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严守“四条底线”:湖南在可持续发展上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8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2日 11时56分55秒 编辑:redcloud

  省委书记张春贤指出,湖南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一是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二是节能减排;三是保持湖南的青山绿水,提高森林覆盖率;四是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

 

  粮食安全绝不能忽视。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问题,是事关全局性的大问题。“湖广熟,天下足。”多年来,湖南的稻米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每年为国家贡献粮食100多亿斤。湖南粮食生产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近年来湖南严守粮食生产的底线密切相关。确保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耕地来保证。根据测算,到2020年,湖南的耕地面积不能低于5655万亩,基本农田不能少于4853万亩。这是一个约束性的硬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可现在的形势不容乐观,湖南现有耕地面积5723.9万亩,仅占全国3%,人均耕地0.8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5%,这种状况应当而且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

 

  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湖南是一个能源先天不足的省份:经济发展的两大“血液”----油和气均为零,主要消费能源----煤炭的人均可采储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8.8%,人均保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因此,对湖南来说,节能减排刻不容缓。首先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关停小火电,淘汰小水泥,整治小造纸,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降下来。其次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改造。通过科技创新,革新工艺,降低能耗与排放。再次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失衡、酸雨的侵害,已威胁到湖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的健康成长。资料显示,湖南有30%的水域遭到污染;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大气环境质量不高;母亲河----湘江在城市河段受到了工业污染源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双重污染……针对这种状况,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牢牢守住森林覆盖率这条底线?一是注意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覆盖率不减少。二是在进行社会经济建设中,制订合理的生态规划。三是加强对污染的治理,提高水资源、空气的质量。四是大力推进环保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五是推广进行卓有成效的环保教育。

 

  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湖南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响亮地提出了严守“改善民生”的底线,把解决好民生问题摆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想方设法为低收入群体解困,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面,着力解决经济开发过程中土地征用、耕地保护、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转退军人、农民工等的就业服务工作……

 

  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前最突出的就是抓好抓紧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专家视点

把住底线是“看不见”的发展成果

  

 

郝安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湖南省理论学习服务体系省级服务专家

 

  其实,我们要守护的底线,说到底也就是一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线段,只是被赋予了严禁超越的含义。底线出现在人们面前,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接近了极限,也就意味着人们的心理要承受考验。底线是前进路上的红灯,只要它亮起,我们就必须停住脚步。

 

  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富民强省的目标,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湖南要科学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即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稳定粮食生产;保持湖南的绿水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重视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环境质量。简单说,就是十六个字: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改善民生。这四条底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年三国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袁绍一万多车粮草化为灰烬,胜败立见分晓。天字第一号的粮食,是千真万确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还是要先把农业稳住。农业稳住了,经济就稳住了,人民生活也就稳住了。看粮食问题要有战略眼光,绝对不能只看一年;绝对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标准来衡量;绝对不能因某些品种和局部地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出现认识上的反复;绝对不能因年度的丰歉而出现工作上的摇摆。

 

  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节能减排就是要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这些约束性指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转型的重要内涵。当前,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发达国家3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出来;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后花上百年要解决的节能减排问题,我们要在短得多的时间内加以解决,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谋求发展,更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三者关系,谋求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只有不断强肾润肺,增强免疫功能,才能保障地球的健康。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的消耗和破坏有增无减,由此导致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成灾、生物灭绝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物学家说:“人类给地球造成的任何一种深重灾难,莫过于如今对森林的滥伐破坏!”鲁迅先生也讲过一句深刻的话:“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哲学家发出了这样的警告:人类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

 

  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如果失去森林,就等于失去未来,失去一切。守住底线,保护家园,追求可持续发展,应该从哪里开始、又从何处着手呢?答案是从生态建设开始,从栽一棵树、种一棵草着手。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归纳起来,最简单扼要的,不外中国的四个字:安居乐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居是民生之要,社保是民生之基。有岗位、能安身、后顾无忧这一揽子民生问题,对普通群众来说就是先,就是重,就是天大的事。

 

  一切的发展都是为了人,一切的发展变化都要用群众的切身感受来衡量,一切的发展成果都要惠泽于老百姓。发展既要有看得见的成果,更要有群众切身感受到的看不见的成果,比如社会安定、就业充分等体现安全感、发展感、满足感的成果。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男女老幼,让我们共同为守护科学发展的底线努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