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助推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作者:湖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04日 02时33分29秒 编辑:redcloud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开放空间从沿海、沿边向沿江、内陆不断延伸,基本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新格局。作为国家战略构想的内陆核心经济腹地,湖南正在“一带一路”共建中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促进新格局形成。为进一步推动湘企全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湖南开放发展,湖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赴湖南开放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湖南对外开发的“南大门”——郴州市和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先进经验。

 

 

  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优势和成果

 

  2019年前三季度,湖南实现进出口总值20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535.6亿元,增长42.7%,超过同期进出口增幅17.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为主要进出口产品。总体来看,湖南立足“一带一部”定位,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上具有较强优势。

 

  顶层设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按照国家要求,湖南专门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湖南省境内企业跨境融资业务操作指引》《服务优进优出、原产地签证增量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合作重点国家和产业、重点问题解决等方面做了准确、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为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提供了较为健全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基础设施、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湖南紧盯“一带一部”战略定位,极力打造“一核心、四通道、四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岳阳城陵矶港、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等开放口岸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通道、内河航道、国际航线、能源管道里程不断增加,有机衔接不断加强,提高了湘企与北部湾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乃至中亚经济走廊、东盟经济走廊的“硬联通”。合作平台方面:随着“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暨国际产能合作专栏的相继上线,为湘企全面对接国家及省级对外开放方针政策,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投资政策、技术准入标准和营商环境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世界博览会、东亚论坛、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湖南“开放强省”推介会、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等平台的搭建和利用,特别是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为湘企扩大声誉,寻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投资等多领域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软联通”程度不断加强。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显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为资源禀赋各异的发展中国家,在农业、能源、交通、科技等诸多领域均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拥有隆平高科、袁氏种业、湘拖集团、澳优乳业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涉农企业或集团;湖南也是“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储量也较为丰富。此外,湖南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钢铁、建筑建材、电力设备、新兴产业、科技研发等产业和领域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拥有多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多项世界领先的尖端技术。“彼之所需,我之所长”,高度的优势互补和深度的产业融合,推动湘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合作行稳致远,也促进了两地之间的“民心相通”。

 

 

  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不足和隐忧

 

  总的来说,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整体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发展基础稳固、形势向好。但是,与福建等开放强省相比,湖南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也还存在成本较高、数量较少、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

 

  开放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走出去”发展信心不足,底气不够,对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相关优惠政策了解不多,主动“走出去”意识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因政绩观偏差,在服务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存在重项目落地、轻后续服务跟进现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存在服务缺位现象。此外,一些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合作缺乏稳定机制,难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深入持久的所在国政府支持。

 

  平台利用不佳,资源整合不够。湖南有关“一带一路”的网络平台较多,虽各有侧重,但信息存在重复或缺失现象,导致整体指导性不强、利用率不高,且各平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扶持政策、产业重点等资讯更新严重滞后。另外,因缺乏针对企业各类具体“走出去”项目的实时动态整合,导致湖南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地“走出去”,难以找到组团发展、抱团出海的有效渠道和路径,导致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无法及时滚动更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湘企“走出去”的效率和声誉。

 

  企业融资不畅,政策激励不大。此次调研中,融资问题是企业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湖南相继推出了订单融资、报关即退融资等政策,但受企业进出口总额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受投资国政局形势、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对外投资面临各种潜在风险,现有海外投资保险的险种、费率也难以满足在外企业的需求。政府针对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项目的奖励激励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物流成本、税费负担亟需进一步降低。

 

  国际接轨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在“走出去”应对全球竞争中,湖南许多企业创新意识不够、拓展能力不强,对外投资相对集中在矿产资源开采、传统加工制造业等低附加值领域。加之精通业务、通晓外语、拥有国外经营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现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监管不够到位、争端解决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偏低,国际竞争力偏弱。

 

 

  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开放发展紧迫感。一是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强化开放合作的意识。进一步丰富思想交流渠道,充分运用座谈会、研讨会、调研考察、因公出国(境)等方式,让各级各部门深刻把握全球化的大趋势,高度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对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更好担当作为,为干部创新工作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畅通官商正常交往的途径,鼓励因公出国团组加强与“走出去”企业的交流,以官方交往助推企业项目落地,让官商关系“清”上加“亲”。二是在湘资企业中进一步营造开放发展的氛围。通过各大媒体广泛传播新观点、新理论、新思路,在整个湖南掀起开放发展的头脑风暴,引导湖南企业逐步形成国际思维、树立全球视野,主动寻找“引进来”“走出去”商机。与此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湖南“开放强省”推介会、对非投资论坛及湖南在“一带一路”国家举办的各类展会、经贸洽谈会等,加强国内外媒体对活动的宣传,着力营造大开放、大融合、大发展的浓厚氛围。

 

  加强资源整合,寻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一是注重顶层规划设计。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进程,适时调整规划,突出重点国家和重点产业;加强规划统筹,可借鉴福建省的有益经验,在长沙、株洲、湘潭分别建立独立园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市内各园区,健全完善市内各园区、三市各园区间的统筹协调机制;重视“引进来”的质量,湖南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在引进百强企业项目特别是核心项目上处劣势,应立足省情引进中小企业技术含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核心项目,做到层次清晰、结构优化、搭配合理。二是注重信息平台整合。针对信息平台较多、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获取不准等问题,建议将各级各部门有关“一带一路”的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省级平台(如“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大数据库,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滚动项目库。切实建设好中国(长沙)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在助推湘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的纽带作用。三是注重产业科研融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是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建议尽快建立高等院校研究课题与企业技术攻关需求的对接平台。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高等院校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四是注重侨务资源挖掘。大力支持侨团组织建设发展和侨务活动定期开展,探索建立海外侨务工作联络处企业,进一步发挥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促进海内外资讯实时沟通、引进高端人才、推进项目合作、协调解决争端、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五是注重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好中国(湖南)—波兰工业合作园、我国首个省级政府层面在非洲推动建设的样板开发区——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等湖南“走出去”重点平台,引导相关湘企入驻,支持建立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推动湘企“抱团出海”。要充分利用好世博园、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平台,进一步支持湖南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其中,实现互利共赢。搭建境外经贸产业合作区海外投资统保平台,不断增强在外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支持商务、贸促、外事、侨务等部门协同参与企业前期评估,为企业“走出去”铺好路、服好务。

 

  加强资本扶持,助推湘企境外高速跑。一是创新金融解决方案。积极争取亚投行、丝路基金“两优”贷款等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强交流合作,通过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扩大贷款规模,扩大政策性金融覆盖面。支持银信部门开发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并合理降低保险门槛,提高信用担保额度。支持成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打通基金与各大银行的合作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境内外市场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二是降低外向型发展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报关、货代、船代、港口服务等涉企收费,切实执行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简化通关流程,改造通关货场、卡口等基础设施,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进一步加大对项目进展顺利、产业带动力强的境外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协助企业产品获得原产地证、国际认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加强区域合作,推动湘企出海步入快车道。一是加强地区之间沟通协作。建议深化与新疆、黑龙江、云南、广东、港澳等沿边沿海地区互动合作,促进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制度协同。大力推进“飞地经济”,在沿边沿海地区建立湖南产业园、物流中心、展销会等,帮助企业节约进出口成本,提高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的便利化程度。二是加快建立湖南港澳中心。粤港澳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南作为过渡带、结合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湘港澳交流交往日益频繁,建立港澳中心时机成熟、正当其时。港澳中心的建立必将为湖南与港澳地区投资贸易机构、“一带一路”总商会、“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长效交流合作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而全面促进湘企创新能力提升、融资渠道扩展和管理体制改善,极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