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董振瑞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22期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04时28分19秒 编辑:redcloud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正因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总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可以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还生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深厚历史文化传统,是深刻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治乱兴衰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历史证明,它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就此进行了深入阐述。

 

  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在这其中,政治制度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尤其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集中阐发。他指出,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他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这一基本定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2015年11月23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了集中阐述。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之中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之中。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14年9月2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他又立足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阐发了这一认识。他说:“‘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有这样的情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回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年4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3次会议上他又重申:“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不断激发蕴藏于人民的无穷力量,始终保持制度与时俱进的活力和国家治理体系实现自我革新的优化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这一点,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制度优势所在。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2013年7月23日,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进一步强调:“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

 

  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2012年12月31日,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2次集体学习时他又说:“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2019年3月1日,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他进一步指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系统论述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其总结概括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实践证明,这一显著优势,不仅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在制度安排与治理实践之中,还能够不断激发蕴藏于人民中的无穷力量,始终保持制度与时俱进的活力和国家治理体系实现自我革新的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