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和平村党建工作的调查

作者:朱雪军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8日 05时28分03秒 编辑:redcloud

  

 

  保靖县复兴镇和平村辖7个村民小组,493户1898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80%,党员49人。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45元,比县均低523元。2007年定为省政府办公厅建整扶贫帮扶村。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保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2007年被湘西自治州评为“三文明”村,2008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先进党支部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帮扶前和平村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党员整体素质较低,堡垒作用不突出。村党支部委员5人,书记53岁,高中文化。党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大专学历仅1人,高中17人,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思想观念也有差距,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集体经济实力较弱,公益建设不齐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靠门面租金1.5万元,底子薄,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通村公路、农田水利等,都得村民出资投劳,因受益程度不同,村民思想难统一,村干部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公益事业发展慢。各类矛盾纠纷较多,协调处理不容易。村一级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如生产服务、计生、综治、山林水土纠纷等,工作任务重,矛盾问题多,一些村民全局观念、集体意识不够强,重眼前和自身利益,个别的不配合工作。村干部有时方法简单,有的工作难推动,矛盾纠纷难化解。劳神费力较辛苦,心理失衡不想干。村干部工作重、压力大。而当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村干报酬人均一年不到2000元,加上宗族观念和各种乡村势力的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太高,不够大胆,甚至想打退堂鼓。和平村存在的这些问题在贫困农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原因是多样的,既有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有方式方法的影响,如党员教育培训没有跟上、村干部待遇不到位等。

 

  省委实施建整扶贫战略,把农村党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平村以扶贫工作为契机,狠抓党的建设,党组织的活力大大增强,推动了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以加强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平村把班子问题放在扶贫工作之首,固本强基。从支委做起,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全村党员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谋求发展、服务村民的思想,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十分注意积极发展党员,注重从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中选拔后备村干部,作为入党培养对象,两年中发展党员5名。为了切实改进作风,建立三项机制,即党员包干机制,由一名党员包一个计生对象,带一个困难户,联系一个科技示范户,明确责任;上门服务机制,成立春插、收割、做重活等“五上门”服务队,实打实帮助群众;“支书、支委、党员工作责任卡”管理机制,由党支部统一向村民公开承诺,年底考核。这样密切了干群联系,亮化了党员形象。

 

  以开展技能培训为手段,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村党支部通过发放科技书籍、看科教片、辅导讲座等途径,帮助党员和村民学习种养、驾驶、电脑等农村实用技术。还聘请了4名农艺、园艺师担任村夜校老师,组织了50名党员团员和青年农民到韶山学习考察,上了“韶山回来话党建”的党课。由8名党员带头组织45人参加驾驶培训,38人取得了驾驶证,其中12人找到了新岗位,有1名年轻的预备党员被介绍到县司法局开车,待条件成熟培养为支委人选。党员根据村里实际和自身情况,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种养业,带动致富。5个党员致富能手帮助100余户农户开发林果业300余亩,培植养殖专业户11个。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杠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村党支部依托资源,立足长远,确立“种养结合、以短养长、大户带动、规模推进”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四大优势产业:一是壮大林果产业。由12个党员户带头,发展了30多个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全村共开发椪柑面积1860亩,金秋梨305亩,猕猴桃基地100余亩。二是发展特色产业。以党员户为主,发展花椒500余亩,高淀粉薯600余亩,并与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武陵花椒公司、万发薯业签订定购合同,走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仅此两项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多元。三是开发养殖产业。近两年发展稻田养鱼1000亩,新增生猪2100头、山羊3000只、家禽5.8万羽。四是培植劳务经济。积极与县劳动部门联系,通过“阳光工程”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定向和储备性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提升劳务人员的从业层次,增加劳务收入。

 

 

  以提高生活水平为目标,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积极开展“六星文明户”创建活动,成立了村腰鼓队,倡导公民道德建设。成立村民议事小组,完善并遵守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引导村民参与村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农科教中心、老年人救助中心,硬化通村公路3.8公里,修建通组公路、果园路10公里,解决全村和周边3个村的饮水问题;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在42个党员户的示范影响下,全村建起了162口沼气池,促进改厨、改栏、改厕,庭院环境大为改观,村支两委的号召力大大增强。

 

  实践证明,和平村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其做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头戏。村党支部是党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和平村从支部书记抓起,从支委班子抓起,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村支书是一个种植兼通讯服务专业户,种了40多亩柑橘;村主任是当地一个企业家,2007年他垫付了20万元资金修建通村公路,确保了施工工期和质量。支委一班人团结进取,促进了全村公益事业发展。但是现在有能力而且热心村干部工作的人不太多,主要是当村干部报酬太低,吸引力不太大。因此,应注意在致富能手、专业户、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工作,发展、培养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也可以引导、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和机关干部担任村支书,选好领头雁。并强化教育管理,加强村干部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撑点。现在乡镇一级对农村党建工作的监管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大程度靠村民自我教育和约束。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机制,选出村民比较信赖的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自治水平,是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一环。和平村两委负责人都是通过换届选举出来的,支委成员都有群众基础,工作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同和响应。支部利用省扶贫机会,投入120多万元,建起了党员活动中心,七一、国庆时都表彰先进,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让大家觉得为村民干事、为集体办事光荣。必须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针对外出务工的农民党员增多的情况,和平村建立了流动党员定期汇报制度,通过电话、信件、家属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支部能够了解党员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争取他们力所能及地配合支持支部工作。如在村公益建设拆迁中,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家属会议,提倡奉献,争取配合。这种有序的流动党员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务工党员在两地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把促进增产增收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农民最实在,最讲实惠。党支部有没有号召力,就在于为村民做了什么,村民得到了多少实惠。和平村党支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推荐给村民,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群众自然拥护。同时,从长远出发,支持村民发展柑橘等经济作物,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示范田、示范园,还为全村在县城购买了一个门面,年租金收入约2万元,并借助这个窗口交流信息,带领群众闯市场、搞营销,不断拓展“示范”和“带动”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发展后劲,逐步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把争取群众满意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试金石。群众满意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和平村党支部通过改造古井,村民户户用上自来水,解决了饮水难;通过改造电网,解决了用电难;通过硬化村公路,解决了行路难,基本告别了肩挑手提运送物资的历史,加速产品变商品、商品变货币的过程,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价值取向,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也教育引导群众认识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为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农村党支部的工作必定大有作为。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