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阅尽人间春色
————新中国六十年湖南社会发展辉煌成就

作者:张世平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1日 05时00分23秒 编辑:redcloud

  

 

  8月,湖南。

 

  60年前,一封震惊全国的起义通电给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三湘大地开启了无尽的希望;60年后,数千万人幸福的笑容将芙蓉国里活力迸射、繁荣富强的美好生活展现在所有世人面前。

 

  60年岁月缓缓走过,湖南犹如徐徐展开的一幅水墨长卷。这是翻天覆地的60年,也是全省各族人民有史以来得到实惠最多的60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看病方便多了、读书容易多了、养老保障多了、解难依靠多了……日子越过越安心。

 

  教育,在历史与现实中完成嬗变

 

  教育,寄托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是社会迈出的最坚实步伐。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新中国成立之初,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湖南,还是一穷二白、百业凋零。自古誉称“惟楚有材”的湖南,1949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只有206.9万人,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30%左右。

 

  经过60年的艰辛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湖南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各类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建立起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60年教育发展历程昭示着一个朴素的真理:要发展,就要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从大力发展人民教育,到确立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战略,湖南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有步骤、分阶段地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先后创造了桃江重教兴学、郴州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长沙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汨罗整体推行素质教育和邵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等一批先进典型经验,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基础教育的稳步发展,让湖南人民终于可以甩开文盲的大帽子,尽情享受全民教育给人民带来的新生活。2008年,全省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湖南义务教育进入免费时代,实现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历史性突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居全国前列。湖南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施拉开了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帷幕,特别是汨罗经验和湖南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作法,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是1949年的4.7倍。其中,全省幼儿园在园幼儿105.95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77%、99.54%。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让湖南人民对念“大学”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大众教育的现实。2008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00所(其中“211”工程高校4所,“985”工程高校是3所),是1949年的20倍,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各市州均设有一所本科院校、一所以上高等职业学院的格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0.87万人,在校生94.86万人,毕业生24.47万人。其中,在校生人数是1949年的364.8倍。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是1949年的138.6倍。研究生教育招生1.49万人,在学研究生4.68万人,毕业生1.1万人。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真正转化为大众教育。

 

  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齐头并进,让湖南人民有了多种学习、“充电”的选择与机会。2008年,全省共有各类民办学校5533所,在校生144.15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3所,在校生8.59万人;民办独立学院15所,在校生9.48万人。民办教育办学领域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全省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87所,在校生76.35万人,职业教育和以此为依托的成人教育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满足了湖南省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科学技术,湖南经济活力的不尽源泉

 

  民生的改善离不开经济发展,科技实力支撑着经济前行,成为经济腾飞的 “助推器”。新中国60年来,湖南提出、实施和推进“科技兴湘”、“科教兴湘”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南。

 

  从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到积极开拓技术市场,改革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湖南科研机构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符合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对科技活动资金的投入持续增加。2008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14.66亿元,是1995年的22.8倍。财政科技拨款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20.6%。1999-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安排引导资金13.44亿元,支持了291个高成长性高新技术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转制改革的进程。

 

  从“科技进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到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激发自主创新的活力,湖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科技实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大跨越。2008年,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102.7万人,是1949年的256.7倍;专利申请14016件,授权专利6133件;签订技术合同551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7.83亿元;拥有科技活动研究机构1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2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6个;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90项,有1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有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共有59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涌现出了银河Ⅰ、Ⅱ、Ⅲ巨型计算机、“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超级稻选育研究,两系法杂交稻,克隆神经耳聋病基因,高性能C/C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铝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的理论与技术,“银河麒麟”计算机操作系统,大倾角离子注入机,6英寸晶闸管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优秀成果,为提升湖南的发展力和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手工作坊起步,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交融的新型工业化,湖南人民不断追赶着世界先进技术步伐,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2008年,全省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8.8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9.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2%,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2008年,湖南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大高新优势领域共实现增加值853.78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77.7%,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2008年,全省共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77个,其中国家级园区6个。

