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落实科学发展 推进富民强省

作者:周 强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 10时19分10秒 编辑:redcloud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 周 强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加快我省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火炬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推进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和催化作用。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软件产业、消费类整机产业、新型显示器件等四大信息产业集群,集中抓好长沙高新区(国家)软件、长沙经开区新型显示器件、郴州数码视讯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嫁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华菱钢铁、有色控股、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巴陵石化、长岭石化、湖南中烟等核心企业。引进和新上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建设项目,集中力量扶持钢铁、有色、工程机械、烟草、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电工电器、轨道交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形成一批过千亿元的产业。

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全面整合和提升现有各类园区,集中抓好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扩区,支持湘潭九华开发区、郴州有色工业园加速发展。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发展专业化配套生产,发展一批“小巨人”企业。

大力发展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增强支撑工业发展的能力。重点建设全省物流运输、公共信息、存储配送等物流平台,加快长株潭等物流枢纽建设,抓好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建设,逐步建立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和保险业,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信息等专业服务业。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现代农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紧紧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集中扶持发展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培植农村新兴产业,促进生物质产业、高效园艺业、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高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粮、猪、棉等十大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农业品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调整养殖模式,逐步实现现代集约化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小区养殖。大幅度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加快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全省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突出产业发展和乡村布局,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促进改善村容镇貌。认真抓好“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健全示范村建设工作机制。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

明确综合配套改革的主题和任务。长株潭城市群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和重大举措,是湖南加快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勇于创新、重点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以“两型”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走出一条环境宜居、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路子。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促进全国东中西互动和协调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在促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为推进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组织研究编制试点方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省里确定编制“1+12”的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12个专项方案,要认真组织,20083月底以前提交方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审批同意,尽快启动实施。

充分调动全省上下的积极性。要把试验区作为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载体和发展平台。要抓紧提升规划,制定方案,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方面支持的环境。把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和龙头,结合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建立健全区域协作、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完成省属国企三年阶段性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转制搞活和关闭破产,加快大中型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发展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引导。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让一切创业者勇于创业、安心创业,开创全民创业的生动局面。

加快引万商入湘步伐。加强国内外科技、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战略,加大战略投资者引进力度,全面拓展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领域。推进三次产业全方位开放。拓展招商引资市场,形成内外联动、共同促进的局面。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扩大资源、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跨国并购,开展国际产业布局。推进通关便利化。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我省经济安全。

 

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突出能源保障项目,加快一批火电、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完善煤炭安全配套工程,重点建设娄底、郴州、邵阳等煤炭基地。突出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力争完成一批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农村公路和洞庭湖畅通工程。突出完善城建设施体系,重点加强地级城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建设。突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基础产业方面,继续抓好“双百工程”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华菱集团产品结构调整、长丰汽油发动机、晟通科技铝板深加工、株洲大功率交流机车、湘钢技改等重大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社会事业方面,突出加强就学、就医等方面的民生工程建设。

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确保政府投资稳定增长。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依托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信托市场、保险市场等,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推进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稳定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提升消费层次,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大力倡导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安全、文明的消费行为。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管理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大力调整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高耗能、污染重的工艺和装备,坚决依法关闭一批小火电、小冶炼、小水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加强治理促进节能减排,全面启动湘江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巩固洞庭湖污染整治成果;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推进生态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巩固森林覆盖率,建设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技术和绿色管理,构建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和循环产业体系。继续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发挥试点园区、试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再生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下大力气扩大和促进就业。重点解决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下岗职工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保率。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全面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医保问题。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救助机制,加强敬老院、福利院等民政设施建设。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启动高水平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省大中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免费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培养教师。加强和完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紧抓好北京奥运会备战工作,努力争创佳绩。

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继续清理企业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创新金融品种,普遍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一批文化龙头产业集团,推进文化创新,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产品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及进城务工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加快完善社会管理和建设。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和基层政权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建立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深入推进平安湖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切实推进依法行政

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杜绝行政决策中擅权、专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防止权力部门化、个人化。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行政效能投诉平台,确保法律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事求是作决策,真抓实干促落实,注重实效办实事。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