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典湖南】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加快发展
————以熊清泉为书记的省委主政湖南

作者:远声 刘瑛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7日 04时57分29秒 编辑:redcloud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途经长沙去广州,高兴地听取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的汇报

  熊清泉,湖南双峰人,1985年7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1988年4月至1993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熊清泉主政湖南6年,带领省委、省政府一班人团结奋斗,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湖南的发展,坚持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湖南的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工作方针和办法,在科技兴湘,对外开放,集中有限财力办电,治山治水、绿化湖南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开创性工作,为湖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技兴湘”

 

  熊清泉主政湖南期间,非常重视科技进步,主张把振兴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加快科技进步上。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后,时任省委书记兼省长的熊清泉即率省委、省政府提出科技兴湘战略。1990年10月8日,他在省第六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特别指出:要认真实施“科技兴湘”的战略计划。1991年10月,省委、省政府对此做出专门的规定,出台《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兴湘的若干政策规定》,并召开科技兴湘大会。科技兴湘的总的要求,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推进科技进步,关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198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改革科研所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拉开了湖南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一是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二是科技拨款制度改革,逐步加大对发展科研的投入;三是积极开拓技术市场,促进全省各类技术市场的发展;四是改革科技人才管理制度,出台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到工厂、到农村去的优惠政策。仅1990年和1991年两年,全省有76个县市的科技人员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农”的口号,组成各类农业科技承包集团,两年承包农作物面积8.4万亩,承包的主要作物增值近7亿元。

 

  推进科技进步,必须加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从1988年到1992年5年间,全省共取得科技成果7870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128项,组织科研攻关项目829项,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4258件和6150件,均居全国第5位。水稻、小麦、高粱“两系法”杂交育种研究和水稻基因工程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银河--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推广应用科技成果5000多项,实施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257项。1990年,全省专利工作居全国前列,技术市场活跃,获专利权12200多件。

 

  科技兴湘,关键在人才。熊清泉一贯主张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为广大知识分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1991年10月,省政府设置了“科技兴湘奖”。1992年9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集全省科学家代表及各界代表人士聚会,隆重举行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新华社还为此向国内外发了消息。

 

  1995年,省委、省政府设立“湖南周光召科技奖”,熊清泉支持创立周光召科技奖励基金会,任会长。这一奖项将1991年设立的“科技兴湘奖”并入,作为湖南省最高综合性科技奖,对在“科教兴湘”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1992年5月,熊清泉将写有奖金总额262万元的大红包颁发给湖南农学院何觉民等人组成的“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技术”课题组。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了湖南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

 

  科技兴湘,基础在教育。1988年至1992年5年间,全省基本实现了普及初等教育,并加快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步伐,特别是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了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以及社会办学也有一定发展。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县以下教育重点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各种人才。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了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以引进促改造、以外经促外贸、以开放促开发”

 

  熊清泉认为,要实现内陆经济大发展,出路在于推进对外大开放。他指出,湖南与沿海差距拉大,主要就是开放的步子慢了,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很不够。基于此,在1990年12月召开的省第六次党代会上,省委正式提出了湖南对外开放开发的第一个总方针,即“以引进促改造、以外经促外贸、以开放促开发”的“三促”方针。“三促”方针就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湖南丰富的资源进行深度、系列开发;对全省传统工业、农业进行高起点的技术改造,促进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并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外经的大突破促进外贸的大发展。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对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促进外经外贸跃上新台阶有着极大的意义。

 

  举办“三大国际节”。湖南“三促”方针出台后,为扭转湖南外经贸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劣势,省委、省政府认真分析了全省在发展外经贸方面的资源优势,决定于1991年举办“三大国际节”。即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中国湖南国际烟花节和中国湖南国际森林保护节。三个国际节集体育竞技、烟花观赏、旅游探险之精华于一身,对促进湖南的开放开发和发展外经贸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1年全省对外经贸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进出口总额1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1%;利用外资合同金额2.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将近4倍,批准举办“三资”企业实际投入使用外资金额22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9%;“三资企业”正式投产开业的140家;入境旅游经商的外国人增加到1.9万余人。

 

  1992年1月18日下午,邓小平视察南方,专列停在长沙火车站。熊清泉等上车迎接和问候,简要地汇报了湖南的工作。1991年,湖南的气候反常,多灾并发,损失相当大。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全省党政军民千万余人参加抢险救灾,危急关头都有共产党员站在前头,因而大灾之年夺取了大丰收,粮棉油创建国以来湖南最高纪录,农业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邓小平听后满意地说:“不错嘛!这样的灾害,不说第三世界国家受不了,就是发达国家也受不了。只有我们中国,依靠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战胜这么大的灾害。”熊清泉又把湖南改革开放的战略、思路、目标等作了简要汇报。邓小平高兴地说:“构想很好。实事求是,从湖南的实际出发,就好嘛!”他还特别强调:“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

 

