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典湖南】“毛泽东小道”的世纪行走

作者:唐春元 何浪 胡德池 刘建强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1日 04时33分44秒 编辑:redcloud

  

 

  韶山,峰峦雄奇,虎踞龙盘,林木茂密,风光旖旎。相传5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见山川秀美,一时来了雅兴,奏起“韶乐”,引凤来仪,群山起舞,百鸟和鸣,“韶山”因此而得名。新中国60华诞前夕,韶山又添新景----“毛泽东小道”,使得美丽迷人的韶山锦上添花,引得无数的游客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心驰神往。

 

  风光独秀的山间小道

 

  从毛泽东的故居上屋场出发,经毛家祖屋东茅塘,穿过滴水洞,就到了“毛泽东小道”。“毛泽东小道”也叫“外婆路”,是蜿蜒在韶山龙头山和牛形山虎歇坪之间的一条山间小路,起点位于现在的滴水洞停车场一角,沿着这条小道翻过滴水洞,可直达毛泽东外婆家----大坪棠佳阁。

 

  一块刻着“毛泽东小道”五个大字的巨石屹立在小道的入口处。巨石背后,一条弯弯曲曲的崎岖山路蜿蜒向西伸向远方的崇山峻岭之巅,左边是龙头山、牛形山和虎歇坪,右边是书堂山、黑石寨,地势险要,山高路陡。每到春季,小道两旁山花遍野,群芳争艳,而在秋季时则“层林尽染”,迷人欲醉,一幅世外桃源之景象。走在这山间小道上,蓝天、白云、峻岭、鲜花、溪水,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虫吟、鸟鸣、风唱、水和,好一派悠然、和谐的风光,即便你在爬坡时气喘吁吁,也仍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顺小道而上,不久便到达了滑油潭。这是韶山黑石寨景区中最美的一景,也是过云盘山到毛泽东外婆家的必经之路。滑油潭绿水盈盈,植被丰富,苍松翠竹,峰回路转,流泉叮咚,鸟鸣山涧。凡走这条小道的行人,必定会在这里歇歇脚,因为你要到达山那边,必须翻过横亘在你面前的高耸的云盘山。从毛泽东的故居韶山冲上屋场到棠佳阁,虽然只有10来公里路程,但穿梭在云盘山中的这条小道就足有7公里。

 

  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这条7公里长的小道上,只有一户人家,主要靠自己耕种的几亩山田为生。住在这里的人家,尽管清苦一些,在现代人眼中叫做清净寂寞,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倒也有“桃花源中人的”味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就可翻过云盘山,到达位于韶峰北坡的“毛泽东小道”出口处龙潭坨。坨内有一股清泉涌出,潭水透碧,常年不枯。相传古时,这龙潭坨内有一条孽龙,每到晚上或雨天就从潭中潜出,危害儿童。人们曾请法师、巫婆、土地神等降妖,捕杀孽龙,但都没有办法。后来,还是观音菩萨施法,用一块巨石压住了孽龙。从此,这里风调雨顺,太平无事,再不受孽龙骚扰。于是,附近的老百姓便在巨石之上建了一座小庙,取名“雨坛庙”,内塑观音像,常年香火不断。而这块巨石也被人们称之为“石观音”,当作天神祭拜。

 

  龙潭坨到毛泽东外婆家棠佳阁,只有1公里多路了。站在坨口的“石观音”旁,放眼望去,棠佳阁也是一个秀丽的山冲,山环水绕,良田顷顷,古木参天,风和日丽,景色优美。毛泽东外婆家文家大屋场,就坐落在那稀疏的乔木之中。毛泽东在这里愉快地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如今,岁月的沧桑,磨去了昔日的繁华,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棠佳阁当年的兴盛景象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毛泽东孩提时代捉虫、抓鸟爬过的几棵参天大树却依然那样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躯干粗壮、高大挺直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伟人成长的历史印记

 

  行走在“毛泽东小道”,开始你会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条极普通的农村山间小道----山环水绕,蜿蜒曲折,草深林密,禽兽出没,的确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是,随着你一步一步迈进,就会逐渐感受到它的不平常之处,就会越来越觉得这不再是一条普通的农村山间小道,而是中国革命大道的源头和起点。因为它见证了一代伟人抗争、求学和成长的历程,留下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永恒足迹。这条小道带给了毛泽东童年的欢乐,这条小道把毛泽东送出了韶山冲,走向外面的世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条小道奠定了中华民族挺直腰杆、挺起胸膛、抵抗侵略、反抗压迫,进而走向民主、自由、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的基础。这条小道应该而且必须被历史永远所铭记……

 

