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红色记忆】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回湖南侧记(12)

作者:夏远生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7日 11时53分35秒 编辑:redcloud

  

 

  长沙决策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长沙,住省委九所六号楼,在湘休养了114天。曾观看湖南电视节目,五次到省游泳馆游泳,六次接见外宾,会见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与周恩来一起研究商量作出了重大的“长沙决策”。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举重若轻,从容淡定,把定舵向,决定了一些事关全局和根本问题的大政方针。他确定了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导原则,为当时国务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大力支持国务院周恩来、邓小平开展工作,赞扬邓小平政治思想强,当面批评王洪文、江青等“四人帮”主要成员;他与周总理竟夜长谈,一道商定了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的人事安排,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社会经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组织领导基础;他接见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多批国际客人,就中国的内政外交作出了重要决策。

 

  1974年11月上旬,主管财政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陪同外宾来长沙会见毛泽东。会见结束后,毛泽东留李先念谈话。李先念向毛泽东汇报了全国工交战线和国家财政方面的情况。毛泽东当即指示李先念: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李先念回北京后,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得毛泽东指示精神在先,在工农业生产中作了大量努力,开始扭转经济大滑坡的形势。

 

  12月17日,陪同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到长沙的邓小平,在毛泽东会见外宾结束后,留下来,同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邓小平说:“四届人大正在搞名单,二十日可以完成,准备先送给主席看了以后,总理和洪文来一下。”

 

  毛泽东说可以。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时,邓小平说:“工业十年来增加了一点九倍,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一点几,这个数目还可以。”

 

  谈到对外合作和贸易时,邓小平说:“当然,我们什么也不搞,也可以发展,但是速度慢些。现在国际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脱离国际范围,都是取长补短,包括美国。”“以后国际环境可能还能争取到五年,主要是美国不敢打,铺得很开,苏联很集中。”“我们要利用这五年时间,不能耽误。”“归根到底就是主席讲的要安定团结。搞建设不安定不行。我觉得主要的关键是要有稳定的、有威信的省委,要能够发号施令,大家都听,当然要发得对。这么大的国家,都靠中央不行。”“现在下边议论,大家不安,大家感到乱哄哄的。比如,搞科研的绝大多数没有做什么事,不是说群众不要求工作,是没办法。旷工不是个别的,少数的,而是相当大量,但这并不等于工人群众对现状满意。”

 

  毛泽东说:“要先念、余秋里、你合作。”

 

  邓小平说:“这个不成问题。恐怕还是革命和生产的位置怎么摆的问题。不安定,生产搞不起来,我看。主席讲,八年了。这里面包括怎样帮助省委树立威信。”

 

  毛泽东说:“你这个想法好。”

 

  在长沙休养期间,毛泽东喜欢看湘剧、花鼓戏、京剧的传统剧目。可是这些剧目在“文革”中除“四旧”给除掉多年,剧团都不敢演了。湖南省委就组织各剧团重排演出,通过电视转播,在九所播放给毛泽东看。看什么节目,首先由省委接待部门列出一个节目单,再由毛泽东阅后亲自圈定,湖南文艺界和电视台就组织演出和播放。传统戏曲《刘海砍樵》、《讨学钱》、《苏三起解》、《哭碑林》,都是毛泽东点看的剧目。

 

  在毛泽东观看文艺节目时,省委有意把《园丁之歌》列入节目单中,毛泽东对现代戏也很有兴趣,便圈定要看。省委马上组织专场放映这部影片。也许对演员左大玢有些印象,毛泽东看得很仔细,也很开心。随着剧情的进展,精彩之处,他甚至带头鼓掌,连声称好。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园丁之歌》是当作“毒草”进行批判的影片,对毛泽东的鼓掌感到十分惊异,便轻声告诉他:“主席呀,这是个受批判的片子呀!”

 

  毛泽东大为不解,追问道:“受批判?”“错在哪里呀?为什么批判?你们讲讲看,有什么问题?”

 

  大家都摇了摇头,说不出所以然来。

 

  毛泽东却微微一笑说:“我看是出好戏。”

 

  由于毛泽东称赞《园丁之歌》是出好戏,并在全国文艺界悄然传开,当时,这个戏虽然没有正式开禁,但批判之风已慢慢成了强弩之末了。而且,这件事开了1975年党的文艺政策调整的先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正由于毛泽东在湖南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发表了意见,也对湖南省委工作作了一些指导,因此,湖南省委当时大力抓了文学、艺术、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工作。湘潭大学复校了,张平化、李振军、熊清泉亲自选点,把该校复校地址确定于长沙与韶山之间,省委还决定由书记李振军兼任湘潭大学第一任校长。后来该校建设成全国重点大学、省属的文理工综合性大学。

 

  毛泽东还希望湖南把彩色电视事业发展起来。在此之前,湖南电视台一直是黑白电视节目。毛泽东在湘期间,湖南省委为他播放了湘剧、花鼓戏、京剧、歌舞等节目,毛泽东看过很高兴,说:“你们湖南的电视台不错嘛。”

