做到“四个丝毫不能”,即: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政策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农信社作为定位于服务“三农”的地方银行机构,必须从国家利益高度和自身具有的服务对象、业务网点、经营手段、经验积累、今后发展空间等综合优势上,深刻认识和理解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新的金融需求不断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这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阔的空间、难得的机遇。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大支撑”,催生了更多的金融需求,将为农信社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支撑,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了农村有效信贷需求水平的普遍提高;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丰富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内容;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支撑,扩大了农业的范围和领域,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了农村金融需求的规模;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支撑,农村金融需求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发展,拓展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层次和领域;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带动了助学贷款、消费信贷等贷款需求的增加,最终拉动农村居民金融消费能力的增强。针对由现代农业发展所带来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金融需求,农信社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努力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并在适度竞争而又良好合作的金融市场中,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服务“三农”:农信社大有作为

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在支持“三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了较好条件。农信社系统应该充满信心地争取更加有所作为。

资金投入贴近“三农”。长期以来,农信社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五”期间,全省农信社贷款增量达30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6%,比全省金融机构贷款平均水平快2.3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到2006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43亿元和77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达64%。“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信社贷款预测年均增速将继续保持在13%以上,贷款增量将达到570亿元,其中60%以上的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三农”及县域以下经济发展,可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业务范围覆盖广泛。点多、面广是我省农信社机构、网点布局的鲜明特点,这决定了农信社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最宽、对象最多、分布最广。120家县级信用联社、1800多个基层信用社、4300多个营业网点覆盖城乡,全省所有成建制乡镇都有农信社服务网点。基层信用社有90%以上开办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006年末小额农贷余额达133亿元,为90%以上有合理需求、符合支持条件的农户提供了贷款支持。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信社可因地因时制宜,努力提供更好、更多、更优的金融服务支持。

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赋予了农信社贴近“三农”、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各地农信社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全省农信社正在把服务重点转向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生产流通领域。全省有19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信社贷款累计金额达26.3亿元。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上,农信社签约项目和签约金额分别达34个和4.78亿元,比2005年明显增加。同时,对优质涉农企业提供了集贷款、承兑、贴现等于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2006年全省农信社为涉农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金额17亿元以上。

服务手段不断改进。以“科技兴社”为导向,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农信社电子结算服务网络和平台;全省14个市州农信社97%以上的网点开通了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全省资金汇划及时到账和储蓄业务通存通兑;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成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农信社系统储蓄通存通兑联网。这些成就有效改进了农信社的支付服务手段,增强了农信社联系农民朋友的金融纽带功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结算服务支持。

 

服务“三农”:农信社各项功能有待提升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既是农信社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又是农信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农信社要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加服务功能,不断适应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等所催生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

明确战略定位,打造服务品牌。农信社要立足于“农民银行、社区银行和零售银行”的基本市场定位,不断巩固和壮大自身的竞争优势,集中力量深耕农村阵地,尽快将“三农”市场“做实做稳做优做强”,牢牢占据这一“战略根据地”;要充分发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和扎根农业的特点,瞄准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的目标市场和主要客户,确定合适的经营战略,在服务品种、领域、内容、手段等方面培育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要增强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农”字这块特色品牌,不断扩大“农”字品牌价值,提高“农”字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深化各项改革,增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更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体制和产权组织形式;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拉开“四大差距”,即在县级联社之间拉开经营等级差距,在基层信用社之间拉开经营绩效差距,在管理层之间拉开经营素质差距,在员工之间拉开经营贡献差距,从而形成激励有效、约束严格的内部运行机制,有效激发经营活力,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本领。

瞄准有效需求,拓宽服务范围。合理细分信贷服务对象,扩大“五个覆盖”,即:需求要覆盖农户和社区居民简单生产和生活、扩大再生产、创办新业、建房、助学、购车、购农机具等多样化需要的生产和生活消费;行业要覆盖种植、养殖、加工、商业流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链条;类别要覆盖小农户、小企业、小商业、专业大户、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地域要覆盖乡村、小城镇、县城、城市社区;方式要覆盖单位、社与社、社与银、社与险、社与政合作,积极发展社团贷款、银行贷款等联合贷款新方式,促使农村经济金融资源配置向市场更细、领域更宽、层次更多、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信贷支持。

贴近“三农”发展,创新服务内容。继续做好传统存贷款业务,因地、因时制宜,开发更多金融服务产品,使服务内容更贴近县域、农村、社区的实际需要,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衍生的金融需求变化。要按客户生产生活的差异化要求,开发符合生产生活周期、体现个性特征的信贷产品;针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变化特点,提供集贷款、票据贴现、商账追收、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以及便捷化、人性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发挥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代收代付、代理保险、代客理财等中间业务;与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积极开展业务合作,丰富服务内容,形成金融合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加强风险管控,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信社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切实降低经营成本,使风险经营形成稳定、可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自身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和谐统一。继续发扬背包下乡、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掌握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积极建设和利用覆盖所有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征信评信体系,不断优化授信受信机制,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加快农村资源货币化,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信用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乘数效应。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