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精彩一课】 “新型工业化”解读

作者:李官生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03时09分45秒 编辑:redcloud

 

李官生 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副主任、教授。出版有思想、文化、政治理论等方面的著作10多部,在中央一级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省的首选战略。那么,怎样理解“新型工业化”?它与传统工业化究竟有哪些区别?

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发达国家都是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迎来信息化的。但我国进入工业化时,发达国家已步入信息化,信息化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产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扩张力快,对工业化起“裂变”和催化作用。信息化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最近流行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对此做了详细的描述。作者是美国的一个资深记者,叫托马斯?弗里德曼。他在印度的班加罗尔infosys全球会议中心的超大屏幕前发现世界是平的,并在书中描述了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是柏林墙的倒塌、windows操作系统、互联网、开放源代码、外包、离岸生产、供应链和操作技术等。作者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1800年,哥伦布远航开启新旧世界的贸易,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当时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取决于一国的实力及其应用形式,即一国有多少人力、马力、风力和后来的蒸汽动力;第二个时代从1800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跨国公司,前半段,铁路和蒸汽机带来了运输成本的下降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而后半段得益于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纤电缆和初期互联网等带来的通讯成本下降;第三个时代从2000年开始,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个人的全球化参与,是信息化把世界的竞技场夷为平地,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他们能够找到越来越多的合作对象和竞争对手,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上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这是赶超的新起点,这是跨越的撑杆。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求质量、讲效益的工业化,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搞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升级的基础上,追求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转移加速。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化的核心就是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向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变升级的过程。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承接国外省外产业转移。二是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就是高技术、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迅速发展的过程。三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上升的过程,先进制造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实力,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而且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桥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基石的作用。四是要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工业化的支撑,是承接国外省外产业转移的条件;基础产业是提高产业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五是要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服务业的推动。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有人把中国比喻成“世界工厂”,而把印度比喻成“世界办公室”,就是因为印度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了特色,成了世界外包业务的重要市场,印度的服务业产值占到国内GDP53%

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加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先污染、后治理”,造成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无法挽回。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世界排名第160位,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3位。同时我国正处于世界产业链条中的加工制造环节,而在这一环节经济、环境与资源的矛盾最容易凸显。据测算,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例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3.88亿吨,大约占世界的30%,水泥消耗了12.4亿吨,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因此,必须把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往往是用技术和资本代替劳动力,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我国以往的工业化是以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导,并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实际上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处在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在劳动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同时,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又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劳动成本低已成为争取外商投资和提高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巨大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含“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资金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既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着眼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农业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的岗位,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参与工业化的选择机会,让尽可能多的人分享工业化的成果。

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而不是片面地孤立地搞工业化。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往往经历牺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要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化不单单是工业的发展,而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变;不仅工业要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业化的标志已不再主要体现工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占优势,而应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占较大优势,同时农业增加值在GDP总量中的比重,特别是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大大下降。在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正在取代传统工业经济,推动服务业向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方向加快发展。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成为破解能源资源约束难题的最佳现实选择。据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的降低1个百分点,那么能源消耗总量可减少2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个百分点。总之,新型工业化要立足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以市场化促进工业化,在WTO平台上推进工业化,而不是靠指令计划、搞自我封闭、行地方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工业化的体制基础,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组织是我国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和国际背景。这是新型工业化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的最大区别。历史经验证明:市场化是工业化的前提,也是工业化的制度基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指出,市场经济制度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至关重要。英国自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化过程始终是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的。后起的一些发达国家,如德、法、美、日也都是在各种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上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模式,才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我国工业化先行的省市,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先行。200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如果用110的指数来表示市场化水平高低的话,我国东、中、西部大致是8:5:3。这表明工业化与市场化的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与完善市场体制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站在WTO的平台上,顺应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 道德的力量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