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权威访谈】信息产业如何助推湖南“弯道超车”
————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肇雄

作者:本刊记者/ 胡建军 胡德池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6日 05时06分42秒 编辑:redcloud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信息产业如何应对危机、抢抓机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助推湖南“弯道超车”?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肇雄就这一主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认为2008年湖南信息产业发展有哪些特点、发展态势如何?

 

  陈肇雄:总体上看,2008年湖南信息产业呈现规模迅速扩大,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深化,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增强,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步伐加快,整体实力全面提高的发展态势。按照工信部规定的统计口径,湖南电子信息产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425亿元,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增速高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信息产业四大集群的框架基本建立,太阳能光伏产业加速发展,软件产业位居中部六省首位,原创动漫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消费类整机实现重大突破。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新建、续建项目183个,实际完成投资83.2亿元,同比增长41.6%,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的重大项目达32个。

 

  记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大环境下,您认为湖南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发展前景如何?

 

  陈肇雄: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信息市场容量急剧减少,有效购买能力显著下降,企业开拓市场难度加大,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下行明显加快。2008年7月份以来,全行业销售收入月平均增速不足10%。2009年,受外资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的影响,国内信息产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新的格局调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信息产业作为启动内需的重点所形成的新的发展空间,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3G应用产业培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湖南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助推“弯道超车”。

 

  记者:信息产业在湖南推进“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强省的大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陈肇雄:湖南工业经济结构的重化型特征明显,随着资源要素、环境容量制约的进一步加剧,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紧迫。信息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资源消耗量少、科技含有量高、创新驱动力强等特点,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提高湖南经济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张春贤书记指出:“要着力用信息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周强省长提出:“要加速信息优势领域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推动湖南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建立以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正在发展成为湖南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记者:今年湖南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什么?

 

  陈肇雄:2009年,湖南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30亿元以上、增长28%以上,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以上、增长33.5%以上。工作重点是:

 

  确保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推动、国际化运作,以促进项目对接、加快项目建设、储备项目资源为重点,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扶持政策措施和湖南的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抓好影响全局、支持长远发展的15个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组织研究一批自主创新型、带动作用明显、符合国家鼓励和扶持方向的重点项目。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认真研究探索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紧盯国际资本和产业的发展动向,加大重点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加大对龙头型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资力度,以龙头企业招商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大力支持核心企业与央企对接,着力推出一批前景好、成长性强的对接合作项目。邀请50个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台湾IT企业来湘考察,邀请中电科技集团47个科研所所长到湖南进行产业、技术对接,以及在“港洽周”活动中办好“电子信息产业专题招商周”等重大专题招商活动。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湖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落实好扩大出口、增值税转型改革、政府采购、资金保障等措施。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力量扶植一批优势企业,实施大公司和“小巨人”战略,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坚持扶优扶强与加快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形成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制造业20强和软件业20强企业中,重点扶持中电科技集团48所、南车时代电气、长城信息等已具备相当实力、成长性较好的大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软件与信息服务、消费类整机、新型显示器件四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等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推进1000MW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工业软件,做强做大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动漫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消费类整机配套企业,提高综合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促进专业化、协作化生产;跟踪新型显示器件技术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发展平板显示产品。抓住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加快融合和普及应用的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信息服务业。深化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提高产业区域结构的集聚度,形成若干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特色园区。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以提升全省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为核心,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以提高能源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为重点,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以增强传统流程制造业的竞争能力为方向,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着力抓好一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两化”融合试点工程、“倍增计划”项目等;引导和鼓励信息技术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组织“两化”融合项目对接,制定发布湖南“两化”融合对接项目目录,形成信息化发展模式与工业化发展模式高度匹配、信息化规划与工业化发展规划密切配合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抓好信息化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商务领航”、“神码在线”等已经建成的综合性信息化公共平台的作用,深化应用范围。重点扶持一批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行业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立足于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积极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试点;立足于三大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加快建设“数字湖南”;立足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信息同享规划的落实;立足于创新消费方式、扩大消费需求,推进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立足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同时,围绕信息化工程的市场需求,组织相关配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

 

  记者: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您认为应该重点强化哪些保障措施?

 

  陈肇雄: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必须以生产要素和发展环境为支撑,重点解决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保障问题。

 

  强化信息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把湖南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着力加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推进国内外信息技术交流,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有机结合。

 

  强化投融资体系。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信息产业项目,解决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形成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依托各类园区和重大项目,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特别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领军人才培养。

 

  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与国家振兴规划的衔接,积极落实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政策用足。整合资源,组织企业抓好项目开发,制定和完善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扶持湖南信息技术产业化的招投标、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政策。

 

  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服务,营造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抓好统筹规划,整合产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省市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正确研判形势,科学把握走势,切实提振信心,致力“弯道超车”,湖南信息产业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国际产业重组和竞争格局调整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就一定能够在应对挑战和抢抓机遇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延伸阅读

“一化三基”:湖南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化”:新型工业化

 

  所谓“一化”,就是新型工业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它是以信息化为新动力的工业化;是利用全球化机遇的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是创新驱动的工业化;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是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业化。2008年湖南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1%,成为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力。湖南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动力来自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2008年工业投资2211亿元,增长38.2%。其中,湖南的支柱工业产业装备制造业投资438亿元,增长49.5%。这些投资直接推动了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4%,大幅度高于全国的12.9%,也高于中部地区的15.8%。涌现出机械、石化、食品、有色4个千亿元产业,这对建国以来工业基础一直较弱的湖南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绩。

 

  “三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

 

  所谓“三基”,就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基础设施是为生产和生活正常运行提供公共条件的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能源供应系统、邮电通讯系统、水源及给排水系统、环境保护系统、防灾减灾系统以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设施。基础产业是在产业体系中处于“供给”地位的产业,主要包括现代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基础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引擎、营造环境、提供保障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全局发展起基础性作用的工作,如改革开放、自主创新、软环境优化、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二是在每项工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工作,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对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的大幅提升,助推了湖南经济的逆风飞扬。2008年,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共投资5649亿元,增长31.6%;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增加,172个在建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903亿元;新开工高速公路18条,总投资1450亿元。

 

  “一化三基”是一个有机整体

 

  新型工业化是加强“三个基础”的引擎,“三个基础”是加速新型工业化的前提。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一部分,基础设施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一般物质条件,基础产业产品及服务是工业部门所必需的投入,没有基础产业的发展,现代工业可能成为“无米之炊”。基础工作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软保障”,新型工业化既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又离不开软环境的改善以及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环境等工作的保障,还离不开基层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在“三个基础”中,基础设施是前提,基础产业是支撑,基础工作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