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企业天地】 至诚无息 博厚悠远
——----中联重科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调研组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03时32分24秒 编辑:redcloud

 

“至诚无息,博厚悠远”是中联企业文化的核心。这八个字,充分体现了中联人艰苦创业、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和对事业永无止境的执著追求,也体现了中联文化独特的魅力。

 

一、中联文化的发展及体系的形成

中联文化是伴随中联重科(以下简称中联)的创立、成长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它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

和谐理念的提出。中联的前身是原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机院)下属企业长沙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1992年由8名科技人员借款50万元创办。在公司成立的头三年,先后成功试制了中联第一代、第二代混凝土输送产品,出现了产值过亿元、利税达3700万元的喜人局面。但伴随着院企体制的变革、内部结构的变动、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不讲团结、不顾大局、自由散漫等问题不断暴露。针对这些情况,1996年出任建机院院长兼公司总经理的詹纯新,在就职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安居乐业,融洽祥和,知书达礼,生机勃勃”的企业和谐发展的理念。“安居乐业”是指中联的改革发展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安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融洽祥和”是指企业和员工要和谐融洽,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知书达礼”是指企业员工要加强学习,倡导讲道理、讲大局、讲正气的行为规范;“生机勃勃”是指企业发展要充满活力,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提出,让中联人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企业是个“大家庭”,“家和”才能“万事兴”,“安居”才能“乐业”。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确定。2002年,董事长詹纯新与企业一班人立足时代精神和中联10年成长史,结合民族伦理观与中联主流意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了“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中联核心价值观。“至诚无息,博厚悠远”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其核心“诚”是真、实、信三种境界,“至诚”就是对真诚、对诚实、对诚信的执著,同时也是对理想、事业的执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联人赋予这一传统美德以丰富的时代内涵。他们认为,新时期讲“至诚”,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市场“义利”观,奉行“产品等于人品,质量等于道德”的原则,将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合理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中联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中联人过去艰苦创业、敢于创新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为中联走出研究院、迈向市场后的发展确立了更加高远的目标和要求。

重组并购中的文化融合。2001年至2003年,中联的分公司由原来的几个扩展到20,员工由2001年的1039人增加到1万多人。但重组并购之初的中联,由于公司分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购企业及其员工的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与中联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董事长詹纯新从重组并购后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文化输出,融合发展”的思路。对并入企业,不换牌子,不换班子,在尊重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导入中联的核心文化理念和中联的经营管理思想,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认同中联的文化。如浦沅集团被中联并购时,很多人心存疑虑,观望徘徊,但通过中联文化理念的输入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体会,浦沅人很快就认同了中联文化,在思想观念、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方向上与中联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实现了中联重组并购见效快、改制稳、产业优势凸显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这一现象被当时国内有关专家和新闻界称为重组并购中的“中联模式”。

中联文化体系的建立。中联企业管理层倾力打造与企业价值观高度趋同的团队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建设企业文化。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思想后,公司领导层将它作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契机,提出并初步形成了以“一元、二维、三纲、四德、五常、六勤、七能”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一元”是指“至诚”,是中联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二维”是指“品德”和“才能”,是维系“一元”的两个维度。“一元”、“二维”组成了企业的价值标准。“三纲”即“公平、公开、公正”,是对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中联新秩序的一个明确定位;“四德”即“礼、义、廉、耻”,是企业员工的基本行为规范;“五常”即“常怀感恩、谦卑、利他、无私、精进之心”,是对企业员工情操的要求。“六勤”即“勤学、勤思、勤快、勤奋、勤俭、勤勉”;“七能”即“社会公信力、文化包容力、组织凝聚力、全局控制力、团队推动力、自主创新力、品牌领导力”。中联文化体系的完整推出,为中联实现远大战略目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中联文化建设的实践及成效

在学习中推进员工的思想统一,提升企业执行力。中联每次发展战略的调整,都要在全体员工中大张旗鼓地进行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充分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使企业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政令畅通,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成功实现了企业一次又一次“裂变”。在企业创业、上市、重组并购和实施“核裂变”战略等重大转折关头,公司都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阐释战略,凝聚人心。为推动企业文化入脑入心,中联每年安排数百万专项资金用于员工学习,每月举办一期“中外名家系列讲座”,每季度举办一期“四德与岗位职责”培训班,每半年举办一次学习体会交流评比活动,并不定期地举办演讲会、巡回演讲、报告会、讨论会、征文等活动。同时,还通过内部报刊、电视、网站、宣传橱窗等,大力宣传中联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宣传,中联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推动着中联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击。到2006年,中联的总资产近60亿元,销售收入达80亿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50多个,产品创新几乎囊括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需的重大高新技术装备。

