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精彩一课】 独领风骚
——----毛泽东书法欣赏

作者:何满宗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 09时47分46秒 编辑:redcloud

 

 

 

何满宗: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先后在澳门、日本、台湾和韩国举办“何满宗书法展”。书法专集及书法理论著作有:《当代书风?何满宗书法系列》、《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研究》、《怀素自述帖技法》、《王铎草书技法》等。主要书法论文有:《中国书法百年论》、《湖湘书风分析》、《毛泽东书法宏观思考》等。

 

毛泽东:二十世纪杰出书家

公元19996月,《中国书法》、《书法导报》联合发起了关于举办“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的评选活动。他们推荐了二十世纪已故的50名著名书法家,通过读者投票和专家评审,于当年12月份揭晓,评选出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李叔同。这十位卓有成就的书家,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书坛的缩影。

在这十大杰出书家中,湖南人就有两位:毛泽东和齐白石。

 

毛泽东书法文化观----民族性

书法,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我国书法艺术始于文字初创的甲骨文,继而篆书、隶书,然后又楷书、行书、草书。书法中兴于晋唐。晋书,堪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列而光耀中华。晋书代表人物是“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晋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在我国书法史上,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大书家,唐代有欧阳询、颜真卿、怀素;宋代有苏轼、米芾;元代有赵孟;明代有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张瑞图;清代有王铎、郑板桥、何绍基等等。

古往今来,书法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文化素质与精神风貌,在文化人的精神生活与社会地位方面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所以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艺术门类。

毛泽东一生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透彻了解的必然结果。毛泽东一生读了不少书。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无书不读。他在给好友肖子升的信中开列了古代经、史、子、集当中的77种著作,他说“苟有志于学,此实为必不可缺。”毛泽东尤其爱读历史书籍,特别喜爱《资治通鉴》,到晚年还保持这个习惯。一部二十四史,毛泽东断断续续地读了二十五六年,其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让人景仰。

毛泽东早在井冈山从事革命斗争时,就宣称: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通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一代共产党人,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毛泽东的预言实现了,这是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毛泽东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平常人一样,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然而他与平常人不一样的是,他以超凡的智慧反过来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乃至更久远的文化。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是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觉的反映。这种自觉,又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选择基础之上的。

中国传统文化,门类繁多。单就绘画与书法这两门视觉艺术来说,毛泽东选择了书法艺术。而在书法诸多的字体中,又在草书上独领风骚。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之树,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

 

毛泽东书法艺术观----独创性

总体而论,毛泽东书法有两大明显的特点:

第一,师法传统,取法乎上。

晋唐是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行书、楷书、草书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分析毛泽东的书体,大致是由楷而行,由行到草的书法学习和创作历程。历史上有三位书法家对毛泽东有直接的影响。

第一位是楷书大家欧阳询。欧阳询是长沙人,初唐时期的书家,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而闻名于世,其风格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强,险强中出奇制胜。其楷书,被后人称为“欧体”。毛泽东早年的墨迹,如《还书便条》、《讲堂录》、《离骚经》、《商鞅徙木立信论》等,有楷有行,行楷相间,与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和行书《张翰思鲈帖》的用笔结体都有一脉相承的痕迹。

第二位是书圣王羲之。毛泽东在研读王羲之的行书上也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有则小故事可以窥见毛泽东十分喜爱王羲之。抗战时期,有位青年作家在战场的废墟中拾得《三希堂法帖》二卷,到延安后,赠给了毛泽东。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能获得《三希堂》名帖,毛泽东的确如获至宝。《三希堂法帖》,是清乾隆皇帝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伯远帖》三种珍贵墨迹,将其收藏处称为“三希堂”。于是乾隆皇帝将这三种法帖以及皇宫内收藏自魏晋至明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汇编刻石,编印成《三希堂法帖》,有32卷之巨。自此以后,毛泽东总是将《三希堂法帖》带在身边,连两次出国访问也不例外。

第三位是怀素和尚。怀素是唐朝的草书大家,他穷毕生之精力钻研草书,使狂草在他的笔下放出艺术的光彩,在草书上卓有成就,留传于世的名作有《自叙帖》。

怀素是个富有激情的僧人,在书法创作中更是激情飞扬。“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他赋予线条以生命,将创作作为生命的唯一,怀素的狂草后来融入了毛泽东的笔端。

1955年开始,毛泽东指示工作人员广置碑帖。二十年间,在毛泽东身边所存书法拓本和各种字帖,有600多种。经毛泽东过目的就有近400种。

毛泽东一生饱览诗书,他深深地知道在任何一门艺术上要有所建树,首先是博,在博的基础上然后专。只有专一,才能出成效。

第二,敢于创新,自成体系。

毛泽东对文艺创作,一贯主张“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开放的个性,奔放的思想,不断追求的热情,他需要有适合他个性的精神世界的表现形式,除了诗词之外,那就是书法。书法中的草书是最能发挥书家个性,体现书家智慧与情感的一种书体。如果说毛泽东在日常工作的政治思想、军事谋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创造性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那么在书法艺术的天地里,是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由寥廓天地里创作。毛泽东到了晚年,更加钟情于草书,而且将草书推向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独创“毛体”,其创新特点十分鲜明。