 

  卫生事业,一枝一叶总关情

 

  就医是民生之急。

 

  时光倒流60年,当时的湖南卫生事业十分落后,缺医少药,疾病丛生,瘟疫流行,劳动人民深受贫病之苦。

 

  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这是每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所必须有的担当。60年后的湖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提高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较好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8年,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县(市)122个,覆盖农村人口5057.3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4501.4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为89.0%,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市辖区实现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2008年,全省有卫生机构1445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11个,比1949年多299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7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17.47万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3.21万人,分别比1949年多17.2万张和21.52万人;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是1949年的64.7倍。全省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63万人,注册护士7.26万人。每万人口拥有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是1949年的21.2倍和2.8倍。

 

  特别值得关注的疾病预防控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基本建成了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流脑、伤寒、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流行,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天花、回归热、鼠疫、丝虫病已绝迹。2008年,全省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5个,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0.7万人。

 

  体育,奋力崛起的湖湘军团

 

  国运盛,体育兴。60年风雨兼程,湖南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跨过艰难曲折,终于奋力崛起。

 

  2000年,悉尼奥运会。8名湘籍运动员共夺得7枚金牌(名列全国第一),为我国获得悉尼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三名立下奇功,“体育湘军”声名远播。

 

  在此之前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陆莉获得女子体操高低杠冠军,湖南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此之后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湖南籍运动员龙清泉获58公斤级举重冠军,李小鹏获男子体操团体冠军、双杠冠军,共夺得3枚金牌。在今年10月第11届全运会上,湖南勇摘18枚金牌,列金牌榜第10。

 

  遥想解放之初的湖南,没有一处像样的体育场馆,没有一支健全的运动队伍,没有一个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体育事业百废待兴。如今,湖南开创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相得益彰的大好局面,实现了突破性跨越。

 

  群众体育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指引下,湖南独具特色的龙舟比赛,50万人健身大展示,100万群众接力跑,10万人体质大检测,以及大众运动会、老年运动会、机关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群众竞赛活动,充分体现了全民健身人人参与的特色,推动了湖南群众体育大发展。2008年,全省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680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70项(次)。882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体育设施得到迅猛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起,湖南体育设施配合体育事业取得更加迅猛的发展。2008年,全省拥有体育场地21253个。其中,体育馆143座,运动场656个,游泳池150个。各种训练房20352个。

 

  东方风来满眼春

 

  60年来,尽管不少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的湖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坚守粮食安全、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的“四条底线”,促推科学发展。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湖南在耕地保护上从来都是绝不含糊。2008年,湖南省耕地面积共5684.1万亩,比1949年多580.7万亩,基本满足了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2009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也持续增加,总产有望突破600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湖南仅以居全国第19位(占全国3.1%)的耕地面积,却承担着养育居全国第5位的农业人口的重担,并承担援助外省市粮食的任务。

 

  让老百姓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真正享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60年过去,湖南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营林和森林保护,努力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55.9%,林木蓄积量36621万立方米。处处山青,时时水绿,湖南的生态优势格外明显。

 

  湖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少。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全省人民面前的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节能减排的3个“3年行动计划”按部署实施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完善了,循环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资源的再生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曾经肆无忌惮冒着呛人黑烟的座座烟囱不再屹立,曾经污液横流的江湖得到整治净化,曾经堆积如山的废渣可以变废为宝成为抢手的香馍馍,漂游于重工业区上空的五彩烟龙正在逐步消散……

 

  缓解民生难题,提升民生质量,是60年来湖南历届政府民生为先、民生为重理念的现实选择。2004年以来,湖南力推“八件实事”工作,给老百姓带来数不胜数的实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完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试点工作开始启动;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4500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和608万城镇居民的补助标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得到重点帮助,困难群体的生活待遇普遍提高等。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正是促进和谐湖南加快实现的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朝气蓬勃,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强劲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刚刚启程。湖南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阔步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创造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的新胜利!

 

  (作者系湖南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