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有情有境导童稚

作者:李吉林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7日 03时09分29秒 编辑:redcloud

  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汤中,你在享用美味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研究教学论的专家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入汤中,才容易下咽、吸收;知识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因为抽象的知识借助情境被“活化”了。

 

  儿童在学龄前,主要以生活中的形象学习为主,进入学校之后,便转入以抽象的文字符号学习为主的阶段。而“情境”能够为儿童从生活经验到概念学习的转换中找到一个过渡的“阶梯”,它不仅降低了儿童学习的困难和乏味造成的厌学,而且由于这种为教育、教学而创设的情境,是被赋予感情的、是符合学科特点的、是要将其中的教育元素凸显出来的,所以可以使置身其中的儿童的认知呈现出心智、情感、道德的完整发展。

 

  同时,各种各样的“情境”,对儿童来说,是种种新鲜的刺激信号。它们一方面激活着大脑皮质的“语言”和“形象”功能的脑区,另外儿童在“场景”中同时进行着社会认知活动和道德判断活动,于是也激活着处于脑的深层结构中的“社会脑”的发育。“情境”所提供的人的自我意识、场景记忆、他心想象共生演化的学习环境等等,恰恰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

 

  在教育中衍生出来的“情境”即为情境教育。情境教育是从语文教学起步的,分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步曲”。上世纪70年代末,有感于当时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的讲解、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繁复的习题,我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受到启发,并借鉴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说”,进行教学改革。“情境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和规律可以概括为:“四为”、“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性情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后来,我又大胆地运用这一语言情境教学的成果开拓新的疆域。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和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紧接着又向音体美学科渗透,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我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这一研究成果就从一种教学方法,拓展为一种教学思想和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证明,情境教育对于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解决“上好学”具有重要作用。同样,情境教育体系在儿童认知、情感发育、创造性思维和道德培养方面也起着不小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

 

  (作者系当代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儿童教育家)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