 

  湖南省委的一位负责同志说:“我们湖南没有电视台,是通过从北京调来的电视转播车给您看的。”

 

  毛泽东说:“湖南也可以建个电视台嘛。”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共湖南省委很快在长沙烈士公园最高处建立了湖南电视台。后来,毛泽东又观看了湖南电视台的现场直播文艺节目,并对省委领导同志说:希望你们把彩色电视发展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电视。

 

  1974年12月23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的筹备工作就绪,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意见,主持这项重大工作的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王洪文,专程赴长沙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有关工作,并商定若干重大事宜。

 

  毛泽东当天就接见了周恩来、王洪文。周恩来转达了中央各同志对毛泽东的关切和祝愿。毛泽东风趣地用湖南方言说:脑壳好,肚子好,就是腿不行了……

 

  12月24日、25日、27日,毛泽东连续同周恩来、王洪文多次谈话。毛泽东针对江青、王洪文等人的宗派活动,严厉地告诫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呢!”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四人帮”的概念,对王、张、江、姚的帮派组织和活动作了定性和批评,警告说:“搞宗派要摔跤的!”

 

  毛泽东揭露批评了江青: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我在做江青的工作,劝她三不要:一不要乱批东西;二不要出风头;三不要参加组织政府(内阁)。

 

  在几次同周恩来、王洪文一道谈话之后,毛泽东于12月26日那一天,王洪文去韶山参观的时候,当夜同周恩来促膝长谈,共商国是。两位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后来被邓小平归纳成著名的“三项指示为纲”的关于理论问题、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讲话;另一方面则是关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关于领导体制、人事安排的问题。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要安定团结的重要性,倡导“团结起来”,禁止搞宗派、搞分裂,明确指出“说批林批孔是第二次文化大革命是不对的”。毛泽东还就在全国实现安定团结的局面作了三点重要部署:一是制止武斗、反对派性,加强对民兵武装的统一领导;二是解放干部,在四届人大以后要解决“文化大革命”以来被关押、受监护的干部问题,把他们解放出来;三是释放战犯,把“国民党那些战犯放出来”。

 

  在1974年12月26日晚的谈话中,毛泽东、周恩来不顾重病,本着对党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当时中央领导成员的情况作了分析和比较,以便确定新一届人事安排。有关四届人大和中央全会的重要事宜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最后敲定的。当时在场旁听的只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一人。深知这次谈话重要性的汪东兴后来认定:毛泽东在长沙的重大决策是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关键。

 

  结束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回到湖南,重点是开展调查研究。他最关心的是抓紧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以身作则,平易近人,深入实际,艰苦朴素,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当前我们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现实教育作用。

 

  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自青年时期投身革命起,就达到了无我无家的境界。然而,在他内心深处,那种生生不息的湖南情结,总是挥之难去。即便在戎马倥偬、操劳国事的生涯里,故乡韶山、湖南家乡仍是他魂牵梦绕的家园。

 

  故园----芙蓉国,寄寓着诗人毛泽东的湖南情结。著名的诗句有“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诗词中抒写湖南山川风物的诗句还有很多,像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中的小吴门、清水塘;卅年仍到赫曦台的岳麓山和岳麓书院;才饮长沙水的白沙井;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中的桃花源;九嶷山上白云飞的湘南画境,等等,都是诗人毛泽东所体现的湘魂乡情的文学具象和物质形式。

 

  毛泽东在故乡写的、为故乡写的、与故乡人情风物有关的诗词文章,深刻反映了湖南人民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寄托了他对故乡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为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华大地换了人间而歌而泣,同时热切地期望芙蓉国里尽朝晖。他为湖南的山川、人事而情动于衷,泼墨挥毫,笔走龙蛇,湘魂乡情入诗来,领袖关怀情谊深,斯人已逝功业远,故国人民有所思。

 

  毛泽东对故乡的情感和思念,绵绵流长,一直到他生命的终结。1976年8月间,韶山管理局接到省委打来的电话,传达中央办公厅通知,毛主席想要回湖南,回韶山来。韶山滴水洞招待所做好了一切准备,焦急地等待着毛泽东主席的归来。此时,北京,83岁的毛泽东饱受疾病的折磨,想回家去,人老还乡、叶落归根的渴望,流露了人之常情,显现了中华文化传统。

 

  日月穿梭,山河移易,风云变幻,人生如水,时光如电,消逝的只能是模糊的记忆和印象,却难以消磨掉一代伟人的思想、精神和业绩的价值和意义。也许,日后,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人非物换,人民对伟人、对历史,都将持更为冷静、更加客观的态度,但时空的转换,肯定会高者越高,洁者越洁,党和人民对毛泽东会看得更清、看得更重。古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毛泽东的思想、作风、人格和精神,如长江,似黄河,永远奔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萦绕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头,永远与中国同在同辉!与中华民族同在同辉!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