  “毛泽东小道”是毛泽东一生中走得最多、印象最深的路。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曾深情地回忆说:“爷爷心里一直都很惦记曾经从这里走出去的小道,直到临死前爷爷还念叨着这条有他无数童年回忆的小道,他总是说‘我什么时候要是有机会,真想再回去看看啊’!是的,当年爷爷就是从这里走出了韶山冲,走向了江西瑞金,走向了延安,走向了北京……”

 

  毛泽东在这条小道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113前的1896年春节,走山路不稳的毛泽东,拉着妈妈的袖角,第一次在母亲的带领下,走出韶山冲,踏上了这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到外婆家唐家坨(今名棠佳阁)。那年,毛泽东才3岁。

 

  当然,如果说毛泽东第一次走上这条小道,还应该是在襁褓之中。当时,刚满月不久的毛泽东,睡在母亲的怀抱,在小道的出口处龙潭坨,拜了那块“石观音”为“干娘”。母亲还为毛泽东取小名“石山”,寓意儿子的生命坚如磐石。毛泽东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对这个“石干娘”却深以为然。他不仅曾以“石山”为笔名发表过文章,而且后来还多次提起过自己的这个“干娘”。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乡亲们闻讯,纷纷前来探望,毛泽东风趣地说:“我的亲人都来了,就是有一位亲人没来。”“毛主席您回来了,您的亲人当然都来了!”乡亲们忙解释道。“不,还有我的石干娘没来哩!”听毛泽东这么幽默地一说,乡亲们才恍然大悟。

 

  这条小道也记录了少年毛泽东许多机智、勇敢、抗争的故事----

 

  一次,正值冬天,毛泽东从外婆家棠佳阁回韶山冲,为了早点到家,以免母亲担心,他走近路从滑油潭山冲里走过来。当他行走到书堂山底下时,一头威武雄壮的大老虎,从半山腰上朝着空中大吼了一声。毛泽东听了,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不由得后退一步,急忙躲到树后,隔远望去,只见离他20多丈远的大石头上,坐着一只大老虎,足有三百来斤重,头大而圆,头上有个色彩斑斓的“王”字,全身呈现出褐黄色和黑色横纹,虎眼圆瞪,威风凛凛,嘴边还长着白胡子,一条大尾巴时而翘起摇摆,时而垂下横扫,柴草被扫得沙沙作响。毛泽东听他爷爷毛冀臣说过,路遇老虎,一不要心慌,解开前胸三粒纽扣让冷气凉胸,壮大胆子,你不惹虎,虎不伤你,万一虎向你走来,你往树上爬就行了。二是虎只走直路,不走弯路,它是逢山过山,逢田过田,逢水过水。虎来了,你只往两边走就行了。于是,毛泽东小心地、慢慢地从树背后走了出来,沿着这条山路小跑回家。说也奇怪,你不惹它,果然它不惹你,这只老虎眼睁睁地望着毛泽东走开,一直坐在那里一动未动。

 

  还有一次,一位生性惹是生非的李姓财主少爷,见少年毛泽东一个人从外婆家返回韶山冲,便带着家里的几个佣人在滑油塘拦住了少年毛泽东的去路,不准他过路,并说如要过的话,只得从我的胯下通过。少年毛泽东与恶少据理辩驳,说得恶少无言以对,最后只得说:“如果你硬要过,就必须回答我一道题目:赵钱孙李分开来何理(方言,怎么)解释?合起来何理解释?”少年毛泽东因为怕母亲担心,急着要赶回家去,也就退了一步。略想了一下就回答说:“分开来是咯样解释:赵是赵匡胤的赵,钱是有钱无钱的钱,孙是儿孙的孙,礼是有礼(李)无礼的礼,合起来解释是大宋皇赵匡胤讲过:有钱的龟孙子不讲礼。”那恶少知道毛泽东是在骂自己,但又说不出反驳的道理,只得乖乖让道,并面红耳赤自我解嘲说:“咯李同音不同字,不算你赢!”

 

  这条小道对毛泽东成长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1910年8月间发生的那件事情。那年8月,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两次翻过这条小道。一次是毛泽东急急忙忙翻过云盘山到棠佳阁“搬救兵”,请两个舅舅到韶山冲,说服父亲送他到东山学堂读书。结果是如愿以偿,父亲同意他到东山学堂读书。另一次则是半个月后他在弟弟毛泽民的陪同下,挑着行李,翻过这条山间小道到外婆家,同表哥们一起到湘乡东山学堂读书。当他们爬上云盘山顶时,毛泽东回头朝着韶山冲上屋场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满怀激情地吟诵起他留给父亲的《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最后一次走过这条小道,是在1927年1月。那年,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的污蔑和党内少数同志对农民运动的责难,毛泽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实地考察了湖南部分地区的农民运动。在这次考察中,毛泽东把外婆家棠佳阁作为调查考察的目的地之一。1月9日,他最后一次经过这条小道到达棠佳阁外婆家,召集自己的表兄弟和当地的老农,开了一个有20多位农民参加的座谈会,然后,离开棠佳阁到达湘乡县城。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走他一生走得最多的“外婆路”。后来,他也曾多次试图走他童年、少年时期走过的这条山间小路,但因各方面的原因,终未能如愿以偿。

