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

作者:梅克保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5日 10时08分41秒 编辑:redcloud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梅克保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全面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阐述,指导实践,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

 

一、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经过5年实践,这一道路的针对性日益增强,内涵不断丰富,目标更加明确。十七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论述,是对十六大精神的继承与创新。

一是着眼于新形势。“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立足于国内国际新形势提出来的。国内新形势,主要指“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基本国情具体到经济领域,主要指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有两点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相关: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指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变“总量”GDP翻两番为“人均”GDP翻两番;“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国际新形势,主要指“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同时,国内国际新形势还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在现阶段的深入发展。

二是提升了新高度。“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只是局限于工业领域,而是上升到了经济发展理念层面,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提出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这一道路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条具体道路。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三是指出了新路径。十七大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但丰富了内涵,而且提升了层次,指明了新型工业化的全新路径,即经济增长不但要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而且要从通常的单纯数量增长转变为内外统筹、量质并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是增添了新内容。十七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总布局,并从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强调“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变过去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并明确了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继续强调提高“比重”的同时,又提出要提高“水平”;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除继续强调“加强”外,也增加了“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等重点内容。此外,还明确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使新型工业化的内容、体系更为全面、系统和科学,增强了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精神实质

全面把握十七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目的是学以致用,要将科学发展观的普遍原理与新型工业化的特殊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一般规律,把握基本要求,指导推动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立足于现阶段国内国际新形势提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国家,有别于其他时代,本身就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产物,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同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始终把握这一精髓,从实际出发,体现时代特点,反映地方特色,千万不能好大喜功、贪多求全,千篇一律、盲目跟风,而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坚持差异化战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第二,把握自主创新的关键。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建设领域大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水平、低效益,或者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利益分摊少、发展难持续的尴尬局面。因此,十七大报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高度,强调这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经济建设特别是新型工业化领域尤为紧迫,并且特别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就必须牢牢把握自主创新这个关键,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做精做优,企业做专做特,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贯彻统筹协调的方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其他四条具体道路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根主线。五根主线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织,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要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就必须贯彻统筹协调的方法,正确处理一条道路与五根主线、五根主线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统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实现“三个转变”的目的,是要协调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科学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既是针对现阶段“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高能耗、高污染发展难以为继的国情提出来的,也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最大力度地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的题中之义包含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靠人,特别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更需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大,必须着眼于扩大就业,实现资金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让更多的人分享工业化的成果。也只有让更多的人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实现充分就业和增收,才能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新型工业化良性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

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要求立足现有基础、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立足惠及全省人民,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些重要思想完全符合十七大的精神。十七大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论述,为加速推进湖南特色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首先,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湖南特色和优势。湖南是一个具有完备工业体系的中部省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大省、人才大省、教育大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是要充分发挥资源大省的优势,着力抓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矿产品的集约开发。湖南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水稻、苎麻、茶油、桐油产量居全国第一,生猪出栏居全国第二,烤烟产量居全国第四,许多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就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要以“131”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集团,狠抓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湖南同时也是全国矿产资源较多的省份之一,在世界已知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已发现14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41种,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的美誉。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还要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坚持“品种、科技、质量、效益”的发展理念和集约型增长方式,引进大公司,采取规模开发,淘汰落后工艺,关闭小矿和分散冶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积极促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专门工业园区集中,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是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和发展产业集群。湖南工业门类较全,但大都不强,企业数量较多,但都不大。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忽视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湖南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集中扶持华菱、有色、中烟、中联、长丰、三一、长炼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突出发展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三大优势产业,特别要加快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等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积极运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有色、建材、食品、石化、林纸、陶瓷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出一批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三是要充分发挥教育和人才资源优势,着力把特色产业做“精”做“强”。湖南教育相对发达,人才济济。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数均列中部第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9万名,居全国第七;在湘院士46人,居全国第八。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形成了“建筑湘军”、“铸造湘军”等一批知名品牌。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依托人才优势的新型产业作为重点,注重研发核心技术,组织精品生产,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高科教资源、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此外,湖南紧邻粤港澳,还要充分发挥便于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地理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和沿海产业不断内移的重要机遇,敞开大门,主动对接,多途径招商,全方位合作,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

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以自主创新为支撑的工业核心竞争力事关企业的存亡。湖南在新起点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大力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一是要高度重视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实施低成本扩张,培育大集团、大企业,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控制力。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07年基本完成省属国企改革任务,将重点移到转制搞活和企业发展壮大上来,鼓励企业采取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企业的体制活力。积极支持中央企业参与我省国企改革和资产重组,促进企业联大做强。要尽快出台工业园区体制创新的试行办法,推动园区建设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二是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始终把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作为自主创新的方向,加快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销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重点抓好中联等首批27家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要通过政府参股、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方式,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企业,促其尽快做大做强。要大力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火炬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基地建设,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三是要高度重视管理创新,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增强企业活力。要积极推动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切实加强成本、财务、质量、现场管理,不断提高运行效益。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期权期股等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三,要坚持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确保科学发展。一要注重投资消费出口的统筹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2006年居民消费率降至36%。由于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消费率的持续下降,也对扩大内需造成严重制约,使得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外贸顺差过大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因此,无论是着眼于改善民生,还是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都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的局面,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瑞士信贷银行2007324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中国2006年的消费额仅占全球消费总额的5.4%,只与意大利消费额相当,大大低于美国(占42%),也低于日本、德国和英国(分别占11.1%7.3%6.6%)。但到2015年中国消费额在全球的比重预计将上升到14.1%,将超过意、英、德、日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未来十几年,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湖南要加大工作力度,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居民增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增强省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二要注重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湖南产业结构有了较大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湖南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7.8%,全国是11.8%,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1.7%,全国是48.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6%,比全国43.1%低了7.5%;第三产业的比重是40.5%,全国是39.5%,第一、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并非由于产值高,而是工业不发达所致,这第一产业高、第二产业低就是湖南发展的差距。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将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做大,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充分发挥农业对工业化的资源支撑和服务业对工业化的配套、推动作用,工业化对农业和服务业的带动与基础作用,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还要注意抓好产业政策引导、落后产能淘汰和产品结构优化工作,推动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三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效益。新型工业化是一种永续发展的模式,不能只顾当前,不计长远;只求速度,不讲质量;只要经济效益,不论社会和资源效益。必须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继续守住“四条底线”。特别要树立“环境有价,资源有价,生态功能有价”的观念,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下决心关停淘汰“小火电”、“小造纸”、“小水泥”、“小煤矿”等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百家企业重点节能技改项目。通过严格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约束机制,全程控制能耗的增长,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以国家和我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重点,促进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循环利用废渣、废水、废气和余热,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