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大 家】杜鹃永远火红

作者:毛新宇 刘滨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7日 11时54分03秒 编辑:redcloud

  

 

  2008年6月24日18时28分,我们亲爱的妈妈邵华将军永远离开了我们。望着妈妈的遗像,泪水模糊了我们的双眼,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我们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唤:妈妈,亲爱的妈妈,我们多么想念您啊!

 

  那些天,急雨淅淅沥沥,松柏默然无声。6月28日上午9时5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到西山妈妈的灵堂吊唁,亲切会见了我们亲属。胡锦涛主席握着新宇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邵华同志是好同志,是我党优秀的党员。她生前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邵华同志生前十分疼爱你,为你的成长进步付出了很大心血,希望你不要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继承爷爷、开慧奶奶和父母的遗志,对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还要培养教育好下一代,将你的儿子东东培养成材……”我们眼含热泪,逐字逐句地认真领悟这些话语,心中充满温暖、感激和敬意。

 

  妈妈一生喜爱红杜鹃。1977年春天,爸爸、妈妈带着新宇回到老家韶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这篇散文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一年前那个泪打春花的日子,爸爸辞世,妈妈写了散文《又见韶山杜鹃红》。这些年来,她是那样喜爱红杜鹃。当她离开我们的时候,又把一生精心守护着的红杜鹃留给了我们,并叮嘱我们:“要记着为杜鹃花浇水……”红杜鹃,成为妈妈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纪念,而她的一生,也正像杜鹃花那样,迎风傲雨,坚韧不拔,清香远播,灿若云霞……

 

  (一)

 

  1938年金秋,妈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然而,她的童年却充满着苦难和艰辛。妈妈还不满一岁,就随着父亲陈振亚、母亲张文秋,和姐姐刘思齐一起,离开延安前往苏联。途中,经过新疆的迪化(今乌鲁木齐),被军阀盛世才扣留。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8年的铁窗生涯。妈妈亲眼看到父亲陈振亚被反动军阀毒死,看到陈潭秋、毛泽民等先后被军阀残酷杀害。烈士的鲜血教育了妈妈,她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敌人仇恨的种子。冬夜的严寒和夏日的酷暑,难耐的饥渴和残忍的毒打,这就是妈妈的童年!多少年后,妈妈在《饱尝铁窗风味的娃娃们》一书中写道:最初的记忆是那样的强烈,在我的心里留下了火烫的烙印……在狱中,妈妈和大人们一起,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她冒着危险为大人们传递文件,还那么小就参加了集体绝食斗争。后来,妈妈这样对我们回忆说:有一天,不知是谁托看守买来十几只小鸡,养在监狱的院子里。妈妈一边喂鸡一边唱着狱里编的儿歌:“公鸡公鸡你为什么叫?小小八路你听我来道:监狱里面黑暗受不了,我要叫,我要叫,光明就来到!”有一次,一名凶恶的狱卒无故打妈妈,妈妈不顾一切猛扑过去,抓住那狱卒的手狠狠咬了一口,疼得狱卒嗷嗷直叫。在那暗无天日的日子里,难友们办起了“监狱小学”。妈妈和小同学们伏在地上学写字,第一篇课文是:延安,我们要回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了。在党中央的营救下,1946年6月,妈妈和100多名幸存者走出黑牢,回到日夜思念的延安,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就在那时,妈妈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妈妈后来回忆那难忘的一幕:“大家排着队,主席从头跟我们握手握到尾。像我和几个男孩儿,我们就感到和毛主席握手是最大的幸福。毛主席跟我们握完手之后,我们赶快又跑到队尾,又再站队,争取第二次和毛主席握手。”

 

  然而,喜悦和安宁是短暂的。很快,延安又被国民党的内战炮火所笼罩。妈妈随着部队不断转移、流动,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她在马背上和硝烟中成长起来。土改时,她当过宣传员;在太行山区,她扭过秧歌,演过活报剧;在河北平山县,她演过“兄妹开荒”和“血泪仇”……

 

  (二)

 

