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田野大地的希望】 建设“两型”社会 打造发展亮点

作者:陈忠红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0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6日 02时58分40秒 编辑:redcloud

  

 

中共湘潭县委书记 陈忠红

 

  以产业对接为先导吸引产业转移,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承载产业转移,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吸纳产业转移

  湘潭县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有“天下第一壮县”、“中国湘莲之乡”等美誉。近年来,湘潭县以“进入全省十强,实现富民强县”为目标,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财政收入以一年一个亿的速度递增,实现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我们将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亮点。

 

  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承接产业转移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县内矿产、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开发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制订和完善“两型”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逐步形成以“两型”产业为主、传统优势产业为辅,优势互补、集聚发展的县域完整产业体系。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对接为先导吸引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县域区位、资源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矿产深加工产业、机电等制造业、环保产业和高新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承载产业转移,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型产业园区。加快易俗河开发区天易经济走廊建设步伐,实现与株洲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对接。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吸纳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强“两型”产业项目策划、包装和论证,走生态效益型经济之路。持之以恒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使符合环保要求的转移产业“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

 

  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生态休闲胜地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提质扩容,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坚持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继续实施县城“西提东扩”战略,扩大城区规模;新建污水处理厂、第二自来水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文化旅游公园等一批生态环保基础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大力推进绿化工程,优化县城生态环境;实施好县城天然气管网工程,改善能源结构;整体提升城区房地产业,突出新建示范性住宅小区,体现宜居品质,同时发挥价比优势,吸引长株潭三市居民到湘潭县城居住置业;加快湘江风光带建设,共同构筑贯穿三市的绿色休闲走廊,促进三市生态融合。整合特质资源,打造生态休闲胜地。充分挖掘湘潭县伟人文化、名人文化、湘莲文化的底蕴和特质,凸显这三种文化与湖湘文化的一脉相承性,将湘潭县的旅游业融合到长株潭城市群大旅游发展规划中来开发旅游产品,构建一体化旅游格局。如将乌石景区置于长株潭红色旅游景区框架,加强与韶山、花明楼的对接,构筑“伟人文化金三角”。以易俗河----河口----姜畲一线被列为湘潭市建设“两型社会”的重点区域为契机,构建以易俗河----河口----姜畲线为主体,以金霞山森林公园、晓霞山生态公园、白石紫荆湖等景区为配套的旅游构架,打造长株潭“生态休闲基地”。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对“三农”投入由资金直补转为重点加强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机遇,继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特色基地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项目,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建设长株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围绕“两型”产业谋划农业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协调运作,打捆实施”的原则,搞好涉农项目资源整合,以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依托,着重谋划一批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农业项目。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打破地域界限,与长株潭各县市有实力的组织联合组建跨区域的行业协会,促进区域交流合作。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