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作者:黄中平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2日 09时43分05秒 编辑:redcloud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领会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大主题的历史性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昭告了这次大会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主线,是十七大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鲜明地向世人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奠定了十七大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大会的历史地位。

----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到旗帜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8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基本经验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进行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道路,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主义、别的道路能够解决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进步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宣示。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提出许多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新观点。一是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科学地揭示这一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这里,把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成是一个理论体系,又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看成是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首次高度概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要求。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重要范畴,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四是首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成功,才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只有赋予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成功,才能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

----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这里,不仅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而且把这四个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集中阐明了现阶段中国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强调它们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种新的、系统的关于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的思路。这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新概括,是对我们党执政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向全党提出的根本性要求,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阐述改革开放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表述。一是对改革开放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就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他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把改革开放的重大理论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坚持改革开放表示出震撼人心的决心。二是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新总结。他指出:“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他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三个面貌”、“三个最”的阐发,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伟大成就。他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是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新的系统总结,为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不仅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既有经济上的量化指标,又提出了涵盖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各领域的综合价值体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目标体系,反映了党中央更加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顺应了时代的新变化,体现了人民的新期待,显示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雄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而且其中有许多新观点。一是首次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出2020年人均GDP2000年翻两番。“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这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必将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二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的政治报告。这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污染问题,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和重大的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他指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党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就理论而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实践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全面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丰富创新了我们党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表明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规律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不仅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丰富内容,进一步揭示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而且首次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第一次提出“统筹兼顾”概念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基本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把统筹兼顾上升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论,并把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展开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创新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其中,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又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所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摆上重要位置,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这一切就告诉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在领导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时,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做到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要素的良性互动,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

----完整地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四个方面基本要求的内容,过去都明确提出过。但是,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还是第一次。并且,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又有新的表述。例如,关于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就为我们指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进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政治保证、社会环境保证、体制机制保证和组织保证。抓住这项基本要求,就抓住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必将形成一种强大的综合力,确保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阐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时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在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命题。他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质”的意义上来讲,这比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更深刻、更全面、更具高度和新意。经济增长是指产出量的增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既包含数量上的增加,也包括结构的改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这就告诉我们,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不仅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要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人民得到实惠。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无疑是在新阶段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任务。

----在政治文明建设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作了新概括。他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这里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还增添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内容。一是首次把民主扩展到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高度。二是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新举措。三是首次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报告赋予民主新的内涵,表明我国的民主渠道在不断拓宽,民主途径在不断增多,民主发展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在文化建设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他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这里,不仅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任务,而且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们党对文化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实际上是把对发展的认识深化到文化层面,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在报告中还出现“人文关怀”、“精神家园”和“心理疏导”等新名词,透露了我们党思想工作的新变化,体现了对人的关爱。

----在社会建设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命题,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报告中围绕改善民生不仅有宏观方面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改善民生的工作目标,也有微观方面的要求。比如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还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他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些新举措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对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必将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阐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紧密结合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在思想理论建设上,对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了新部署。他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组织建设上,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他强调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首次明确提出了“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党内民主要求。在这里,对党内民主建设的主体、方式、制度、意识和创造活力等各层面作了全面系统的论析,把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根据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强调“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三大新举措,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再次显示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决态度。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所有这些新论述、新要求,都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拓展了崭新视野,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有效途径。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创新必将有力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十七大报告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彰显执政党新活力,必将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作者单位:中宣部理论局)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