  新中国成立了。大伯毛岸英和大姨刘思齐喜结良缘。一次,妈妈随着姐姐和姐夫去中南海。毛泽东详细问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学习情况。这时,依在旁边的妈妈突然说:“毛伯伯,我也要上学!”毛泽东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还没有上学呀?”此刻,也许他想到了这个曾经拉着马尾巴在崎岖山路上行军的小女孩,把本该读书的美好年华,留在漫长的行军路上。他深情地说:“好嘛,你愿意上学,我来帮你。”“真的吗?”渴望学习的妈妈,幸福的眼泪热乎乎地滑落到面颊上。几天以后,妈妈把秘书交给她的介绍信紧紧捧在胸前,走进了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的大门……

 

  在学校里,妈妈关心时事政治,热心社会活动。抗美援朝运动中,她和小同学们一起给朝鲜小朋友写信,还到医院慰问归国的志愿军伤病员叔叔。妈妈品学兼优,被保送进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以后又进入北京女一中高中部读书。妈妈从小喜欢文学,中学时代,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节日的夜晚》就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一次妈妈在期末获得了好成绩,到中南海去玩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将成绩单递到毛主席面前,等待着毛主席的夸奖。可是,毛主席却问道:“你身体锻炼怎么样?”妈妈说:“就是爬绳不行,没有通过劳卫制。”毛主席亲切地说:“就一项通不过也不行。‘三好’才算好。”后来,妈妈下狠心练习爬绳,不久,就通过了劳卫制。课余时间,妈妈还经常去游泳、划船、打球、射击,甚至参加伞塔跳伞。从小学到高中,妈妈仅用了十年就完成了学业,1959年秋,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妈妈和爸爸从相识到相爱,是从大伯毛岸英和大姨刘思齐的关系那里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大伯瞒着大姨,出国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临行前,他专门把弟弟毛岸青托付给外婆照顾。打那以后,妈妈和爸爸经常见面,在一起说话,游玩。大伯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给全家和亲属们造成永远的伤痛!后来爸爸赴苏联治病,回国后住在大连。外婆带着妈妈和松林(思齐)、少林姨妈一起去看望他。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情感激起了火花,妈妈和爸爸开始了书信往来。这件事被爷爷知道了,他非常关心,在给毛岸青的信中这样写道:

 

  你的嫂嫂思齐和她的妹妹少华来看你,她们十分关心你的病情,你应好好接待她们。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1960年爸爸和妈妈在大连结婚了。爷爷送给他们的礼物是一块手表、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为了照顾爸爸,妈妈一度转学到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62年春,爸爸和妈妈一同回到北京。爷爷见到他们风趣地说:“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看看嘛!”于是,他们两人回到湖南,先到板仓祭扫奶奶杨开慧的陵墓,又到韶山看望乡亲,到长沙看望90岁高龄的外婆。以后,妈妈又回到北京大学读书。

 

  妈妈生性好强。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学业不顺,有些伤感。爷爷给她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父亲,六月三日上午七时。

 

  妈妈读了这封信,深受感动,精神大振,病情也好了多半。在学习中,妈妈非常刻苦认真。多少年后,妈妈曾对我们回忆起这段时光。她说,当时,一有机会她就向爷爷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爷爷也常常给她以关心鼓励。一天,妈妈兴冲冲地告诉爷爷,她的中国通史考试取得好成绩。爷爷说:“那我来考考你,你谈谈刘邦、项羽兴衰的原因吧。”妈妈按照所记得的教科书中的内容回答了一遍,爷爷笑着说,这是死记硬背,算是知道了点皮毛,但还没有很好的理解。他说,学历史要多读史料,多思考,能把“为什么”都说清楚,这一课才算学好了。爷爷还主张,读书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他在谈论《西游记》时,十分赞赏孙悟空敢作敢为、勇于同各种妖魔鬼怪作斗争的性格,说孙悟空敢于违背唐僧的“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常有余”的观点,信奉“行善即是除恶,除恶即是行善”。爷爷还和妈妈一起谈论古诗词。有一次,爷爷和妈妈谈到陆游的诗时,挥笔为她写下了《夜游宫》。爷爷和妈妈谈到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诗文时,伏案作书,笔走龙蛇,写下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爷爷的指点和教诲下,妈妈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1966年,妈妈从北京大学毕业。

 

  (三)

 

