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走出一条有自我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

作者:李志铭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23期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18日 06时18分41秒 编辑:redcloud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南坚持锐意改革,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走出了一条有自我特色的成功之路。

 

  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是人民的事业,必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骤、每一项政策措施,都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和判断其正确与否、适当与否的基本准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改革发展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湖南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了“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就狠抓什么,期盼什么就推进落实什么”。强调“三个着力”即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目标,牢固树立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明确了“一带一部”新定位,实施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湖南发展不断走上新的台阶,人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推进器和有力引擎

 

  内陆省份的改革开放不仅要走出地缘封闭的层面,更要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湖南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在长期“左”的指导思想惯性作用下,一度对改革开放表现得不太适应,对真理标准讨论认识不足、反应迟钝,对包产到户还左顾右盼。1981年3月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全面清“左”以后,全省工作迅速走向主动。让农民自主选择责任制形式,“大包干”成为首选;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什么赚钱种什么”;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正名松绑;集市贸易中各种限制纷纷解除。一时间湖南改革风生水起。

 

  随着党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转变;党的政治路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党的经济体制改革方略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革命性转变。全方位的巨大转变之后,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湖南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思想解放的又一个宣言书。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湖南加快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湖南的改革开放事业,也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下深圳视察途经长沙接见湖南省委负责人时作出“实事求是,从湖南实际出发”“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经济发展要快一点,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的要求,湖南省委六届五次会议提出“放开南北两口,建设五区一廊,拓宽三条通道,加速西线开发”的开放开发战略方针。

 

  1995年11月,省党政领导带领6个考察团,前往12省区考察学习,认为湖南与先进省区的差距,表现形式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而其实质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再一次推动湖南的思想解放。

 

  199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以《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湖南省委常委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理论》为题报道:湖南省委常委始终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重点,带头破除“左”的和小生产的旧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并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先导工程”,在全省形成了解放思想的热潮。

 

  2008年8月,省委决定在全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总的要求是: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联系全省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放思想,用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省战略目标提供思想保证。

 

  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伟大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的鲜明特点,仍然是改革开放。近年来,湖南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新发展理念统揽改革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面开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征程。

 

  制定一个符合形势发展和客观实际的战略方针,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在广泛深入宣传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同时,注意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扩大对内的开放,在省内、国内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横向经济联合。

 

  1983年,省政府领导率领各部门、各地市的负责人到对外开放较早的广东进行参观学习,这对湖南各级领导增强开放意识、不断解放思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4年,省委领导率领各地州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分赴广东、上海参观学习,与广东、上海签订了全面加强经济技术协作商谈纪要。

 

  自1985年以后,逐步形成了长株潭经济区,省内多地市联合的协作层,地市对口扶贫协作层,省际毗邻地区多方联合的协作层和中南5省区2市高层次的经济技术协作联席会议等。这些多层次的区域联合,为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优化组合,以及进行经济技术和物资更大规模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1987年6月,省政府在衡阳召开湘南现场办公会议,提出“以开放促开发”加快湘南发展的指导思想。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省委在郴州、零陵、衡阳3地市设立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作为全省的改革开放试验区。

 

  1988年10月,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办,1991年3月成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1990年12月在省第六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提出了湖南对外开放开发的第一个总方针,即“以引进促改造、以外经促外贸、以开放促开发”的“三促方针”。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对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促进外经外贸跃上新台阶产生了重要作用。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热潮。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1993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通道、建设五区一廊、加速西线开发”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强调了以“五区一廊”为重点,大力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通道,建设五区一廊,加快西线开发”开放开发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1995年10月,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呼应‘两东’,开放带动,科教先导,兴工强农”的开放带动战略。1995年底省委又制定了“一线一点”战略,把沿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沿线地区作为全省优先发展的区域带,把省会长沙作为重中之重。明确提出把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沿线区域带作为全省的发展重点,使之在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率先突破,真正成为湖南一条高效益商贸走廊、高科技工业走廊、外向型经济走廊。

 

  1996年4月,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快对外经贸发展。

 

  进入新世纪,湖南工业肩负着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新考验。湖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把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时强调进一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两个市场的开拓和两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构建大外经贸格局。

 

  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扩大开放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拓宽开放领域,面向国内外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同时大力推进中部六省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开放带动战略指导下,湖南对外开放步入稳步前进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2008年,“3+5”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出台;2011年,区域发展战略扩容“一带两廊”;2014年,《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指出,湖南要构建“一核六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2015年,省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平衡发展新格局。湖南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从“兴工强农”到“三化”,从“一化三基”到“四化两型”,再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演进过程,合乎省情,也顺应了三湘百姓对改革与发展的新期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的指航明灯。

 

  回首4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不难探寻到新时期在思想上真正的起点。这场大讨论的重大意义历经漫长岁月而日益鲜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真理的源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源泉。

 

  40年春潮带雨,每一个“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历史关头,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都始终“在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初春,新的改革瓶颈亟待破局。小平同志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姓社”“姓资”的辩证解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高超提炼,推动改革再入历史新境。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化纵深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新一轮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真理标准的认识,要比当年深刻得多。面对新时代的大好形势,我们要更加坚定明确地沿着实践检验真理的轨道,总结经验、开拓进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核心在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并贡献于人类社会的伟大事业。

 

  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湖南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和国家实施“三大战略”等重大机遇,发挥“过渡带”优势集聚资源要素,发挥“结合部”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需要深入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结合现实情况,回答和解决改革开放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湖湘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自信”,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三湘大地展现蓬勃生机、结出丰硕成果,让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使湖南的明天更加璀璨。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