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永不熄灭的灯塔
————韶山之行有感

作者:余鸽子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6日 04时45分09秒 编辑:redcloud

 

 

  清明刚过,南方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伴着阵阵凉风,仍是清冷。到达毛主席铜像广场的的时候,雨刚刚停,地面湿漉漉的。越过台阶,便能看见毛泽东铜像矗立在广场中,铜像面朝东南方,手持文稿,目光如炬,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的光辉形象。铜像周围松柏林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简单的纪念仪式之后,我们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故居为土木结构,坐南朝北,依山傍水,静谧清幽。故居周围青松耸立,翠竹婆娑,每到夏季,故居门口的池塘里开满了荷花,微风拂过,碧浪荡漾,吸引游人前来驻足观赏。故居正门口悬挂着由邓小平同志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室内陈设简朴,从孩提到少年,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17年时光。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与故居相邻不远。一进馆内,一座汉白玉毛泽东坐像映入人们的眼帘。坐像的背景是一幅日出风景图,取意“日出东方”。两侧大字醒目地写着“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纪念馆的展览分为十个篇章,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样形式展现了毛泽东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在纪念馆里,一块块展板诉说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执政为民的伟大情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这些带着温度的手稿,是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真实写照。心系亿万百姓的毛泽东,人民群众也给予了他最大的回馈。十送红军的感人歌谣,沂蒙红嫂可歌可泣的故事,淮海战役的后勤独轮车……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难能可贵的是,毛泽东居功不自傲,而是将他一生的成就都归功于人民。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毛泽东心里依然装着国事和人民。仔细端详毛泽东1976年9月8日临终护理记录,清楚地记载着:1时10分:看文件15分30秒;13时18分:看文件12分;16时37分:看文件30分……鼻饲食谱里这样记载:1976年7月11日前为鼻饲,7月12日至9月8日为胃管进食。其中除了8月1日到13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进食情况较好、9月3日进食一般外,其余时间都较困难。通过护理记录和鼻饲食谱,主席临终前紧张的生命抢救与忘我的勤奋工作形成鲜明对比,一幅伟人弥留前的感人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充满了敬仰与崇敬。

 

  从纪念馆出来,往右几百米便是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走入专题展区,毛泽东写的这句话“有了学问,好比人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就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既是毛泽东的读书总结,也是他对于读书的态度。在主席生前书房的还原场景前,我看到书柜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书籍,书柜前摆着一张床和一张书桌,床的右侧还整齐地堆放着一些书籍。讲解人员介绍,为了方便主席看书,工作人员特意把床改成左高右低,这样书便不会滑落。昏黄的灯光下,我仿佛看到了一代伟人躺在床上挑灯夜读的场景。他闭目养神,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其雄韬伟略和胸中日月在他看过的书籍里有迹可循。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诗经》《论语》《资治通鉴》,还有主席晚年用过的英语单词卡都置于主席的案头,便于他随时学习和查阅。让人感动的是,在陈列柜里的临终护理记录上,清晰地记载着毛泽东临终前一天的护理情况。这一天,尽管毛泽东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毛泽东仍然坚持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这种勤奋好学的品格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

 

  在专题展区里,还陈列着主席生前用过的衣物,睹物思人,让我不禁对开国领袖肃然起敬。玻璃柜里平铺着一件米白色的睡衣,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春秋两季穿的,共穿了20多年,补了73个补丁,领子全换过,袖子已面目全非,但他一直不舍得丢。我仔细端详着这件睡衣,看着那若隐若现的白色补丁,不觉眼角已经湿润。陈列柜里有一条屁股上补满了罗纹补丁、膝盖等处磨得发白的裤子也引起了大家的围观,这是1954年8月毛泽东会见英国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时穿过的,当时工作人员让他换一条,他却坚持说补丁在后面看不见不要紧。陈列馆里还保存着毛泽东生前生活费收支表11份,日常杂费开支账本4本,粮食账本2本,物品分类账本2本。这些账本记录了当年中国第一家庭的几乎整个财务与生活状况,每一笔记录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日的艰辛,也彰显出一个大国领袖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为了能够合理开支庞大的家庭支出,毛泽东带头弘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地计划着开支。再走几步,我看见了主席生前用过的水壶。那个锈迹斑斑的水壶,底部由于常年受到水的侵蚀,已经裂开了一个大口子。毛泽东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吃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才是人,人跟其他动物就有这个区别。”我想,这便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口中所言的“东方魔力”“兴国之光”。

 

  走出纪念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毛泽东的为民情怀、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使我的思想灵魂受到一次洗礼。通过这次韶山之行,让我更加直观感受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领袖风范。他的远大志向,他的雄才大略,他的优秀品格在一件件有着温度的文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地革命时期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解放战争时期领导的三大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在韶山,在纪念馆感受着也追寻着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心中涌动着无限的崇敬和力量。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无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人。他毕其一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黑暗里不灭的明灯,点亮了我们前行的世界。而我们又何其有幸,在这灯塔的照耀下继续前行,书写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时代之歌。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