 

  世纪小道的遐想与启迪

 

  行走在“毛泽东小道”上,我们再次感受到,是这条小道的崎岖,历练了毛泽东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是这条小道的艰险,打磨了毛泽东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这条小道的蜿蜒曲折,成就了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

 

  对这条小道,毛泽东终生难忘。因为小道那端有他外婆家亲人,他在那里度过了最纯真无瑕的童年,外婆家的亲人为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正是对外婆家亲人的深深眷念,毛泽东才特别看重这条小道。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条小道与毛泽东外婆家密不可分,在他的情感世界里,外婆家与这条山间小道一样,都有着极重要的位置。

 

  1951年夏,毛泽东特地把两位表兄----文涧泉、文运昌请到北京作客,他们一起在饭桌上拉家常,从农业生产谈到农民生活,从种拖泥豆说到种绿肥、油菜。毛泽东对从韶山冲到外婆家的山间小道和棠佳阁周围的地形地貌记得清清楚楚,问道:“巴蕉塘那片油茶林还有没有啰?”文涧泉、文运昌将情况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很在行地说:“油茶那东西好得很!它不像油菜那样要人侍弄。一辈人种油茶,三代人都有吃,今后要发展它啊!”说到这里,毛泽东陶醉在棠佳阁的温情中,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有空,想到你们家去一下。”两个表兄直率地回答:“主席,那您去不成!因为你到韶山有公路,到我们那里要爬山过坳,走的是你小时走的那条小道。那路你倒是走惯了,可你哪有这么多时间?”毛泽东似乎记起了那条儿时曾走过无数次的山间小道,点了点头说:“唔,这是实在话,到你们家是有点问题。”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虽然未能走过这条小道,也未能实现到外婆家的愿望,但他特意派人把外婆家的人接到韶山冲。饭后,还特地对摄影师说:“请给我和外婆家的人照一张相。”这一言一行,都流露出毛泽东浓烈的思念之情。

 

  但是,毛泽东对外婆家亲戚的要求又是非常严格的。今天,当你经这条小道去探访棠佳阁时就会发现,棠佳阁并没有因为有毛泽东这位当主席的外甥而得到特殊照顾。我们几次问文家后人,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么长的时间里,棠佳阁是不是有过国家的照顾。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亲属都摇头:“没有,一分钱的照顾都没有过,毛主席不让政府照顾,说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棠佳阁文家屋场一直到1996年还保持了原有的样式,但后来实在是缺少经费维修,而且有的地方已开始垮塌,所以才拆了由各家重建。看着,想着,我们心里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因为毕竟这是毛泽东的外婆家啊!他从出生一直到8岁,就是在这里与表兄弟们一起摸爬摔打长大的,怎么会是这样呢?“娘亲舅大,爹亲叔大”,这可是中国的传统啊!难道毛泽东不知道?但文家亲属的话又在提醒着我们:毛主席不让政府照顾!

 

  也许,这就是毛泽东当年“进京赶考”时的承诺效应吧!

 

  是啊,当再次行走在这条世纪小道上时,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小道”与“大道”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割不断,离不开的关系。“毛泽东小道”的内涵和意义也就在我们脑海中愈加清晰起来。

 

  探访即将结束时,韶山市史志办刘建强先生递过一首词赋《毛泽东小道》,我们觉得与文章的立意不谋而合,所以录来作为结尾。赋曰:

 

  伟人小道,约八公里,似彩带蜿蜒伸向石干娘。左倚龙头虎歇,右邻黑石书堂。抬望眼,翠岭逶迤,苍峰涌浪。滑油潭畔,溪水潺潺,百鸟鸣翔;八亩田边,雾迷幽谷,万花簇拥。风光独秀,多少情趣画中藏。

 

  忆伟人,携弟随娘,迈小道,越丛林,往返情意长。小道难忘,幼年好学,广寻书卷,借阅《盛世危言》,怀“改造中国与世界”之抱负;少年立志,循小道,走出韶山,赴东山求学。此后,挥赤帜,举刀枪,同仇敌忾,逐虎驱狼,唤工农奋起,开天辟地,挺起中华民族之脊梁。

 

  崎岖小道,留伟人求索之足迹,引宾朋敬仰之情怀。多少人流连忘返,多少人几度重来,忆主席深恩,励报国之志,步伟人之足迹,赏秀美之风光;迈改革开放之大步,喜科学发展大旗扬,鼓英雄之壮志,创和谐盛世之辉煌。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