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仰惟明德 传惟精品

作者:邹晨莹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04日 12时12分29秒 编辑:redcloud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全国政协的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作为自己下团组的第一站,其中用意不难理解。无论是文艺界,还是社科界,均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概言之,做的是人心的工作。近些年来,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主流与非主流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杂扰。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凝聚共识,增进团结,激浊扬清,成为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文艺家、理论家就是塑造灵魂的人。对于灵魂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其中,“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是对“灵魂工程师”为业为人的具体要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深深作用于人心,广泛影响着社会。“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要想明德于世道人心,自身就必须是正人君子;要想烛照他人,自己必须拥有足够的光焰,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反观现实,文艺界和社科界一些人近年来传出不少丑闻乱象,一些媒体跟风炒作,一些“粉丝”盲目追星,以致香臭不分、法纪不论,越黑越火。“明星现象”“网红经济”,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的产物。拿明星来说,自身特有的号召力、影响力,让他们不可避免地成为很多人的模仿对象。正因如此,文艺明星、学术大家,如果做到德艺双馨、品学兼备,对社会就有极大的正向激励作用;反之,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有伤风败俗等丑闻劣迹曝光,注定会引起舆论场上的轩然大波。无数例证告诉我们,公众人物缺了对道德品性的追求,少了对社会价值的敬畏,不管如何道貌岸然、多么大红大紫,都只会昙花一现、出乖露丑。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衡量文艺工作、哲学社科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作品。同样地,我们的文化文艺作品、哲学社科著作如果不能明德,或者一味追求娱乐化和物质化,浮躁庸俗便会在人们的头脑中趁虚而入,就不能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作品具有较高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才能激发见贤思齐、明德惟馨的正能量。

 

  明德意为光明的德行。明大德、立大德,才能成就可以传世的精品力作和研究成果,也才能铸就伟大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希望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科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在作品创作、学术探索、文化传播中,切实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更好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时代使命。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