结体:癫张狂素。张旭、怀素都是唐朝的草书大家。张旭往往喝得酩酊大醉之后,狂喊奔走,然后落笔。怀素继承了张旭的风格,将狂草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的草书结体,大小错落,用笔夸张,对比强烈,受怀素的风格影响较多。

用笔:方圆结合。从毛泽东书法的几件代表作来看,如《沁园春?长沙》、《七律?到韶山》、《清平乐?六盘山》,笔画以铁线为主,刚毅有力,浓淡相间,起伏有度。在运笔方法上,以圆为主,中锋行笔,流畅苍劲。但也有些字以方笔而为之,显得刚强有力。毛泽东学书,涉猎较为广阔,虽然以帖为主,而又喜爱魏碑。书法上这种碑帖结合、方圆有致的创作方式,是开创书法艺术的有效途径。

布局:乱石铺街。“乱石铺街”是清朝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创立的一种布局谋篇格式。郑板桥是以行书而为之;在中国草书史上,采用乱石铺街的布局,毛泽东为第一人。所谓:“乱石铺街”,就是给人一种横无列,竖无行的视觉冲击。无行无列的字,排在一个平面上,有一种“凌乱美”。草书,本来就是一个难以辨认的书体,又用无行无列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般书家难以做到的。上面举例的几首诗词书法作品,是毛泽东书法中“乱石铺街”的代表作。我们欣赏毛泽东的这些书法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艺术上的共鸣。

落款:张扬个性。一般来说,创作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都要盖上书家的名章。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几乎没有钤印这个环节。是毛泽东没有印章,还是有印章不愿意盖上自己的大名?都不是。书法家在自己的作品上盖自己的名章,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唐代以前没有这种盖名章的作法。毛泽东的书法是宗晋唐,加上他自己刻意创新,用今人的目光看,毛泽东的这种布局是一种新意,而回到古代的源流上看,又是师法传统的。确实,在毛泽东的名字下,又钤上一方印,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毛泽东的落款签名十分讲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签名不一样。毛泽东在落款的时间上,同样从未看到以天支地干的古代记时法,总是按公元时间落款。从以上两个方面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书法,极具时代意义,完全有一种新气象。

毛泽东书法敢于顺应时代之风,标新立异。他按照汉字当代的书写习惯,自左至右横写,还大胆地将标点符号运用于书法当中。这种标点方法,不但没有破坏书法的整体美,反倒增添了书法创作的新情趣,让读者好认,达到艺术传播的最佳效果。

 

毛泽东书法价值观----人民性

毛泽东以浪漫的文化性格,选择了个性鲜明的草书,在书法创作的风格上既有创新性的意义,又有建国盛举般的蓬勃气象,使他的书法在人格力量之中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观赏毛泽东的书法,读者被他那种笔走龙蛇的豪放浪漫所折服。毛泽东是一个既敢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人。分析毛泽东的书法精神大致有四个支撑点:一是创新精神;二是高超智慧;三是豪迈气势;四是人民性。

书法艺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书法弘扬民族精神。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一首《沁园春?雪》轰动山城。毛泽东用一张“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十六开信笺,以他精湛的书法,抄送给柳亚子,气势磅礴的词,用书法形式加以传播,达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特殊效果。毛泽东的气势,表现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精华,四万万人民的力量。是的,这种融合了历史和时代精神的伟大气魄,其艺术感染力该有多大啊!

195569,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写碑额: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的题字,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雄强的字迹,唤起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雄,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肃然起敬。

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一直竖立在北京新华门口的屏风墙上,激励人民公仆,心里永远装着群众。“实事求是”的题词,几乎成了各级党校的标志。

用书法传播精神文明。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一场全国学习雷锋的热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至今不衰。继毛泽东题词之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也为雷锋作了题词。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江泽民也相继题词,将学习雷锋的高潮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报刊,至今还保留着毛泽东题写的报刊名称。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人民文学》、《中国青年》、《中国妇女》、《新湘评论》等报纸杂志。

用书法弘扬民族艺术。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艺术,同样需要弘扬。毛泽东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一是为中国高等学府题写校名。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除大学外,还题了其他一些学校校名,如第一师范、韶山学校、东山学校等等。二是在风景名胜留下了大量的墨宝。在长沙橘子洲头,镌刻了一块大碑,上面刻着毛泽东的著名词《沁园春?长沙》。当游人在金色的秋天来到橘子洲头,一边欣赏毛泽东的这首词,一边领悟和感受词中那“百舸争流”、“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风光时,自然会引起诗意般的联想,产生无限的艺术美感。同样,当我们来到岳麓山中的爱晚亭旁,毛泽东题写的“爱晚亭”匾额与枫林、山泉相映成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名家手笔,出现在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处,让游人在不经意之中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给休息的时光带来快乐,这也是书法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毛泽东善于捕捉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意识。他把人民群众作为书法审美的主体,处处相信群众,尊重群众,敢于把艺术作品交给人民群众去检验。与此同时,毛泽东凭借人民群众提供的历史舞台,使他的书法艺术才华得以施展。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在神州大地上,在亿万人民中广为传播。

毛泽东已被世人公认为杰出的书法家。作为领袖,他把人民群众摆在历史的高度,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而作为书法家,他又将艺术与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够将艺术性和人民性实现高度的统一,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的统一。毛泽东能做到这一点,是毛泽东区别一般艺术家的高明之处,也是毛泽东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20世纪这个英雄时代做出的伟大贡献!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