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自重常思“郁林石”

作者:段官敬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3期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3日 02时55分01秒 编辑:redcloud

 

  据《新唐书·陆龟蒙传》载,东汉末年陆绩出任郁林(今属广西)太守期间,刚正耿直、两袖清风。任满归乡之际,一家行装寥寥无几,以致船轻不能越海,便让人从岸边搬大石压船,方能顺利起航。回老家后,陆绩将此石置于旧宅庭院,起名为“郁林石”。“郁林石”之所以载入史册,无疑是对陆绩廉洁品行、清白操守的褒扬和称赞。

 

  古人说,“恣欲纵行得意失终生,慎始慎终律己得康宁。”若把为官从政比喻一场长跑赛,如何安全抵达终点、赢得组织和群众喝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修身黾勉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陆绩的“郁林石”似乎蕴含另一层意义,即履职用权、为民办事须筑牢遵规守纪、自重自省的“压舱石”,确保走出一条干净清爽、坦坦荡荡的正确航道,方能激励自我、守住初心、行稳致远。

 

  睽诸历史,大凡秉持情操、恪守气节的贤达君子,皆能屹立自省自戒的“郁林石”。譬如,北宋“数豆宰相”文彦博,在案桌摆放两个陶罐:一个装黑豆,一个装红豆。政事出现过失放一颗黑豆,为民做件好事便放一颗红豆,如此用“两个陶罐”管住手中权力;再如,《德育古鉴》讲述,范仲淹每晚就寝前,必定回顾“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若想到未尽事宜便不能酣眠,翌日定要妥善解决。可见,镌刻律己的“郁林石”,孕育修身养性的作风,葆有自我“体检”的觉悟,补齐品端行止的短板,才能匡误祛谬、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确保自己不断革新净化、完善提升。

 

  “人不自重,斯招侮矣;人不自强,斯招辱矣。”于党员干部而言,缺乏严于律己的锻炼,放浪形骸、随心所欲,势必行差就错、违规触纪;缺少严于修身的人格,专横跋扈、妄自尊大,必然突破防线、以权谋私。现实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不懂得摆放律己自重的“郁林石”。比如,有的爱摆“靠山石”,把政治前途交给“他人”和“圈子”,于是牵线拉网、拜入“山头”,结果狼狈为奸、蝇营狗苟,在恢恢法网之下被“一锅端”;再如,有的崇信“风水石”,把个人命运交付“冥冥之中的主宰”,不敢担责、不能扛事、遇难绕弯,沦为理想滑坡、信念崩塌的“庸官”。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唯有时刻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职责使命,才能笃定“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价值观念。党员干部只有懂得“我是谁,为了谁”,才能把稳信仰定力、政治定力、思想定力、道德定力,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始终镌刻律己的“郁林石”,恪守规矩做事、崇尚老实做人、秉承清白做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党员干部只要保持对党和人民的感恩、多些“且行且珍惜”的意识,就能找到律己自重的“郁林石”,为履职用权之路掌舵定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那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不忘组织的谆谆教诲、肩负群众的殷切期望,内心烙印政治理念、脑海装着规矩意识,时时自重自省、处处慎独慎微,就能够焕发出固本培元的内质潜力、彰显先锋模范的本色魅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