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

作者:郝安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4日 04时36分44秒 编辑:redcloud

  

 

  

 

《新湘评论》这本党刊的历史,可以追寻到90年前,并与伟人毛泽东紧紧联系在一起。

  

 

  由此上溯90年,即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刊物,叫《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创刊号于1919年7月14日出版。形式上是报纸型四开一张;栏目设有“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杂评”、“放言”和“新文艺”等。毛泽东在他亲笔撰写的创刊宣言中,明确提出《湘江评论》的见解就是“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统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大声呼吁“时机到了!世界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启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湘江评论》虽然只出了4期和1期临时增刊,但对湖南革命运动起了实际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全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观“五四”时期出版的众多进步期刊,《湘江评论》是思想性、战斗性最强的一种。当时主办《每周评论》的李大钊、主办《新青年》的陈独秀、主办《星期日评论》的胡适都对《湘江评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湘江评论》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内容完备”,“魄力非常充足”。毛泽东正是以如此辉煌的成功和巨大的影响,开始了他“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活动。

 

  由此上溯60年,湖南和平解放。当时省委宣传部有个部刊叫《学习导报》。1958年改由省委主办,沿用了这个刊名。

 

  由此上溯50年,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创办了《红旗》,同时各省市也创办理论刊物。毛主席说,现在提倡各省都办,这很好。可以提高理论,活泼思想。各省办的要各有特点。可以大部根据本省说话,但也可以说全国的话,全世界的话,宇宙的话,也可以说太阳、银河的话。考虑到《学习导报》这个刊名主要是思想理论高度不够,决定改个刊名。开始准备直接搬用《湘江评论》这个刊名,还找到了当年毛主席寄给友人的一张明信片,上面有“湘江评论”4个字手迹。但因为是颜体正楷,与主席后来的行草风格迥异,就萌发了请主席题写刊名的想法。并拟了“湘江评论”、“新湘评论”等五六个刊名,请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张平化送呈主席选定、题写。

 

  1960年3月,毛主席到长沙,平化同志把草拟的几个刊名送给主席,请他题写。一天早晨,天气晴朗,主席精神特别好,破例起了个大早,工作人员拿来笔墨。主席用的是一支新毛笔,圈定“新湘评论”,挥毫时,“新”字上面的一点着墨丰盈,随即主席改用中锋运笔。7月,主席题写刊名的《新湘评论》正式出刊。半年后停刊。

 

  由此上溯30年,1977年《新湘评论》复刊。复刊前的1976年12月30日,省委常委开会,主持省委工作的第二书记张平化说,要把理论刊物办好,要办就下工夫,下力量,办就办好。毛主席给湖南理论刊物的名字写好了,叫《新湘评论》。

 

  由此上溯3年,2006年4月,省委宣传部呈送更名《新湘评论》的报告;7月1日省委书记张春贤批示同意更名改版;10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改版。12月26日,张春贤书记寄语《新湘评论》:肩负党刊使命,办出湖南特色。2007年1月1日起,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刊正式更名为《新湘评论》,并同时改版。

 

  

 

  从更名改版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在思考并实践,究竟要办一本什么样的党刊,怎样才能将艰深化为通俗、将枯燥化为平易,解决理论研究和理论普及的问题,解决小学术和大众化的问题,解决理论武装和通俗易懂的问题,更好地去履行使命、担当责任、赢得读者,真正使我们拿出来的东西物有所值。

 

  从实际运作的效果来看,更名改版的《新湘评论》秉承《湘江评论》的优良传统,积极传播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切实肩负起加快富民强省的重大历史责任,弘扬湖湘文化精髓,以理论的高度增强说服力,以内容的深度扩大影响力,以覆盖的广度提升竞争力,创造了一本具有湖南特色、具有全国意义的党刊版本。可以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打造和扩大了党刊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开门办刊,全党办刊,吸取群众的智慧办刊。走出编辑部开门办刊已经成了我们的工作惯例。每年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又开展了“问计基层读者,共谋科学发展;带着问题出去,寻求对策回来”的大调研。还开发短信、网络在线渠道,主要请广大读者即时就刊物面貌、文章内容、杂志风格,以及文字、版式等方方面面发表意见和点评,拓展了通联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同时在省内外聘请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版式顾问;常年联系一批有思想高度、有理论根底、真正讲政治的作者和专家为我们撰文、写稿。

 

  党的刊物要讲政治有好文章。表面看来,政治似乎是人们要远离的东西,其实不然。真正的政治,是国家大事,是民心民意的集中,是人人都关心的事。关键是你怎么去讲,能不能讲到群众的心坎上。也就是如何用通俗的语言去诠释枯燥的理论,如何让人理解政治和接受政治,并发挥它的指导作用,这不仅是政治思想的课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学术课题、艺术课题、业务课题。为此,我们一直在执著地探索前行,就是想努力当好二传手,通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大转换,将高深化为通俗,使我们这样一份政治理论刊物的政论文章,既兼政治力度,又兼文学魅力,从而一扫政治刊物、理论文章在人们眼中的旧有成见,缩小人们与政治、理论之间的距离。我们的追求和尝试告诉大家,原来政治可以这么写,道理可以这么讲,政治理论性极强的党刊可以这么办。读者订了看了读了,能够丰富他的交流、丰富他的人生,提高他写文章和谈话的质量。

 

  湖南的党刊要有湖南特色,让别人难以复制。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办一份全国最好的地方党刊;今年又报请省委同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新湘评论》从2010年起,由现在的月刊改为半月刊。总的思路是: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动变化中一以贯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致力于创造刊物的个性语言,去讲述党中央、省委这个时期领导大家干的大事和广大群众想的大事,以及最大多数党员干部所关心的大事。形式形象继续追求简约美,注重整体性,体现秩序感,坚持用严谨的做书理念来办刊物。具体来说,就是“六个”坚持:坚持一个宗旨,即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传达社情民意,倡导科学精神。坚持两句话的编辑方针,即忧心为政、真情为文;笑谈真理、铁肩担任。坚持刊物的三个定位,即党刊、湘刊、机关刊;党的喉舌、读者知音;国家水平、世界眼光。坚持在“新湘评论”四个字上下工夫,即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湘”字上出特色,在“评”在上下气力,在“论”字上求深度。坚持五个努力方向,即不断创新思路、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改进文风,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六个流程,即内容终审、文字终校、标题终评、版式终排、印刷终检、投递终查。

 

  

 

  党史如镜,传统如河。革命传统是一条滚滚不息的河,这河曾以其万马奔腾之势摧枯拉朽,冲决旧社会的罗网,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从《湘江评论》到《新湘评论》,我们的这本刊物几乎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同步,见证并记录了新中国、新湖南辉煌60年的历史;从毛泽东亲自创办《湘江评论》到亲笔题写《新湘评论》刊名,可以看出毛主席浓郁的“新”字情结:60年前在西柏坡,他就满怀自信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他亲手缔造的人民共和国叫新中国,我党的第一个通讯社叫新华社,两次为“新华书店”题写店招,1942年挥毫为儿童节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回眸是为了创造,追寻是为了延续。我们从现在的《新湘评论》上溯到90年前的《湘江评论》,就是为了挖掘其中蕴含的红色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要借其磅礴之势,更好地去保护它、利用它,在新的实践中去丰富它。

 

  烽烟过去事,号角今更急。60年过去,江山万里如画,万物向秋潇洒。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也有足够的能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画卷上,用我们精彩的每一笔、每一篇、每一期,描绘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更新更美的图画,做出与这个新时代相适应的新贡献。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