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精细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作者:袁延文 来源:《新湘评论》2019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0日 08时51分44秒 编辑:redcloud

 

  湖南农业农村部门以发展精细农业为总思路,以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为总目标,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为总抓手,用精细理念谋划产业,用精细生产提升品质,用精细经营拓展市场,3年来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产业结构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加快转变。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长期以来形成的粮、猪二元结构逐步打破,“一县一特”“一特一片”的区域布局正在建立,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成为产业发展新格局。全省形成了洞庭湖稻渔综合种养区、长株潭都市农业区、湘南粤港澳蔬果供应区和湘东、湘西山地特色农业区等5大功能区,规划建设了“四带八片五十六基地”,培育了164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近3年,在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的情况下,经济作物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67.2%提高到2018年的71.8%(以下比较均同此年份);养殖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牛、羊、家禽等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由28.5%提高到33.8%,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养殖比重由16%提高到24%。

 

  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绿色高效加快转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扭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正在形式。按照省政府关于“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和洞庭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河湖网围养殖清理等工作部署,全省划定养殖禁养区、适养区、限养区,养殖产能向湘南、湘西等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区域加快转移。近几年,全省退出禁养区年出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12847个、514.32万平方米,退养网箱1091.22万平方米。在水环境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前几年全省生猪年出栏基本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全面推进优质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高档优质稻由700万亩增加到1200万亩,农业标准化基地由3800万亩增加到420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年实现负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每年稳定在97%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44.9%提高到48.5%,其中水稻机插率由24.9%提高到30.5%,增幅居南方稻区之首。稻渔综合种养、水旱轮作、水肥一体化、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绿色高效生产模式积极推广,其中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由272.9万亩增加到今年的470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组织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加快转变。大力培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千家万户的分散式生产形式逐步减少,适度规模经营渐成主流。全省家庭农场达到3.8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7万个,分别增长52.5%、81.3%,其中现代农机合作社由3511家增长到5334家,增长52%。农村土地流转率由41.7%提高到今年的50.3%,居中部六省第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由42%提高到47%。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4.74万个,服务农户248万户、面积1440万亩,“大产业小业主、小生产大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营销方式由“提篮小卖”向品牌经营加快转变。通过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湘味”农产品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湖南农业正实现由“卖资源”向“卖品牌”跨越。全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今年的4187个,比2016年增长42.3%,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有机食品第3位、绿色食品第4位。“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湖南茶油”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唱响国内外市场,“崀山脐橙”“湘江源蔬菜”等片区和县域特色品牌声名鹊起,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地方特色品牌协同发展的局面。“安化黑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的30%以上。2018年通过打造“湖南茶油”品牌,茶油售价上涨17%。“南洲稻虾米”成为进入香港市场的湘米品牌,郴州脐橙、怀化冰糖橙、炎陵黄桃等实现出口零的突破。全省农产品出口由69亿元增加到85.9亿元,增长25%。

 

  产业业态由“单兵突进”向三产融合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蓬勃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动力转换。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649家发展到今年的768家,增长18.3%,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由46家增加到今年的60家,居全国第7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由1.35万亿元增加到1.65万亿元,增长22%,成为全省3大万亿产业之一,进入全国前7强。农民丰收节、茶祖文化节、油菜花节等农旅活动亮点纷呈,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由320亿元增加到440亿元,增长37.5%。农村电商异军突起,农产品上行通道基本打通,2018年,全省通过电商销售的农产品零售额达135.2亿元,比2017年增长33.67%。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产业强镇等三产融合载体竞相兴起。

 

  生产条件由“靠天吃饭”向“藏粮于地”加快转变。认真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为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全面整治“大棚房”问题,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95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3902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1672万亩。着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有效灌溉率由75%提高到78%,累计建设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606万亩。稳步推进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及种植结构调整,调整种植结构111.25万亩,在轻中度镉污染稻田累计推广以“淹水法”为主的综合农艺措施792.42万亩,完成休耕30万亩,休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8个等级。

 

  湖南省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书、路线图,坚定不移贯彻精细农业发展理念,推动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把产业结构调整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按照全省优势特色千亿产业重点布局和“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区域布局,研究细分各区域产业的重点,建立各区域农业产业布局的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推动产业向优势特色区域集中。支持统筹谋划县域、乡镇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因地制宜规划休闲农业发展,培育农业新业态,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合理、精细高效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农产品优质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加强优质种质资源收集、引进,大力开展菜园、果园、茶园标准化创建,加快改造低质菜园、低产果园、低效茶园。应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生态肥药使用技术、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推动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按照打造“终端”农产品要求,健全与千亿产业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组织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前两年,在推进产业扶贫中,省农业农村厅实施了“千企帮村、万社联户”行动,探索了市场主体与生产主体紧密联结的有益经验。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县和加工园区,积极发展农业特色小镇、产业强镇,打造精细农业产业集聚区。切实增强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农业机械化和智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稳产增产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巩固和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队伍建设,强化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继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探索发展新型农业主体综合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和巨灾保险,解决农业发展后顾之忧。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湘品出湘”。强化精细农业发展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深入研究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点状供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设施农用地等新政策,积极开展农村“空心房”规范整治,推进耕地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布局。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探索对小农户生产经营的补贴与支持的政策,提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精准性。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的引导与激励,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