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回升基础尚不稳固

作者:张世平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8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2日 02时42分57秒 编辑:redcloud

  今年上半年,湖南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化三基”,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当前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依然面临不少挑战。

 

  避免了经济增长的过度下滑,总体形势企稳向好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350.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0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513.99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2179.16亿元,增长10.9%。除外贸进出口、财政收入等指标外,多数经济指标呈现出“高开”态势,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对接国家投资重点,城乡投资建设加速推进。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1.12亿元,同比增长40.6%,高于上年同期增长25.2%的幅度。其中,农村投资313.49亿元,增长51.2%;城镇投资2717.63亿元,增长39.4%。在城镇投资中,投资规模较大且增幅较高的领域和行业主要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37.09亿元,增长43.6%;制造业完成投资783.23亿元,增长49.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05.54亿元,增长88.4%;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16.32亿元,增长69.3%;生态环境完成投资81.81亿元,增长1.04倍。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居民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5.02亿元,增长19.0%,剔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21.3%,高于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4.1%的幅度,创历年来的最高记录。主要亮点有:农村市场升温。全省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932.94亿元,增长1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车市趋旺。全省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20.71亿元,增长31.8%。房市回暖。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87万平米,增长26.8%,扭转了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8.7%的势头。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增长95.9%和50.4%,显示出较强的回升势头。而受政策调控较紧的别墅、高档公寓下降25.7%,商业营业用房也下降27.0%。旅游兴旺。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004.48万人次,增长34.6%;实现旅游总收入457.57亿元,增长34.9%,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文化、通讯消费持续增长。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的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25.6%、21.0%和15.2%。全省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增长11.4%和15.8%。

 

  力保工业平稳增长,多数行业效益有所好转。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791.43亿元,增长17.4%,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亮点有:高加工度、高技术行业继续较快增长。全省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536.54亿元,增长25.2%,已占到重工业增加值的45.4%,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生产汽车10.65万辆,增长35.0%。高技术行业实现增加值78.71亿元,增长17.9%,也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建材等投资类产品生产加快。以水泥及其制品为主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8.87亿元和96.88亿元,增长18.7%和23.9%。以工程机械为主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6.22亿元,增长30.1%。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出现止跌回升势头,其增加值由4月份下降0.9%,已转为5月份增长2.5%,6月份增长0.9%,已累计实现增加值101.67亿元,增长4.0%。生活消费类产品生产势头良好。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10.22亿元,增长16.7%。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10.34亿元,增长29.3%;饮料制造业增加值29.09亿元,增长25.8%。企业效益由降转升。1-5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9.49亿元,增长11.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1亿元,增长27.5%,扭转了2008年下降14%的局面。

 

  加快落实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向好。各项支农投入增多。今年,全省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计划近9亿元,同比增长12%。上半年,全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77.62亿元,增长56.6%,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农业短期贷款余额780.53亿元,比年初增加130.58亿元,同比多增43.30亿元。农资价格稳中有降。据监测,上半年,全省农资除2月到3月上旬因春耕需求增加、价格小幅上升外,整体呈下降趋势。粮油作物可望丰收。今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7.2%,油菜籽产量大幅增长。畜禽养殖持续增长。6月末,全省生猪存栏4493.97万头,增长9.5%。上半年,生猪出栏3980.73万头,增长9.7%;牛出栏91.67万头,羊出栏351.44万只,分别增长13.3%和6.8%;家禽出笼2.70亿羽,增长6.9%;水产品总量92.44万吨,增长5.5%。

 

  努力争取金融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成效。今年以来贷款规模大幅度上升,4月末全省新增贷款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951.41亿元,比年初新增1835.32亿元,同比多增1226.64亿元,创下近30年来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湖南抓住沿海产业加速向内陆转移的机遇,着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中博会、港澳洽谈周等各类活动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上半年,在全国利用外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3.10亿美元,增长18.9%。全省实际到位内资762.87亿元,增长27.9%。

 

  大力落实惠民政策,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城乡就业稳步推进。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6.8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67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79万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际完成1556户。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好于预期。截止6月底,全省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4.9%,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表明自去年发生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农民工返乡后,今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滞留在家乡的农民数量继续减少。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849.2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4.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平均达40.3%,超过目标任务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00.2元,增长8.2%。

 

  金融危机尚在蔓延,企稳基础尚待巩固

 

  联合国6月22日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收缩2.9%,较之年初预测0.5%的降幅扩大2.4个百分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湖南经济保增长面临不少挑战。

 

