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他山之石:外地试点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作者:宗和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9日 11时50分36秒 编辑:redcloud

 

  2018年8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湖南、浙江、吉林、山东等12个省(市)50个县(市、区)部署推进。没有现成经验、没有既定模板,各试点地区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和中宣部专题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形成了一些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

 

 

  浙江:打造一支农民群众身边暖心永驻的志愿服务队

 

  浙江省委办公厅下发《浙江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指导方案》,坚持党委主导、各方参与、群众互助,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注重需求导向,精心策划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内容。一是强化理论政策宣讲。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千支宣讲团、万名宣讲员”理论宣讲进农家行动,引导农村群众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二是强化人文关怀。根据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外出务工,村里老人妇女儿童比较多的现状,要求各试点地区在农村村民中普遍组建邻里互助组、爱心志愿服务队等,开展邻里守望帮扶行动。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兴旺”,组织各级各类农村专业志愿者和农技员队伍向农民群众传授创业知识,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增加收入。四是强化文明风尚倡导。持续推进好家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将志愿服务工作有机融入,有效引导农村群众自觉参与文明风尚行动,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一是“菜单+点菜”。注重有效供给、资源统筹,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点单”、县(市)文明实践中心“派单”、相关服务单位(总队)“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二是“输血+造血”。整合省市县专家资源,组建专业队伍。一方面请各类专家直接参与,另一方面请各类专家当老师,把基层骨干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三是“公共平台+专业团队+常态服务”。搭建全省统一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完善回馈激励机制,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星级评定制。给予星级高的志愿者免费享受特定服务、邀请参加重大活动等礼遇,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构建上下联动、有力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机制。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负责制定全县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培育孵化志愿服务组织,培训辅导志愿者,指导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总队依托宣传文化系统有关单位以及团组织、民政系统等力量,吸收其他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积极参与。乡镇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吸收党政工作人员、乡镇文化站骨干、各类文化工作者以及乡镇中心学校教师等作为主要力量,对接总队活动任务,优化配置志愿服务资源,经常性进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村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吸收村两委班子成员、热心群众等作为基础力量,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摸清群众需求,日常化、不间断地在村里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吉林长春:以需求为核心打通文明实践中心最后一公里

 

  吉林省长春市以问题为导向,明确目标,找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突破口,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针对活动开展不积极、不经常,内容不“解渴”,自身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云平台”基础上,打造“长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让农民轻松获得城市志愿者的精准服务。

 

  “长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通过构建需求信息采集、指标量化考核、实践活动分析等模块,实现决策精准化、需求菜单化、资源一体化、考核评价动态化。一是决策精准化。成立指挥决策中心,明确各乡镇文明实践所工作方向、制度机构、运行机制等。充分发挥县(区)委、乡镇党委、村支部的主导作用,明确三级书记作为文明实践的第一责任人。依托基层党组织,对所辖各类志愿者实施网格化管理,分区域、分行业划分网格,设立网格长,形成组织化、系统化、便于协调联动的组织模式。二是需求菜单化。成立民需征集中心,准确把握群众需求。在每个村文明实践站设置一名联络员,群众通过“问需台”“微心愿”“文明实践110”等,将需求上报至联络员。开展“千名干部下村屯,万名党员进农户”活动,深入了解农民需求,系统梳理出6大类75个主题的需求。开发文明实践中心APP和微信公众号。编制“需求发布—分类筛选—清单认领—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的工作流程,既保证了服务的双向对接和认领,又实现线上线下闭合志愿服务。三是资源一体化。成立资源统筹中心,建立项目库。整合部门资源,进一步整合涉农平台资源,统筹安排,统一调度。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发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作用,成立高校、社会组织、文明单位、社区四大联盟,将全市志愿服务主体力量凝聚起来。整合融媒体资源,构建“PC+APP+双微+电视+广播”为主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实现线上线下的充分结合,增强文明实践传播的权威性、互动性和效用性。四是考核评价动态化。成立考核评价中心,运用大数据,实时掌握工作进展。通过数据库,对需求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培训情况等实时统计,让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数据找差距。建立文明实践考核考评指标体系,依据责任分工、工作实效对志愿服务组织和相关单位按照月度、季度、年度开展考核评价,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扎实推进。

 

 

  山东胶州:探索“1+N”志愿服务模式

 

  山东省胶州市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在队伍组建、活动设置和褒扬激励上,探索“1+N”志愿服务模式,让文明实践更具人气、更接地气、更有底气。

 

  组建“1+N”志愿服务队伍,让文明实践聚人气。在市级和镇村分别组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指导员队伍和文明实践队伍,明确各队伍职能和任务,确保有人领导、有人指导、有人落实,汇聚起强大的群众力量。围绕业务指导、队伍培训、项目孵化,在市级中心建立“1+N”志愿服务指导员队伍。其中,“1”即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书记担任总队长,8位市文明委副主任担任副总队长,59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队员。“N”即在志愿服务总队领导下的N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指导员队伍,负责镇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业务指导、队伍培训和项目孵化。目前,文明实践中心下设5处文明实践基地,成立5支志愿服务指导员队伍,分别是宣讲志愿服务指导员队、帮扶志愿服务指导员队、评学志愿服务指导员队、文明礼仪传承推广志愿服务指导员队、文化演艺志愿服务指导员队。围绕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在镇村建立“1+N”志愿服务实践队伍。“1”即1支文明实践管理员队伍,负责实践所、实践站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活动。“N”即因地制宜组建N支各类志愿服务实践队伍。

 

  开展“1+N”主题活动,让文明实践接地气。在活动内容设计方面,以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文明实践为落脚点,结合群众需求设计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将“身边人讲身边事”作为必选项目,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文明实践活动。“1”即“身边人讲身边事”志愿服务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化身边人的方式,用家常话语激发群众共鸣,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胶州大地落地生根。“N”即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文艺演出、移风易俗普及宣传、文明礼教、典型推树、扶贫帮困、邻里互助等N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1+N”褒扬机制,让文明实践有底气。依托志愿者星级认定和多种形式的褒扬激励措施,建立志愿服务嘉许制度,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有底气。“1”即完善星级认定机制,建立胶州市志愿服务管理系统,记录志愿者志愿服务工时,实施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已认定星级志愿者1875名。“N”即N种褒扬奖励机制,坚持以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兼顾和分级实施、累计奖励并行两项原则,三年来共表彰奖励志愿者1313名,发放奖品价值达33.9万元。同时,胶州市委、市政府将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四德工程”建设标兵集体进行表彰,每年表彰2个志愿服务组织,已累计表彰10个;增加市级道德模范中志愿者的比例,6年累计13名志愿者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102名志愿者进入“最美胶州人”典型库。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