  1988年至1992年5年来,特别是1991、1992两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以开放促开发,以外经促外贸,以引进促改造”的方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气魄扩大开放,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逐步形成。5年来,全省共批准外资项目1533个,合同金额15.4亿美元,分别为前38年的4.4倍和5.3倍。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至1992年湖南已与世界近1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技术引进、技术出口、对外工程承包和旅游创汇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5年共引进外资1亿多美元,还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而1993年更是成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的一年,仅此一年,全省新增的“三资”企业和引进外资总额就超过改革开放14年来的总和。

 

  “水火并举,大中小并举,办电与节电并举”

 

  湖南要实现工业化,电力必须优先发展。对此,熊清泉思路非常明确,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电力建设。他强调指出,振兴湖南经济,必须加速电力建设。但是,湖南的电力建设怎么进行,当时有几种主张,一种是主张上小水电,认为这样建设周期短,成本低,又有自主权。另一种是主张上火电,认为尽管本省燃料有困难,但对调整电力结构有好处,因为湖南水火电比例失调,水电太多,火电太少,一到枯水季节就很困难。熊清泉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作风,带领一班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提出了湖南办电要“水火并举、大中小并举、办电与节电并举”的思路,确定湖南近期电力建设的总体规划是“两火两水一条线”,“两火”就是岳阳华能火电厂和耒阳火电厂,“两水”就是五强溪水电站和东江水电站,“一条线”就是从长江葛洲坝水电站接一条50万伏输电线路到株洲。

 

  因为电力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一条线”的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岳阳华能火电厂、耒阳火电厂、东江水电站这三个项目得到了国务院当时分管领导的赞成,也顺利上马。当时比较困难的是五强溪水电站,需要到北京做很多争取工作。为了使五强溪水电站早日建成发电,熊清泉带领政府班子成员,抓住一切机会向中央领导、有关部委积极汇报做争取工作,向万里做了汇报,陪同宋平考察了五强溪工地。关键时刻,他还“夜闯中南海”向国务院主要领导力陈五强溪水电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86年9月,五强溪水电站终于正式动工兴建。被称为“电省长”的熊清泉担任省委书记后,对湖南的电力建设依然非常关注,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抓紧拳头保重点上,都把电力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电力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力严重短缺的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经过几届省委、政府锲而不舍的努力,湖南电力装机容量终于在1998年突破了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第11个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它意味着湖南从此基本告别了缺电的时代,电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电力建设中,湖南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电力建设人才和建筑队伍,不仅具有百万千瓦特级大型水电站的建设能力,还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单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事实证明,湖南不仅能建好大电厂,也能管好大电厂。

 

  “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湖南”

 

  主政湖南期间,熊清泉一再强调:“湖南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要变开门见山为开门见林、见果、见财。”

 

  熊清泉十分重视绿化工作。1989年元月,他主持做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湖南”的决定,并亲自办点,真抓实干。他把“消灭荒山、绿化湖南”作为一、二把手工程,把造林绿化的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身上。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点、办样板,并层层签订“任期目标责任状”,树立起“为官一任,绿化一方,造福一方”的业绩观。当时省委、省政府的造林绿化点就定在长沙、望城和沅陵等县。全省有3400多名县以上领导干部办了造林绿化点2163处,面积达254万亩。

 

  科学地制定造林绿化规划。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根据山林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适时适树”的原则,制定出自己造林绿化的具体规划,使水源林、防护林、风景林、用材料、经济林、工业原料林和薪炭林等,都有一个合理的布局。规划到山头,造林绿化的责任也落实到山头。然后根据规划,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承包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国营、集体、个体造林一起上,坚持科学造林,按设计施工,造林质量显著提高。

 

  加强检查督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各级都咬住造林灭荒目标不放松,抓紧组织力量进行检查督促,查质量,促进度,及时通报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掀起你追我赶的热潮。

 

  在领导方法上,熊清泉强调要 “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造林绿化先进典型,及时总结表彰,颁发“绿化三湘贡献奖”,并在《湖南日报》分批公布获奖名单;一头用大力气抓“荒山大户”。省委、省政府要省林业厅及时排出了50万亩荒山以上的县28个,其中沅陵、永顺等6个县荒山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这28个“荒山大户”,共有宜林荒山2407万亩,占全省荒山总面积的60%。对这些“荒山大户”,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荒山大户”座谈会。会后,这28个县都加大灭荒措施,好多县都提前完成了造林任务。

 

  依法治林,加强对现有森林的防护工作。在全省掀起灭荒运动的同时,加强对《森林法》的宣传贯彻,加强对现有森林的防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息环境的工作。对限额砍伐、护林防火、防治病虫害和制止乱砍滥伐都作了具体规定和布置,使造林绿化走上了依法治林的轨道。

 

  由于采取了以上有力措施,1993年国务院授予湖南“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称号,以表彰湖南省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巨大成就。湖南省委、省政府于1989年作出“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湖南”的决定后,至1993年5年时间,全省森林覆盖率由36.6%提高到42.2%,基本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任务,成为继广东、福建之后在全国第三个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省。

 

  (本栏目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本刊共同策划)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