  外需持续萎缩,阻碍经济回暖。尽管国家已出台了系列刺激外需的政策,7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的影响,全省出口总额今年1月份开始下降,头6个月降幅分别为33.4%、23.9%、32.6%、40.3%、42.6%和43.9%,呈现加剧萎缩的态势。上半年出口24.45亿美元,下降37.2%。受此影响,全省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降幅呈逐月扩大态势,上半年出口交货值累计170.80亿元,下降31.8%。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需求不足,造成部分企业开工不足。

 

  产品价格回落,冲击支柱产业。受国际市场需求不畅、价格大起大落等因素影响,湖南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上半年,全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6.8%,并且降幅呈扩大之势。其中,价格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的就是有色、钢铁、石化等三大支柱行业。上半年,有色金属压延和加工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出厂价格下降25.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2.0%。产品出厂价格下跌导致这三大行业生产增长放缓。而这三大行业又是高能耗、大运量行业,它们的产销状况低迷,直接造成了工业用电量和运输量的显著下滑,拖累电力、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全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仅增长3.8%.。铁路运输量下降14.0%,主要就是因为煤炭、石油、焦炭、金属矿石装车量大幅下降所致。此外,生猪价格的回落,对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一定的影响。据调查,目前生猪养殖每头亏损100多元。

 

  重大项目偏少,民间投资较慢。一是重大项目带动作用较小。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0.86亿元,远落后湖北1.3亿元的项目平均规模;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28.8%,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1-5月,湖南施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0.4%,居全国第26位。不仅项目规模偏小,而且完成投资增长较慢。上半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873亿元,增长21.8%,增速低于全社会投资18.8个百分点。同时,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仍比较困难,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二是非国有投资增速较低。上半年国有投资增长48.2%,非国有投资增长36.7%,2000年来首次低于国有投资增幅,说明民间投资信心不足,社会投资跟进机制尚未形成。

 

  财政困难加大,不利加强调控。受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加上增值税转型改革等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全省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733.31亿元,增长7.7%。由于全省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投入,全省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全省财政支出837.43亿元,增长20.6%,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地方可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和实施公共服务的财力更趋紧张。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劳动就业人口增加,特别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增多的压力。

 

  紧紧抓住“两个不变”的历史机遇,坚持推进科学跨越

 

  近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两个不变”,正是湖南应对当前挑战、推进科学跨越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继续抓紧抓好。鉴于上半年的工作已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半年,我们既要继续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又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在保增长中重视结构调整,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坚持解近忧与谋长远相结合,加快工业发展,特别是促进支柱行业尽快回升。解近忧,就是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切实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帮助企业保持稳定发展。从长远讲,必须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困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落实省政府出台的12大产业振兴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把湖南具有潜力和优势的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尽快制定促进湖南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措施,重点扶持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等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出台包括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培育湖南光伏新兴产业群。加快桃花江核电站建设,并发展相关核电产业;扶持利用风能发电及相关设备制造业发展。

 

  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相结合,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全力扩大投资规模。抓紧推进前三批中央已下达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尽早完成工程任务。密切跟踪国家投资动向,加紧储备有关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的笼子。适当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如铁路)、金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门槛,放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发挥国有投资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扭转房地产投资增长下滑的势头。努力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善于把新增投资带动的后续需求,如钢材、水泥、工程机械、劳动用工和配套服务等,尽量集中面向本地资源,以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发挥本地优势与加强招商引资相结合,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切实营造承接产业转移良好环境。建立多层次的加工贸易配套体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配套体系,出台更多有关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措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以加快推进项目审批代理制为突破口,优化政务环境。加强物流配套体系建设,加快物流中心和交通网络建设,及时解决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充分利用好郴州、永州、岳阳、益阳等产业承接平台,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加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试点县和重点承接地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资金方面向试点、重点承接地区倾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积极参加国内外重要经贸活动,充分利用经贸活动平台。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的联系,搭建信息平台,推介重点项目,全方位推动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突出消费热点与提高消费信心相结合,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用好用足国家鼓励政策,培育和打造消费热点。大力落实车购税减征、汽摩下乡补贴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着力解决“三下乡”过程中的手续繁琐、品牌型号指定局限、适销不对路以及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继续增强住房、汽车消费对整个消费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产业。提高消费信心。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增强消费者对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和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的信心,让居民安排在未来的支出放心地用于当前的消费。

 

  坚持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与开拓出口新市场相结合,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加大国家有关促进出口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为外贸企业稳定扩大出口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优化出口结构。引导企业转变营销策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由拼数量、拼价格的低端竞争,向优质高效的品牌竞争发展。完善出口品牌扶持政策,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出口。着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开拓非洲和中东等出口市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作者系湖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