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典湖南】深入调查研究 重视生产生活
————张平化主政湖南

作者:夏远生 王文珍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8日 05时34分02秒 编辑:redcloud

  

 

张平化(右二)在常德农村察看棉花试验田生产情况

  

 

张平化同志

  张平化 湖南炎陵人,1959年8月由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调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同时任湖南省军区政委、湖南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张平化书记主持湖南工作期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湖南的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在抓党的建设的同时,认真抓经济、文化建设,为湖南的繁荣昌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敢负责,不诿过

 

  1960年1月至1966年6月,张平化经常陪同和参与毛泽东到湖南进行的多次视察和调研活动,向中央报告湖南工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竭力尽心。他与毛泽东之间的一些文件、信函往来,充分体现了当时从中央到地方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良好作风。1960年3月15日,毛泽东以中央的名义批示湖南省委关于农业生产情况综合报告。这个报告反映了农业生产13个方面的问题,全省有13万干部下到基层,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一个国家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参加和领导生产,大搞丰产田,密切党群关系,对穷队、落后队加强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定期改变面貌。毛泽东批示:“此件很可以一看,其中有些新鲜东西,可以看到农业全貌。”

 

  1961年4月11日,张平化组织省委常委认真学习贯彻毛泽东《关于湖南工作的一封信》,接受毛泽东对湖南工作“见事迟,抓得慢”的批评,落实“及时看出问题,先下手,争取主动权”的要求。4月14日,他给毛泽东、刘少奇、谭震林、胡乔木写信,检查湖南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恩赐观点”和主观主义的错误。“为了吸取同志们更多的批评和帮助,特将主席的指示和我的检讨,同时发给参加我省三级干部会议的工作队长、县委书记、地委和市委书记、省委以及各部门领导同志阅读”。4月15日,毛泽东就张平化的信给邓小平批示:“此信请印发中央常委、书记处各书记。这信是一封中肯而又真诚的信,是一封很好的信。”张平化的这种敢负责、不诿过的态度,受到中央和省里干部群众的好评。在当年6月省委召开的全省三级干部会议上,他代表省委对前段工作中的错误作了深刻检查,提出要纠正“五风”,下决心把全省农业生产抓上去。此后,省委还对一大批在反“右倾”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的干部进行了甄别平反,并停办了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公共食堂。

 

  1962年1月,张平化率湖南省、地、市、县委书记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并就湖南近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担领导责任。会后,他要求全省各级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强调贯彻“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在随后召开的全省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张平化对三年困难再次进行了反思。他说,三年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发展速度要求过急,积累和消费关系处理不好;二是刮了“共产风”,把所有制搞乱了,把小集体过早地变成了大集体,把集体所有制过早变成了全民所有制,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三是实际工作中的瞎指挥,发生失误的原因是没有经验和调查研究不够。他指出,发家致富光荣,这不是资本主义,合法的正当的个人所有的东西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全省农民要敢于发社会主义红财。

 

  重调查,多办点

 

  坚持调查研究,通过办点“解剖麻雀”,实事求是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是张平化在长期领导工作中养成的优良作风。他经常向各级干部强调说“办点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起点”,“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保证”。

 

  在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大搞调查研究,提出1961年要成为“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在党中央、毛泽东大力倡导下,全党上下围绕农村政策的调整开展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调查研究活动。

 

  1961年4月16日,中共湖南省委发出第188号文件,要求各地市县委“派出一位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书记,亲自深入到一个食堂进行调查研究和试验,以便取得直接经验,在全省三级干部会后,有组织地处理好一部分或大部分食堂散伙的问题”。1961年5月13日,张平化亲自到浏阳县文家市公社大江大队就农村整风整社、纠正“五风”运动作调查,同时在文家市作恢复手工业合作社及供销合作社的试点。他就在浏阳文家市公社大江大队农村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提出包产、包工、包成本、包上交,大队把国家征购粮、队办企业用粮和必要的机动粮,分别根据各生产队的不同条件,把各队上交粮的数字包死,现金上交任务也同样包死,超产奖励的政策。毛泽东对此信高度重视,批示将此信转发各中央局、省、市、区党委参考。

 

  1961年11月,张平化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轻车简从,下到邵阳、黔阳、自治州、常德等地区的14个县的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历时20天,行程2000多公里。调查归来后,向省委写了《走马观花十九天》调查报告,就加强领导、总结生产经验、加紧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培植森林等提出了重要意见,认为“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生产能不能快马加鞭上去,关键在于领导”。强调要“总结生产经验,因地制宜地领导生产”。要“发动群众,总结几年来的生产经验和经营管理经验,研究一套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以及适应当前群众水平的管理制度,使今后少走弯路。”他还特别谈到了“事在人为”、充分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人为”是要起决定作用的。只要政策对头,做艰苦深入的工作,有志者事竟成。在客观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有的地方好,有的地方差,为什么?主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这份《报告》由省委批转全省,对调整农村政策、恢复发展生产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962年3月,张平化带着如何贯彻中央《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和怎样办好生产队这两个题目到酃县(今炎陵县)城东公社中团大队蹲点半个多月。他睡在生产队,吃在生产队,跑遍了整个大队,听取了干部、群众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为进行农村政策调整积累了感性认识和宝贵经验。1964年9月,张平化带着一个调查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他了解到良湖大队生产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群众生活水平很低的情况后,感到这是个大问题,立即与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的干部交谈,共同查找生产上不去的原因,并实地帮助解决。