  “文化大革命”中,妈妈一家受到了迫害。妈妈和正在北大西语系读书的妹妹少林,连夜骑自行车出走。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妈妈和爸爸只能悄悄相聚,提心吊胆地生活。后来,在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他们把家搬到了现在住的董四墓一号。妈妈常常向我们讲起当年这里的荒凉和宁静,也回忆她和爸爸团聚后,两人一起数星星的快乐与安宁。在妈妈幸福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1970年新宇出生了。妈妈精心培养和教育新宇,倾注了大量心血。一般家中常常是严父慈母,而在新宇的记忆中,却是严母慈父。有时,新宇没能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不让吃饭。这时,爸爸也不吃饭,陪着新宇做作业。妈妈不忍心让父子两人都饿着,只好妥协。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下,新宇养成了勤奋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文革”结束了,全家生活安定,充满了阳光。妈妈自70年代初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先后任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计划组织部对外学术联络处正师职研究员、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务,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她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军事科研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人民解放军中屈指可数的女将军。

 

  在妈妈生命的岁月中,对爷爷的深情怀念是她身上巨大的动力。她始终把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颗心可鉴、可颂,那份情至纯、至真!为弘扬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妈妈日夜奔走操劳。上世纪90年代,她向党中央提出:“我和岸青同志有个愿望,就是亲手编辑一套纪念父亲毛泽东的书。”这个心愿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从1992年开始,妈妈、爸爸带着新宇,坐着一辆面包车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召开座谈会,拜访历史当事人,审定选题、提纲和书稿。经过全国各地几十位作者共同努力,这部由爸爸和妈妈共同主编、多达27册600余万字的大型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终于在1993年爷爷100周年诞辰之际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这些年来,妈妈和爸爸还共同编著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少年毛泽东》、《诗人毛泽东》等著作,妈妈撰写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我的妈妈----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毛泽东之路》(上、下册),参加主编了《我们的父辈》丛书,还撰写发表了《重读〈远望〉志更坚》、《滚烫的回忆》、《无尽的思念》等文章。多年来,妈妈共编著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80余部2500余万字,获得许多国家重要奖项。在妈妈的策划和组织下,还创作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风雨情》、《寻觅骄杨》、《女红军女将军风采录》,电影《杨开慧》,音乐电视《最美的霞光》,歌曲专集《永远的怀念》等等。

 

  妈妈时刻记挂着家乡韶山,她生前经常带我们回韶山。她关心着韶山的建设,在那片圣洁的土地上,有我们永远割不断的亲情血脉。妈妈还一次次带我们去长沙板仓,祭奠奶奶杨开慧,和家乡人民一起整修了杨开慧烈士陵园。1990年奶奶牺牲60周年,妈妈和爸爸带着新宇到长沙板仓扫墓。春雨把奶奶的墓碑洗得那么洁净,辉映着奶奶洁白无瑕的一生。妈妈对新宇的教诲,至今回荡在耳畔。奶奶当年读书的小学,现在是一所五年制的小学校。妈妈通过多方努力,为这所学校捐赠了一批电脑,为板仓的建设表达了一份爱心。

 

  妈妈经常给我们讲伯父毛岸英的故事。2000年,为纪念伯父毛岸英牺牲50周年,妈妈带着我们到朝鲜为志愿军烈士和伯父扫墓。我们不会忘记那最令人感动的一幕:妈妈拿着酒,浇到伯父的墓上,她说:哥哥,我代表你弟弟岸青来看望你,你在那个世界会感到很冷吗?所有在场的人都哭了。那次祭奠,我们组织了一个摄影组,回国制作了一部电视专题片《毛岸英在抗美援朝》。2006年,我们家亲属又组织了一个代表团,由妈妈当团长,到朝鲜为伯父和志愿军烈士们扫了墓。

 

  (四)

 

  妈妈一生钟爱摄影。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就开始接触摄影。当时,她用一台大伯毛岸英从苏联带回来的老牌照相机,留下了与毛泽东在一起的珍贵时光。妈妈说,当时毛主席对孩子们要求十分严格,不让他们将照片私自拿到外面去冲洗。这样,爸爸妈妈就把家中的一个卫生间改为洗印室,学会了洗印技术。一直到80年代,妈妈才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傻瓜”相机。

 

  摄影创作中,妈妈对红色题材情有独钟。她曾经三走长征路,重去革命圣地,拍摄了大量革命旧址、遗迹的照片。她曾对我们说,摄影既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查工作方式。用图片能直观地说明问题,这对研究和宣传工作具有独特的作用。后来,她编著的许多关于爷爷、关于党史的书,都配有她亲手拍摄的大量图片。

