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习近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智慧

作者:李振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7日 11时21分21秒 编辑:redcloud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占有特殊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美外交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赋予其“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核心内涵,以引领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顶层设计,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非常注重战略思维的领导人。在对中国外交工作发出的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对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战略目标的提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中国发展大局为导向,针对中美关系发展现状,为引领中美关系发展走向而做的顶层设计。

 

  在提到战略思维时,习近平总书记打过一个“战略扣子”的比方。做工作,就像穿衣服。穿衣服是从第一个扣子往下扣,如果第一个扣子扣对了,下面的扣子自然就对了,如果第一个扣子扣歪了,下面的扣子都是错的。第一个扣子,非常重要,是“战略扣子”,具有“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构想中,起到“战略扣子”导向作用的,正是中国的发展大局。具体说来,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出发点就是为实现国内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军事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美国则经历了成为超级大国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对有所下降,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将中国视为影响其全球霸权的一种威胁。

 

  201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重返亚太”战略,意图平衡和防范中国崛起,两国在台海、南海、军售等问题上一度关系紧张,特别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中国明确为“竞争对手”,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并将两国争端逐步扩散至情报网络、军事安全、国际政治空间等领域,致使“大国间政治悲剧”的风险在增加,世人担忧中美两国将陷入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陷阱”。

 

  在历史激荡时刻,中美关系的走向,既是关乎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安全问题,也是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问题。新时代下,引领中美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对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是一个重大命题考验,既需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大胸怀大格局,更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大智慧大思路。

 

  中国领导人在引领中美关系走向的探索道路上,率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提供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中国方案。2012年2月访美期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同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见中,首次提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指出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创举,没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全靠我们去创造,迈开双腿,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会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词并未被披露,表明美国政府并未积极响应,但其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新型”和“大国”出现在双方媒体的报道内容里面。3个月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的主题,“共建”与“构建”虽有一字之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更加明确,受到世界瞩目,也表明了中国领导人的目标和决心。同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中国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已上升为中国外交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2013年6月,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访美,在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安纳伯格庄园会谈中,赋予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句话“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核心内涵,其中,不冲突、不对抗是起点,相互尊重是原则,合作共赢是路径,这标志着这一引领中美关系走向的中国方案基本成型。

 

 

  问题导向,破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困境

 

  战略目标明确以后,需要去部署、去实施。在战略落实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与时俱进,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发展思维,通过多种途径的探索,创新大国互动模式,努力破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困境。

 

  成为超级大国以来,美国习惯于在国际事务和双边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明确表示不做“老二”,要继续做下一个百年的世界领导者,不愿容忍其他大国跟它平起平坐。因此,对由中国设计并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战略目标,一开始,美国迟迟没有正式和正面回应,甚至一度回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对于美国的反应和态度,中国领导人早有预判。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会见美方官员时指出,“中美作为政治制度、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既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耐心和智慧。”在表达极大诚意的同时,中方希望美方能够“着眼大局和长远,排除干扰,与中方共同努力,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领导人深知:任何伟大事业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没有先例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中国愿与美国一起努力,用积土成山的精神携手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是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共同解决问题,而不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在破解“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困境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深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回答美方关切问题,做好预期管理。在对待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愿意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亚太地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意味着中国并不排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对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构想,中国更多去讲的是“新型”,较少提“大国”,避免过分刺激美国的霸权主义神经,在深化阐述庄园会晤时提出的三句话内涵的过程中,对“相互尊重”的内涵作了进一步明确界定,即“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于对方”,关于“合作共赢”的具体操作途径,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与美方进行积极沟通磋商。

 

  二是创新了首脑互动模式,既有正式场合的国务会谈,又进行“不打领带”的“散步外交”。2013年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开创了中美元首互动的新模式。此次会晤抛开了国事或工作访问的形式和程序,把时间尽可能留给两位元首面对面对话。双方交流超过8个小时,既交流各自国内情况和治国理政经验,也共商全球经济金融问题,双边问题,朝核、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既推进合作,也不讳言分歧。此后,2014年的瀛台夜话,2015年的白宫秋叙,2016年的西湖漫谈,2017年的海湖会晤都采取了“散步外交”的模式。散步外交不仅可以避免因沟通不畅、妄加臆断而激化矛盾,又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交流和理解彼此的战略意图和利益关切,寻求两国互利共赢的实践途径。

 

  三是加强中美务实合作,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提供具体抓手。近年来,中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反恐、核不扩散、经贸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合作日渐增多,这为中美之间加强双方互信、有效管控分歧的努力提供了抓手,增添了动力。其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和军事交流机制取得的成果尤其显著。在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方面,每年都要汇聚两国数百高官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已成为中美之间层次最高、涉及面最广的对话机制,被视为两国多层面交流沟通的“旗舰项目”,仅2016年的会议就达成330项成果,该对话机制的突出特点是问题导向,直面分歧和敏感问题进行具体对话与沟通,以帮助解决和吸收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压力”与“冲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下,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在2017年4月海湖庄园会晤后升级为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

 

  军事合作和对话机制建设方面的成绩,同样突出。2014年夏,中国首次应邀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军演”,派出仅次于美军的舰队阵容参加了有23个国家海军参加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是“两军交往史上的重要突破”。两国军方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6月签署的多份军事交流与合作对话的机制建设文件,实现了“中美军事交流机制及行为准则基本实现海陆军全覆盖”,有助于减少两军之间误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对中美增进战略互信、管控危机、预防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解。2014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来华和2017年时任国务卿蒂勒森来华期间,都没有回避在官方文件使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表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化阐释下,对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在“不对抗、不冲突”方面,双方达成了高度共识,在“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赢”方面,收窄了彼此认知的差距。

 

 

  战略定力,把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航向

 

  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是完成时,还将处于进行时。从历史经验看,现阶段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美国不会放弃霸权主义,在任的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已经出现了回归美国曾一度采取的“遏制接触中国”政策的迹象。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仍是“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为中国发展大局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将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长期任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目标是清楚的,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镜鉴历史,方可登高望远。四十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以非凡的勇气和政治智慧,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经历过风风雨雨,四十多年来,中美之间的合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垒砌出一级又一级攀山越岭的台阶”。虽然双方目前在经贸领域、南海问题、台海问题等方面还有矛盾和摩擦,但是,循着历史的维度,长远来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和发展将是大趋势、大方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友谊巨轮”要冲过太平洋的惊涛骇浪,需要作为“掌舵者”的双方领导人,把牢前进路上的正确航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美方会谈中多次强调,“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两国交往的“大方向”和“正确方向”。“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中美关系坚持不断向前的正确航向,还需要积水成渊、积沙成塔的战略耐心,需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战略定力。客观形势不会一成不变,前进路上不可能没有风险挑战,具备了战略耐心和定力,才不会因一时一地的利益得失而改变目标和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放弃不折腾,担当和掌握应对的主动权。在如何坚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性。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只要我们双方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中美关系大局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当然,坚持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坚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绝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国家利益。国家核心利益,是中国做一切努力的根本出发点,更是中国不可逾越的底线。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句话的核心内涵,其中“相互尊重”的一项,要求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是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的。

 

  南海仲裁案即是明证,中国亮明“四不”政策,对于美国介入中菲南海争端,强硬回应,坚决捍卫领土与主权完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一度剑拔弩张的南海局势重新回到了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争端的轨道上,回到中国主张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上。从一定程度上讲,底线思维是把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航向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