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我就是人民的勤务兵”

作者:夕岩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19期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09日 11时34分53秒 编辑:redcloud

 

 

  开国元勋彭德怀,一生都将群众疾苦冷暖挂在心上,呕心沥血地为群众谋幸福,诚心实意地为民请命。1961年11月,经毛泽东批准,63岁的彭德怀回到湖南湘潭老家进行农村调查。他情系百姓的一言一行,给当地农民及党员干部留下深刻的印象。

 

  彭德怀一行来到家乡湘潭乌石后,附近的亲友邻里、干部纷纷来访,有的送来关心和慰问,有的诉说生活现状,彭德怀都热情接待。大队干部专门搞了点雁鹅菌,弄了条小鲢鱼招待他。吃饭时,彭德怀批评搞多了菜,又到群众那边桌上看是不是一样的伙食,当见他们的餐桌上没有鱼,就叫他们来和自己一块吃。他对大队干部说:“生活上,我是反对大吃大喝的。我们在生活上不能脱离群众。”

 

  当时湘潭县有一个南谷公社,这个公社陈蒲大队减产严重,群众生活非常困难,生产积极性不高。彭德怀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去看一看。12月15日,他冒着寒风来到陈蒲大队。这个大队虽然面积大,人少田多,但每亩田单产却很低。全大队粮食总产量远远低于包产总数,社员口粮不到200斤,其中一部分还是按400斤红薯抵100斤稻谷、300斤芋头抵100斤稻谷计算的。吃米糠糊糊、喝野菜粥的社员为数不少。

 

  彭德怀一到大队部,就见到了大队支书童石泉、会计王业光、团支书兼出纳刘运新和其他普通社员。彭德怀首先要看大队当年的粮食产量、人口、户数及其他情况的表册。童石泉汇报说:“报告首长,我们大队有1872亩田,1100人,今年只扮得45万斤稻谷,却要送23万斤征购粮。”彭德怀一听有点不高兴:“什么首长,叫老彭。产量这样低,群众呷几两米一天?”得知一天只有三两米,他皱了皱眉头:“呷三两米一天,怎么做得事?”

 

  彭德怀当时患有重感冒,大队部又没有炉火取暖,但他强忍住自己的身体不适,对陈蒲大队的减产情况硬是要了解清楚。他亲自设计表格,列举调查内容,要求各生产队一项一项地统计上来,并交代大队干部:“请你们耐烦一点,搞得实实在在的,切忌掺假。”

 

  随后,彭德怀要求大队干部跟他一起到下面看看,途中到了廖克明、周福明、贺民六三户社员家。他看到贺民六的妻子正在吃饭,就问:“女同志,你吃什么?”贺民六的妻子把碗送到彭德怀面前:“你看,糠粑粑,你试点味!”彭德怀看到人民群众过着吃糠咽草的日子,非常痛心。在路上,彭德怀心情沉重地跟大队干部说:“你们怎么不向上面反映呢?下面会饿死人,患水肿病的人这么多!公社冒得粮,到县里去反映吧!”“要搞好生产,带人到长沙去收粪,下到田里才作得起禾,才有饭呷。”

 

  彭德怀还告诉社员们:“我走了一个圈圈,群众对呷不饱意见大。姓贺的家里呷糠粑粑,要我试点味,想是我在上面吃得好。同志们,现在的田里草比禾深,看如何搞?严重缺粮,一定要上面补粮,解决饿肚子的大问题!”大家听了,都很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

 

  彭德怀一路匆匆,深入农户问寒问暖,看完这户又走那家,认真调查民情。有些老乡因为没有马上认出他而连连道歉,他和蔼地说:“彭元帅进了乡,不也是和大家一样吗?我就是人民的勤务兵,普通一人嘛!”

 

  彭德怀这次回乡调研历时50多天,有30多天是住在农村生产队,与农民生活在一起。他每天白天接待来访群众,或是冒着严寒外出调查研究,并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坐在油灯前,亲手写调研材料。这些调研材料通过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报送毛泽东,为党和国家在随后一个时期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