 

  妈妈还拍摄了大量的风光照片。她手持相机,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用镜头捕捉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反映各族人民的崭新风貌。她说,她要用这些图片讴歌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讴歌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透过这些摄影作品,人们能看到她对祖国的浓浓的感情。

 

  在摄影创作中,妈妈特别投入。有一次在北戴河拍照,妈妈乘船出海。这时,刮起了大风,巨浪差点把船打翻。妈妈毫不畏惧,迎着风浪,拍下了难得的夕阳照海天的壮丽景观。在张家界天子山创作时,为了选择最佳拍摄角度,妈妈乘坐索道检修车拍摄。检修车没有安全护栏、四面透空,非常危险。游客们看到她上下拍摄,都十分惊讶,为她的安全捏一把冷汗。在哈尔滨拍摄时,她决定乘坐“直--9”直升机升空航拍。工作人员劝说无效,只能卸下直升机舱门,用军用背包带把她拦腰绑在舱门口。就这样,她冒着危险,顶着迎面呼啸的狂风,从机舱门口探出身去拍摄了五大连池、火山口全貌。1999年纪念国庆50周年举行阅兵大典,本来妈妈在阅兵观礼台上有座位。但是她不去,而是到人民大会堂的楼顶上,与许多摄影记者、年轻人挤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拍摄阅兵大典的宏大场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妈妈的摄影创作成就斐然。她陆续完成了人物专访、革命旧址、风光风情、纪念活动、舞台花卉等十几部摄影专题。她的作品多次在各种重大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并在全国许多城市进行巡回展览。1998年12月,为纪念毛泽东主席105周年诞辰,纪念伟大祖国成立50周年,她的摄影集《我的祖国》首展与出版。这部作品,获得首届冰心摄影文学奖。此外,她还陆续出版了《骄杨画册》、《伟人瓷韵》、《海之南》、《荷》、《菊影九九》、《百花争妍》、《邵华将军舞蹈摄影作品集》等摄影集。

 

  从2002年起,妈妈连续担任两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两届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她尽职尽责,和大家一起,发展和推动中国摄影事业。她还多次率领中国摄影代表团出访,增进国际友谊,扩大中国摄影界在世界上的影响。

 

  妈妈的最后一部摄影作品集是《祖国颂》。从这些作品集中,人们可以看到,从人民大会堂到偏僻的小山村,从舞台上下到大街小巷,从革命旧址到繁华都市,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情与景相融,心与境交汇,反映出她对祖国、对人民一片赤诚之心和深深的爱恋之情。妈妈的第一部作品集是《我的祖国》,最后一部作品集是《祖国颂》,首尾呼应,这也是一种结局圆满啊!

 

  妈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连续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长达20年之久。她不辞辛苦,多次深入部队、农村、工厂、学校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人民心声,先后写出提案、建议近百件。这些提案,从发展革命老区高等教育,到强化西部开发、加速国民经济建设;从加大贫困地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到建设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加快石漠化生态治理,到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全国最大碱硝化工基地;从尽早建立中国国家摄影博物馆,到建立中国自己的海外电视台……每一件提案都体现出她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负责。作为摄影家,她还匠心独运地提出许多“照片提案”,为各界所瞩目。妈妈还担任了全国妇联执委、中国文联荣誉会员、中国花卉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社会职务。她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她关心别人,同情弱者,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建设,帮助失学儿童,热心公益事业。

 

  (五)

 

  妈妈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多年来,爸爸身体不好,妈妈承担了太多的重担,家里家外,事事操心。很长时间里,在家里她既要照顾爸爸、又要照顾外婆。我们的外婆张文秋,1926年入党,是毛主席的双亲家。1976年,妈妈把外婆接来同我们一起住。20多年来,妈妈对外婆的照顾无微不至。2002年,99岁的外婆走完了她光辉的人生道路。多少年来,爸爸和妈妈相亲相爱,共同学习和工作。去年爸爸去世了。妈妈虽然重病在身,仍然坚强地忘我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主编出版了大型画册《平凡而伟大----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毛岸青》。

 

  妈妈特别操心我们下一代政治上的成长和进步。这些年,她经常带着我们参观革命历史旧地,对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她大量的心血。

