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三十年十件大事】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

作者:王朝彬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7日 11时42分10秒 编辑:redcloud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一种制度模式。

 

  计划经济的确立及其局限性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前,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将消除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将按照需要来直接安排生产和分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曾从理论上得出商品经济将随同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的论断。列宁和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前后,都曾说过社会主义要消灭商品货币经济。

 

  计划经济也曾创造过辉煌。前苏联在1928年到1940年短短的12年间,工业增长35.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6.9%。这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应该说是个奇迹。

 

  新中国在建国之初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有主观和客观的必然性,有理论和实践的延续性。加之国家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对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国营企业,当然更倾向于实行直接的计划管理。1955年秋,毛泽东在一份按语中写道:“人类的发展有了几十万年,在中国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方才取得了按照计划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文化的条件。自从取得了这个条件,我国的面目就将一年一年地起变化。”

 

  建国之初,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步骤上坚持了从中国实际出发,有很大的创造,所以在许多方面还没有统得很死。后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经济体制方面某些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特别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因为我们党对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由于1957年以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的影响,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正确措施当成“资本主义”,所以使经济体制上过度集中统一的问题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不仅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发展得越来越突出。

 

  “大跃进”后,尤其是“文革”期间,随着“左”倾思潮和“左”倾政策的登峰造极,我国的经济体制严重僵化,人们的思想严重僵化,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属特征。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逐步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甚至认为坚持计划经济,实质上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历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对于这场伟大变革,我们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

 

  1979年11月,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时就说过: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他还认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也有不同。此后在若干场合,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曾作过多次论述,强调要重视和利用市场经济。

 

  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现实和客观的必然。当然,我们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的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承认商品经济,明确规定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进步。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1982年春节期间,陈云和经济学家谈话时提出“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重要论断。同年3月,国务院领导人在一次公开的讲话中援引了陈云的观点:“我们的国家必须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同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更加明确地提出要“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指出:“我国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由国家统一计划划出一定的范围,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这一部分是有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有益的。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如何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作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其中提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总体上实行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0年12月,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当时,这个论断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论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式,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重大突破,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十四大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从党的十四大起,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成为自觉、主动的历史进程。

 

  按照十四大的部署,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党的十四大决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原则、方针和内容做出决定。《决定》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到宏观管理,从城市改革到农村发展,从经济运行机制到科技教育体制,从经济手段运用到法律制度建设,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和领域,规划了上世纪90年代的改革任务,构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科学、系统的宏伟蓝图,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图大业的行动纲领。

 

  实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这是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的,同时借鉴了国际市场经济的成熟经验,在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律准则等方面与国际社会基本一致。到本世纪初,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当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构建起来之后,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则在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或者说是市场经济建设的“质量”方面。所以,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确立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决定》提出的基本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内容,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突出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等。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