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板仓骄杨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模故里行

作者:刘骄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6日 03时45分22秒 编辑:redcloud

 

  开栏的话:自古湖湘出英雄。在新中国迎来70周年华诞的光荣时刻,我们尤其缅怀那些许党许国、勇于革命、忠于人民、为国献身的英雄儿女。从本期起,本刊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模故里行”专栏,走访湖湘英模故里,追昔抚今,铭记历史,吸取力量,逐梦前行。

 

 

  天公作美,我决定去再访开慧故居时,原本连日阴雨的长沙,竟然放晴了。春日暖阳普照,从头到脚都暖融融、亮堂堂。正如杨开慧其人其名(名霞,字云锦),每每念及,总给人一种流淌心间、涤荡灵魂的力量。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从长沙市区出发,上京港澳高速,一路北上,约30公里,便到板仓。出高速,只几分钟路程,就到了“板仓屋场”,也就是现在的杨开慧故居。

 

  故居依山傍水,前有荷塘,后有青山,香樟竹林掩映,一派田园风光。大门正上方悬挂门匾,上题“板仓”二字;大门左右分别撰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板仓杨”的家道家风便在这楹联里凝缩升华、洋溢开来。

 

  故居始建于1795年,系土木结构四合院式民居。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在这里出生。说起来,杨开慧与这座百年老宅是“生死缘分”:从出生直到12岁跟随父母离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老家居住,直到被捕牺牲。

 

  今天我们所见之故居,乃是根据杨开慧曾经在此生活的概貌,于1966年修复建成,占地约140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6间。以堂屋为界,北边为开慧一家所住,南边为叔父一家,还有佃户用房、农具房、杂屋等。杨开慧的住房在北首靠里一间,大小不足10平方米。木门吱呀,墙壁斑驳,驻足其间,百感交集。回望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原本应该温馨温暖的家,却既无幸福可念,更无安全可言。那是多么揪心的岁月啊!丈夫革命在外,生死难料,开慧一人要抚养三个幼儿,又有革命重任在身。思念,担忧,惊怕……交织于心、彻夜难眠。她只有付诸纸笔,就着昏黄的灯光,在零星的草纸上,写下泣血的文字:

 

  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梦之,何日复重逢。——《偶感》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寄一弟》

  ……

 

  写下这些无法寄出的文章和信件,她是多么深情,对丈夫、对儿子、对母亲;她又是多么绝望,革命受挫、亲人分离、前路茫茫,明天和牺牲不知哪一个先来。于是,她把这些手稿藏到泥墙缝中,或许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一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革命一定会胜利,丈夫、亲人一定会回来,她的满腔情愫、她的炽热衷肠,一定能够昭示于天下。

 

  如她所愿,老天有眼。1982年3月6日、1990年8月1日,两次维修故居时,分别在开慧住房床边的墙缝中发现手稿7篇、在住房外天井边的墙壁木挑下发现手稿1篇。手稿原稿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杨开慧纪念馆中有复制品。端详手稿,字迹潇洒,笔力遒劲,颇有男子气概。

 

 

  “我死不足惜,只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是不怕死的。

 

  1930年10月24日凌晨,数十名国民党清乡团的人包围板仓屋场。敌势汹汹,刀光剑影,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身边还带着3个孩子,其境其情,便是一般男子恐怕也已魂飞魄散……开慧却临危不惧,从容地将身边所带党的机密文件在住房外的杂屋间全部烧毁。党的利益,永远比个人生命重要得多。

 

  开慧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被捕后,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并没有得到任何有用信息。监狱外,中共地下党、开慧的亲属都在积极营救,蔡元培等许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释。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迫于压力,对下属交代: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交保释放,其他问题都可不再追究。杨开慧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死不足惜,只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29岁。

 

  杨开慧纪念馆复原了开慧在狱中受难的场景:受尽酷刑,满身伤口,血染衣衫,阴暗的囚室里,开慧抱拥着长子岸英。此时此刻,比身上之伤更痛的,是对孩子的担忧。身边的岸英,才8岁,便跟着母亲遭受牢狱之灾。家中的岸青7岁、岸龙才3岁,少不更事、孤苦无依。“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酷刑不可怕,死不可怕,唯独这几个孩子放心不下。开慧,别无选择,又有选择——她选择“牺牲我小,成功我大”——因为她是毛泽东的妻子,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人们常说,世间难有完人。顾此失彼者有之,趋利避害者有之,忠孝两难者亦有之……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实情。但杨开慧却是少见的好女儿、好学生、好妻子、好母亲、好同志:做女儿时,她秉承家训、忠厚传家、孝敬父母,父亲病重,衣不解带、服侍榻前,为父亲喂药、念书、读报;读书时,她聪慧、刻苦、多思、朴素,思想进步,眼界开阔,母女同校、男女同学,开时代风气之先;结婚时,“不做俗人之举”,一不置嫁妆、二不坐花轿、三不布新房、四不办酒席,杨开慧独自一人提着一个装着衣服的小箱子,来到毛泽东住处,就把自己嫁了,婚后,她始终陪伴夫君左右,辗转长沙、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协助毛泽东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工人、农民、学生运动,既是毛泽东的贤惠妻子,更是他的革命伴侣;在东奔西走的革命生涯,杨开慧不忘尽心尽力抚育三个年幼的孩子,被捕入狱后还教育儿子辨是非、明大德,慈母大义之心昭昭;1921年底,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信念坚定,斗争不止,大革命失败后,独自带着孩子回到板仓,身处随时被捕的险境仍坚持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坚持革命整整3年,直到被捕牺牲。

 

 

  从“第一县”到“第一村”

 

  绚丽霞光,照耀革命征途。魅力骄杨,英名永留人间。杨开慧牺牲已近89年,伟大的新中国也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

 

  89年来,人民没有忘记她。从开慧村到开慧乡再到开慧镇,人们用标记地名的方式永远铭记心中的巾帼英雄。故居几经修复修缮,从各地前来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杨开慧纪念馆毗邻故居,2007年开工,2011年建成,以文字、图片、实物、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讲述开慧烈士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杨开慧烈士纪念园依山而建,烈士遗骸与其母合葬于此。墓前,有开慧烈士全身汉白玉像,高3.8米、重11吨,通体洁白温润,甚合烈士气质精髓;墓后,建大型词碑一方,碑面用金色字体镌刻着毛泽东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墓地四周苍松环绕,郁郁青青,以慰英灵。墓地左前方,是毛岸英的衣冠冢;右前方是毛岸青、邵华同志墓,2008年经中央批准由北京迁葬于此。孩子们以这样的方式永远留在了妈妈的身边。

 

  今天,可以告慰英烈的是,国强民富,复兴可待。家乡长沙县多年来经济总量稳居三湘第一,在全国排名更是连年攀升,2018年挺进全国五强,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更集全国文明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生态示范县等众多荣誉于一身。开慧镇以“小镇大爱,初恋板仓”为定位,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行先试样板集镇“板仓小镇”,先后获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国家级生态乡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长沙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开慧村,在众多文化名人的关心关注下,主打“中国红色母爱文化第一村”,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村,既有生态良好之基础,又有红色文化之优势,还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众多有识之士,纷纷走进开慧,或传承板仓先生“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精神,建设板仓书院;或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建设板仓国际露营基地;或对接全域旅游,打造吃、住、玩全新体验的绿色旅游新模式……板仓,正以新的名字、新的奋斗、新的气象,在新时代续写新的辉煌。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