 

  湖南自1963年夏开始,由省委书记带头,省、市、县、区四级在完成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地区,结合科学种田,有计划有系统地办起了一批农业基点。到1965年为止,全省区以上领导机关办点共1261个大队,占全省大队总数的2%,办点干部7893人。加上公社一级办的点,全省共有4000多个大队办了基点,占大队总数的8%。于是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基点网、示范网,对推动全省工作起了重大作用。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办点”这种领导方法,改变了领导作风,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受到群众欢迎。

 

  张平化在一篇专门“论办点”的文章中,引述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工作时向省委提出的要求: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切切实实地去调查研究;要下去蹲点,到生产大队、生产队,到工厂,到商店,去蹲点,教育领导干部深入办点,直接听到群众的呼声,直接反映群众的情绪和要求,直接总结群众的经验,并通过和点上群众的结合,同全省广大群众紧密地联系起来。

 

  张平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向农民和农村技术员请教农业实用技术,同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促膝谈心。他与劳动模范毕承松、李光庆、李呈桂、田启发、唐纯银、张万宏等结成了好朋友,同广大农民群众水乳交融。他曾说:我们搞农业的,没有几个贫下中农作知心朋友,没有几个劳动模范经常在一起,无话不谈,没有几个科技人员保持经常的接触,交换意见,商量办事,那是一定办不好的。

 

  讲节约,少浪费

 

  张平化在沅江县检查春耕生产时,当地干部听说省委第一书记来了,尽力操办吃和住,并说:“平化书记一路辛苦了,先进招待所休息一会后就吃饭,下午就在招待所汇报。”他拍拍那人肩膀说:“不啦!我们直接下到田间,看秧苗才是大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全省各地还在等着我们给他们介绍育秧经验,季节可不等人啊!”

 

  张平化认为,“节约不单是一个制度问题,包括节约的思想、节约的作风与节约的制度”。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今后随着技术改造的发展,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增加,质量提高,成本降低,这是最大的节约。要讲节约,首先讲这一条。因为最大的节约是节约劳动,少用人,这叫节省活的劳动;少用物资,少用钱,这叫节省物化劳动。张平化指出:在节约方面还有问题,还有铺张浪费,还要大家进一步去检查。最近我看了彭次卿同志的信,他是安乡县法院副院长兼大队总支书记,他在下面看到听到一些铺张浪费的现象,专门给省委写了一封信,这很好,很值得欢迎。他讲的是我们开现场会议,对外地来的人招待得有些过分。本来,对外来的同志应该热情招待,不招待是不对的。要热情招待,但不要铺张。有的为了应付参观,搞形式主义,这也很浪费……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还有勤俭持家,这个风气还要进一步贯彻,不要把它看成简单的只有经济意义,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因为铺张浪费脱离群众,政治上影响不好,对我们不利。为了防止铺张浪费与贪污,除了思想教育与提倡节约作风以外,还要有一套严格的财经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粮食管理制度和各种物资的管理制度。公社一级,大队一级,生产队一级,一直到作业组,要有一套制度,实行严格的监督。中央有同志提议,叫做“管事的人不管钱,管钱的人不管事”。主席很赞成这个意见。管事的人是指当家作主的人,比如公社党委书记、社主任,大队总支书记、大队长,生产队支部书记、生产队长,作业组长。这些人是当家作主的,不要管钱,包括不要管粮食物资。那么谁来管呢?由会计、出纳管。管事的人即党委要监督管钱的。要把一套制度加强起来,严格起来。这样加强起来,看来限制多一点,实际上这是对干部的爱护。人就是要有监督的,没有监督是不行的。

 

  重民生,为群众

 

  张平化经常说:“毛主席说,吃饭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国古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而人民都要吃饭。”“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关心群众生活。他在内战时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是中央苏区开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的一个总结。我提议大家经常读读它。”他认为,在关心群众生活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一个分配问题,有些穷社、穷队收入很低,要想办法使这一部分社、队提高收入,还有些地方分配不兑现,账上有,实际没分那么多钱,社员拿得很少,扣得太多了。分配太少了,会影响积极性。吃不饱就会出问题,影响生产,影响社会秩序,如果粮食确实不够吃,单靠处分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有一个劳逸结合的问题。苦战和休整一定要结合。晚上打夜工,白天睡大觉,勉强喊起来,干起活来也没有劲。用这个办法,不是提高劳动效率,而是降低劳动效率,并且损害群众的健康。他要求:“为了实行节约,各级党委要抓生活,特别是渡过灾荒的时候,抓生活要摆到重要的地位,第一书记、书记、厂长、经理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门检查这个工作,一个月至少检查一次,而且要专门抽出一个副书记或副厂长、副经理来主管,别的事情不管或者少管。管生活的人,要党性强、群众观点强,作风艰苦深入,任劳任怨,不要那些官僚主义分子来管。”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