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阅读3:农民工回流返乡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雷芙蓉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3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8日 11时37分39秒 编辑:redcloud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从2008年9月开始,湖南出现了部分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日前我们在邵阳、常德、益阳对农民工回流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去年外出务工人员共有390多万人,截至12月底,回流农民工68.4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7%,其中邵阳、常德、益阳回流农民工占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分别为19%、22%和11%。

 

  几个明显特征

 

  务工行业比较集中。此次回流农民工主要集中在用工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和建筑业,行业特征明显。如常德市回流的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对外出口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其中,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的比例最高,达到66%,其次为建筑房地产业,占比为19%。邵阳市回流的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79%和14%;益阳市桃江县金光村15位回流农民工中,有9人从事制造业、3人从事建筑业。

 

  区域性特征明显。回流农民工主要来自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如常德市调查的回流农民工中,73%来自上述沿海一带;桃江县金光村15位回流农民工中,从广东省返回的有13人,占86.7%。

 

  大龄民工较多。此轮企业减员风波受冲击最大的是年龄偏大、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民工。这部分人在外主要从事重体力、低技能的工作,失业后很难在外重新择业,只好选择回乡。如常德市调查的回流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57%。

 

  困局的背后

 

  企业经营困难,失业农民工越来越多。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减少,沿海地区一部分对产品出口依赖性较强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破产、停工、歇业、裁员,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迫使他们不得不返乡。如新邵县坪上镇胜利村和小塘镇荷叶村99名回流农民工中,因就业的企业倒闭而返乡的有25人,因企业裁员的有52人,两者合计占比为77.8%。桃江县金光村被访15位回流农民工中,有8人因企业倒闭被迫返乡,占比为53%。

 

  工资水平下降,打工收入越来越少。企业因开工不足,企业效益下降,农民工工资也随之减少,一些农民工最终选择返乡。如桃江县金光村被访的15位回流农民工中,有2人是因企业效益下滑,所得工资难以在广东维持基本生活,辞职回乡了;另一位农民工反映,10多年来他一直在广东打工,但到去年下半年,工厂效益下滑,挣的工资急剧减少。7月份工资1400元,8月份1300元,到了12月份只有600元,由于只有这么一点工资,只好提前返乡。

 

  企业拖欠工资,务工信心越来越低。部分企业生产不景气,效益较差,不能按时、足额支付民工工资,农民工对务工前景不乐观,最终选择返乡。如桃江县金光村返乡的一位农民工反映,去年上半年他在广东一处建筑工地打工,每月工资1500元。由于近期经济不景气,老板拖欠了他两个月的工资,他只好回家。

 

  支农惠农政策,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诸如粮食补贴、良种补贴、畜禽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湖南农民由此获得的各项政策性补贴收入,2008年人均为157.36元,同比增长73%。农户人均税费支出为14.92元,比上年减少3.43元,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吸引部分农民工回乡发展。

 

  化困局为转机

 

  从短期看,农民工回流减少了农民收入,加大了农民工输出地就业压力,但从长远看,回流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受过市场经济的熏陶和洗礼,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有不少人还具有特别熟练的生产技术,他们返乡后改变了长期以来留守人员“老弱化”的农村人员结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给中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现状提供了良机。因此笔者认为,各地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化困局为转机,为回流农民创业、就业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回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落实优惠政策,激发回流农民工创业热情。调查中部分回流农民工反映,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宣传得多,引进的热情也高,开出的优惠政策也很多,但一旦企业引进后,一些承诺就难以兑现。各地应健全落实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工创业热情,让有资金、有技术、有信息的回流农民工就地创业。如南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南县籍在外人士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对南县籍在外创业人士回乡创办实体,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除有严重污染企业和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外均可准入。同时对属于“凤归巢”工程的项目,除执行现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税收奖励扶持、财政专项支持、资产优先租售、用地切实保障、规费适当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改善服务环境,搭建回流农民工创业平台。调查期间,回流农民工普遍反映信息不灵通、政策掌握不准确的实际困难,为此各地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回流创业的相关政策,营造创业氛围;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管理和服务,给回流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策划、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指导,优先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提供创业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创业示范村”、“创业一条街”,打造创业平台。

 

  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回流农民工就业能力。回流农民工大部分年龄偏大,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些人在外主要从事重体力、低技能的工作,失业后很难在外重新择业。如常德市的回流农民工中,40岁以上的占57%。因此,各地必须加大对回流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其真正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开展种、养、加和特色农业的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养种植养殖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农民骨干;突出加强营销策略、技能培训,培养农副产品流通领域的能手。

 

  鼓励企业用工,创造回流农民工就业岗位。各地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和安置回流农民工就业,并通过回流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推荐会等形式,为回流农民工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如临澧县对吸纳、安置回流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按其安置回流农民工人数,帮助其向县小额贷款中心争取人均不超过4万元、贷款期限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吸纳回流农民工就业并与之签订了劳动合同,同时为农民工交纳了保险的企业,政府通过“绿色通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促使更多企业招用回流农民工,降低用人成本。

 

  健全社会保障,解决回流农民工后顾之忧。对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返乡农民工,政府应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对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而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政府应给予一次性救助,妥善解决其生活困难,排除回流农民工后顾之忧。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