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

作者:夏璐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04日 10时46分24秒 编辑:redcloud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毛泽东同志为实现党中央在政治路线和方向上的统一领导所做出的全局把握,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宏观要求;负责党政日常工作的领导同志在中观层面的制度构建。

 

  1949年11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共中央就决定在人民政府内成立党组,这主要为了实现和加强党中央对人民政府的领导,从而统一并贯彻中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的执行。按照要求,中央一级机构都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工作,凡中央一切有关政府工作的决定,各级党组必须保证执行,不得违反。为更好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及各项具体政策,保守国家与党的机密,加强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保证党的一切决议正确实施,党中央决定成立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组和各级纪检委的成立,为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开展了自成立以来首次整顿党内作风的运动,其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央认为,只有把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整顿好了,才能更好整顿全党的作风。1951年3月底,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对整党和建党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随后,各地逐渐发现基层干部有严重贪污问题,中央随即明确指出反贪污反浪费是全党一件大事,需要来一次全党的大清理,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这样才能遏止很多党员被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极大危险现象。

 

  12月,中央正式开展以“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为内容的“三反”运动。随着运动推进,一些私人工商业者的不法行为逐渐被披露,这和早先发现的党政干部贪污浪费腐化现象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贪污浪费并不是一个普通问题,而是关系革命成败,关系全党、全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和全体人民的根本问题。1952年1月26日,中央发出指示,要向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斗争,与在党政机关内部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同时进行。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1952年10月25日,“三反”“五反”斗争正式宣告结束。通过一系列整顿和建设,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干部)明确了人民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性质,有效地清理了腐朽和落后思想,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随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把准宏观政治方向、构建中观政治制度、培育微观政治认知力的清晰脉络。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后,党中央在推动经济战线的革命以外,还十分强调思想和政治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政治建设则更多体现在对各级党员干部政治认知力的培育和塑造上,这种政治认知力也正是通过思想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来实现的。此外,宏观政治方向和中观政治制度,也都是按照上述标准来进行把握和构建。

 

  1953年3月,中央做出加强政府系统对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定,体现了对政府工作在政治方向上的严格把控。对具体工作,毛泽东重点批评了财经工作中出现的严重分散主义倾向,指出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统一领导,反对各个党的组织和党员个人向党闹独立性,反对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倾向”。随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其中心任务是动员全党从组织上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现,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的战斗力。1955年3月下旬,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除了通过“一五”计划草案外,更重要的是决定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以代替原有的各级纪检委。党的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更进一步强调了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及要严格遵守党内纪律和规矩的要求,在把握政治方向上往前更进了一步。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除了提出有关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之外,还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不久后召开的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官僚主义就包括许多东西:不接触干部和群众,不下去了解情况,不与群众同甘共苦,还有贪污、浪费,等等。毛泽东认为整风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整党建党的方法。

 

  1957年4月,中央开始在全党进行整风,希望借此克服近几年来党内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从而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配合整风,8月8日,中央开始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于是,针对党内的整风以及针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党在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发起的具有相同重要意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其目的就是要把握政治方向,以及在基层干部和党员中形成政治认知力。

 

  为了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以及强调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1961年1月,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成立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6个中央局,“以加强对6个战略性地区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区域性的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工作的领导。”会议要求全党“坚持制度,严格纪律,加强监督,坚决纠正纪律松散,不遵守制度的现象”。这些具体要求针对的是地方财政工作,但其精神足以体现出中央在强调中观层面制度建设、规矩建设方面的努力。

 

  1962年年初,为了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统一认识并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七千人大会。与会各级领导干部在会上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即调整国民经济争取迅速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仍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宏观上把握政治方向、中观上重视制度和规矩以及微观上强调政治认知力,仍是一以贯之的精神。

 

  自1963年开始,伴随着农村“四清”运动和城市“五反”运动的相继展开,极“左”思想和路线逐渐在中央占支配地位,而这一思想和路线的特色就是在现存党的组织、制度、纪律、规矩甚至宝贵传统之外,另走一条激进且极端的路径。人的主观意志被无限夸大,群众运动的功能被无限扩大,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受到严重冲击,党的领导力实际上受到了严重削弱,正常的党的组织活动和党的领导都无法保证,推进和巩固党的政治建设更无从谈起。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十年内乱结束和拨乱反正后才得以逐渐消退。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被重新提及并予以高度重视,政治建设也通过宏观层面的政治方向、中观层面的政治制度和规矩、以及微观层面的政治认知力等得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建设也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全面开始了拨乱反正。在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政治建设体现在重视长远性问题上,如培养接班人问题。当时的组织路线问题很多,而“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为了进一步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央于1980年2月召开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中涉及到政治建设的内容包括: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性,根绝派性;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准搞特权;努力学习,做到又红又专。这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法规。

 

  党的十二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的新阶段。邓小平指出,今后一个长时期,要抓紧四件工作: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实现前三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就是第四项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这也是执政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除了整顿组织,这一时期中央还对作风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虽然政治建设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但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相关方面(如作风和思想)的不断强调和提出要求,对政治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关于党的建设,仍是从密切联系群众、反腐拒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角度来展开。随后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将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高度,并明确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十五大召开后的几年,中央先后部署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活动。在这些探索中,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包括政治建设)也逐渐推向新的高度。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改革进入深水区,国际国内斗争形势加剧,使得政治建设被摆上了更为关键的位置。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党55年执政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在不断推进思想创新、密切同群众联系、以发展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等经验基础上,更强调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同时也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党逐渐形成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理论和实践,并在党的十七大上正式提出。大会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后来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可以看出,从十六大召开到十八大前夕,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逐渐明确,在这些基本构成要素中虽未明确提出政治建设,但实质上所有的工作都指向一个核心任务,那就是巩固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广义上讲,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形成了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

 

  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其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随后召开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指出,“谋划事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培养干部人才,推动工作落实,都要着眼于我们党执政地位巩固和增强,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局部服从全局,确保各项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2018年6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系统工程和其他方面制度建设稳步向前。2018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开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新局面。2019年1月,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

 

  懂得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培育以赢人心、聚民意为重要内容的政治认知力。在新时代有效赢得民心,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重大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按照党中央要求,进一步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