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留守孩子的心灵不再孤寂

作者:姚俊波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09时53分54秒 编辑:redcloud

据调查,在农村留守学生中,有80%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有19%的孩子则由亲戚代管,还有少数甚至是独自生活。他们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围,也很少有人与他们谈心。而且,由于他们的普遍存在,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班主任,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我有三个小决窍:

 

诀窍一:恩威并施,贯穿一个“爱”字,狠抓一个“严”字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只有坚持“严”与“爱”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留驻农村“613899(指留守的儿童、妇女和老人)部队”呈上升趋势,留守学生问题日益凸显,他们中有的因贫困而自卑,有的则狂妄自大,有的富有攻击性,有的深陷孤独不能自拔,部分意志薄弱者甚至逐渐养成吸烟、喝酒、赌博等不良恶习。而且,他们大都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对他们要求太严,他们非但不买账,反而唱对台戏,给教师出难题。因此,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最好能有张有弛,因为一味的“严”可能只会适得其反,但爱也要讲究艺术,要做到既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潜移默化,帮助他们成长。要始终牢记,“严”是一种教育,“爱”也是一种教育。

 

诀窍二:依托角色“换位”,架起走近心灵深处的桥梁

因监护人及其父母爱的“错位”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留守学生往往为人处事比较极端。当违纪行为被揭穿时,面对教师的金玉良言,有的会以沉默来回答,似乎沉默就能解决一切;有的“对抗”情绪十分严重,甚至有较强的反“审讯”能力,让教师的教育难以进行。作为班主任,在思维上要有的放矢,有所突破。要以角色“换位”为依托,以爱的感化为教育手段,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他们的生活,找到一个可以让他们转变的“支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诀窍三:教育不应滞留在“校内”,而应积极向“校外”拓展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只以“校内”为主,校外教育则停留在浅层面,缺乏针对性、有效性。我班有位叫吴红的女生,父母离异,随父生活,目前由伯父照看。她平时总是闷闷不乐,对教师说的话也不理不睬,似信非信……直到后来,她偷了她大伯的钱出走,我才从她大伯口中了解到真相,原来该生的父亲曾向她承诺“读初中就接她到外面去读书”。于是,我马上与她父亲联系,当得知她父亲的收入在打工地根本无力供养吴红读书时,我又建议其父亲要多关心吴红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还细致地做好吴红的开导工作,让她了解父亲的困境,并使她一天天快乐、自信起来,“等我学好了,就考出去读书;等我长大了,再和爸一起去打工赚钱,我要好好报答他。”就这样,通过双管齐下,在做好“校内”教育的同时积极向“校外”拓展,找准留守学生教育的突破口,令教育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新晃凉伞中学)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