在关怀中履行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凝聚力。中联始终坚持企业发展依靠员工和社会,企业发展成果由员工和社会共享的理念,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企业利益和相关者利益,赢得了员工的信赖和社会的尊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员工的利益。中联在不断改革薪酬分配体系、提高员工收入的同时,注重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员工培训,为员工的职业生涯打通发展通道,使所有人员都享有平等发展提升的机会。对特殊员工,公司总是给他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如江苏销售部经理罗永忠因常年奔波在外无暇举行婚礼,詹纯新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做主婚人,为他补办了婚礼,并推此及彼,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驻外营销人员家属探亲的制度。对困难员工,公司发起“爱心满中联”活动,3年来开展求助行动12次,募集捐助资金近1000万元,救助287人。由于中联坚持对员工在事业上培养、在生活上关爱、在困难时帮助,在中联的旗帜下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且忠心耿耿的优秀员工,高薪挖不走、困难吓不走,为中联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是坚持以和为贵,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研制热风循环加热机项目对增加公司经济效益作用不大,但能减少产品的进口和对环境的污染。2002年,中联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毅然引进了当时主攻这个项目的付玲博士,支持她的研究。经过两年技术攻关,我国第一台热风循环加热机诞生。2006年,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热风循环加热复拌机。中联还开发可就地回收、循环利用沥青的高等级路面热再生重铺机组、铺设管线可以不再挖开路面的水平定向钻、垃圾清扫填埋设备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产品,提高产品对环境的友好度。2003年以来,中联每年拿出100万元资助寒门学子,以中联为主发起的“爱心改变命运”活动累计救助3800多名贫困学子。

在研发中增强创新意识,激发企业创造力。首先,中联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紧密结合。企业把市场需求作为科技产业化方向,以市场效果检验创新成果成败。研发人员的绩效直接与市场对接。这种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分配机制激发了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的原动力,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中联建立了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中联依托公司级新产品研发部门、分公司技术研发部门和车间工段技术支持部门,形成一个由决策子系统、研发子系统和成果转化子系统组成的多层次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内部各有侧重又相互依托,使新产品开发更贴近市场,开发的积极性和敏捷度大大提高。第三,中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让一部分业务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担任专业产品研究所负责人,培养新的技术带头人。实行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加薪提岗。

近年来,中联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后完成重大科研和新产品课题645项,获国家专利143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3大系列,350多个品种,是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品种最齐全的企业,2006年被认定为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

在管理中打造诚信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抓制度建设,培养团队精神。先后出台了经济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对每位员工进行20天至80天中联文化养成培训,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二是抓勤俭节约,合理配置资源。中联按照“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的原则,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各部门都定编、定岗、定责。这种管理模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环节,节约了管理成本。在节约生产资源方面,中联通过“节约标兵评比”等活动使成本节约观念深入人心。2005年以来,每万元产值在上年基础上降低成本120元,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性开支1.2亿元。三是抓产品服务,树诚信品牌。近年来,中联制定和完善了营销客户管理、经济责任仲裁管理等制度,在业务洽谈、售后服务上,讲诚信、讲廉洁、讲效率。20069月,广州市信和建筑机械经营部从中联购买的车载泵上的某国外品牌外购件出现故障,而该品牌厂家应承担的服务却不能及时到位。为保证客户设备的正常使用,中联各部门联手协作,从长沙总部的新机上拆下相同的外购件空运至广州,并连夜进行了更换。中联的诚信经营和热情规范的服务,不仅得到了客户对中联产品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客户对中联文化的认同。诚信,架起了一座座通向产销双方的桥梁。

 

三、中联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能得到世界的认同。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树民族工业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精神品质深深地熔铸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血脉之中。中联的核心价值观和“三纲”、“四德”、“五常”道德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的具体体现。这一具体化了的价值体系,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执著追求的人文精神,同时又吸纳了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使企业文化更具个性、更加先进、更加科学。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经济组织。说到底,企业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力量。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只有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收到实效。中联的文化建设,就是抓了这个根本,以事业、真情、爱心、制度来培养、感化、帮助和要求员工,提高了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主人,并自觉地来维护、创造企业的和谐与利益。

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企业是发展的,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的措施。中联的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和谐理念的提出、核心价值观的确定、重组并购中的文化融合,以及中联文化体系的基本形成,都是中联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地探索、充实、提高和完善的。唯其如此,中联文化才能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引导力和推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往往出思想、出思路,带头实践,身体力行,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而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和企业的形象,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建设、共同遵守、共同分享。中联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表明,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是企业发展的决策者、引领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却是企业员工,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文化就没有了依托,企业文化建设也就失去了基础。因此,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全面、协调、健康、有效的发展。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