 

  在她的引导下,新宇在中国人民大学学历史,在中央党校学党史。1993年毛泽东100周年诞辰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妈妈很严肃地跟新宇谈话,鼓励新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在爷爷诞辰纪念日的前10天,新宇被批准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当时,江泽民同志亲自到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并在韶山宾馆接见了我们全家,对新宇的入党表示了祝贺。2000年,新宇到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参军。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学业,学位论文《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7年,新宇在军事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这些年来,新宇先后完成了《爷爷毛泽东》、《亲情的纽带》、《我的伯父毛岸英》等专著,与妈妈一起主编了《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辑录》、《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著作。

 

  妈妈教育我们,不要光读书本,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妈妈的鼓励下,新宇多次跟导师到各地考察战场,参加军事演习。每次考察归来,新宇写出调查报告,妈妈都认真阅读,提出修改意见。那一年,新宇到延安调研,参观了伯父毛岸英上“劳动大学”的窑洞。妈妈详细地了解调研情况,得知当地群众正在建立“毛岸英纪念馆”,表示非常支持,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妈妈还支持新宇到全国各地去讲课,讲长征、讲毛泽东诗词、讲两弹一星……她亲自为新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常忙到深夜,而选用的许多图片,也是她到各地亲自拍摄的。在妈妈的安排和带领下,新宇曾先后四次赴朝鲜为伯父岸英扫墓,多次受到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的接见。

 

  在妈妈的鼓励下,新宇先后担任了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2008年3月,又担任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开会期间,躺在病床上的妈妈,每天晚上都要从医院里打来电话,详细询问开会情况,对新宇写政协提案进行具体指导。去年,新宇应邀到大庆油田讲学调研,回来后,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大庆经验问题向北京市政协作出提案。妈妈对提案草稿逐字逐句进行了修改,她说:“这是尽一个老政协委员的责任”。她病危期间,在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刘滨已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妈妈坚持不让刘滨陪床,让刘滨到天津去参加答辩,完成学业。

 

  2003年,我们的儿子毛东东出生了。妈妈又把精力用在了东东身上。她给东东讲述毛泽东的故事,教东东唱东方红、背唐诗,还手把手地教东东写字。为了让东东开阔眼界,接触更多的科学知识,母亲还带东东去看科技电影,让毛东东认识海洋世界,认识动物和植物……在妈妈的关心教导下,东东一天天健康快乐地长大。

 

  妈妈一生平凡而伟大。我们看到,妈妈每天有干不完的事,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紧紧张张的。2001年,妈妈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当时已经是中晚期了。从那时起到现在,前后经过了近8年。妈妈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与疾病作斗争,她从未停止过研究写作、摄影创作和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她非常注意维护军人的形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她的右手已经无法抬起,她仍然军容严整地面对公众。正是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她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但她在病床上,仍然没有停止工作。

 

  2008年5月,妈妈病情危重时,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妈妈在病床上,常常久久地盯着电视屏幕,灾区的一切都牵动着她的心。她和100余名摄影家们发出了抗震救灾倡议书,她还参与了中国摄协主席团摄影作品的义卖活动。后来,她已经虚弱得无法说话,只能用口型表达意思,还叮嘱新宇代表全家向灾区捐款,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以前,妈妈曾有一个心愿,是想和爸爸毛岸青一起,共同观看在北京举行的2008奥运会开幕式。2007年,爸爸去世了,妈妈无限遗憾地说:“明年是主席诞辰115周年,还有奥运会,我们两个本来还有很多想法,还要共同去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现在这些愿望,对他来说都不能实现了。”现在,这个愿望,对于妈妈来说,也同样不能实现了。那些天,有人问东东:你知道奶奶去哪儿了么?不到5周岁的东东伤心地说:“我奶奶上天堂了,跟岸青爷爷在一起了。”

 

  妈妈邵华将军和我们永别了。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是毛主席的好儿媳、党的好女儿、人民的好战士。她临走时,依然念念不忘韶山的红杜鹃。我们知道,她是要告诉我们,未来任重道远,无论风吹雨打,我们的心都要像杜鹃那样火红。

 

  亲爱的妈妈,您的嘱咐我们记住了。我们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做爷爷毛泽东的好后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爷爷开创的事业和良好的家风传递下去。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