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做好传承弘扬这篇大文章
————湖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概览

作者:祝平良 吴良琴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0年02月04日 02时17分14秒 编辑:redcloud

 

  近年来,湖南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湖南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精神,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传统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成效明显

 

  加强对湖湘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评估认定湖湘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进一步摸清了湖湘文化家底,重点做好了湖南地方戏曲剧种、文化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普查工作。目前全省文化古籍收藏单位65家的古籍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交数据近10万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全省掀起了一股湖湘文化研究阐释热潮。比如,株洲市创新弘扬传统文化路径,精心打造“一刊(《株洲社会科学》)、一网(《株洲社科网》)、一坛(《神农大讲坛》)”的“炎帝文化”研究阐释阵地。加大编撰出版力度,2019年共推出传统文化主题图书音像出版物600余种,重点推出《半条被子》《湖南文征》《惹巴拉文丛》等具有湖南文化特色的出版物,编撰《湖湘英烈故事丛书》《穿越时空的价值印记——国学经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有所得》等系列出版物。《读有所得》坚持“经典再创造”理念,截至2019年12月已连续出版108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亮点纷呈

 

  充分发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规范稳步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先后对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进行改陈布展,策划推出了一批主题突出、方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精品展览。加强革命文物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启动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湖南新增45处,全省国保单位总数居全国第8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举办“祖国长盛·非遗常青”湖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活动,选送多个展演节目参加2019年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湖南长沙:非遗馆让非遗项目活态发展”、传统中医药文化(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共3个项目入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优秀案例。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活动。同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积极做好资料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在央视《记住乡愁》栏目中,共播出湖南古镇村11集,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推荐工作,2019年3月,衡阳市常宁市(版画)、邵阳市邵阳县白仓镇(白仓高跷)、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歌舞)等8个地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有声有色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邀请戏曲艺术家、文化志愿者到中小学校园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讲解戏曲知识,每年惠及师生60多万人次。长沙市在全市40多所学校建立了戏曲文化志愿者工作站,深受师生喜爱。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全省每年组织开展“戏曲进乡村”演出1万余场。组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惠民工程,2019年争取国家资金6448万元,为2914个贫困村配送了基本文化服务设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深入开展“湖湘大讲堂”活动,该活动坚持开展8年多,被誉为“三湘大地上一道流动的亮丽文化风景线”。积极推动书法美术摄影进机关,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4500余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墙、文化活动中心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道德讲堂、社区课堂、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中,融入送戏进社区、送书法进社区、诗词朗诵、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中。如常德市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墙建设,创建的常德诗墙被誉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打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传统文化主题精品创作佳作频出

 

  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大力实施湖湘历史文化名人长篇小说创作工程、“梦圆2020”文学创作工程。近年来,先后推出报告文学《逐梦湘西》《乡村国是》,长篇历史小说《陶澍》《王船山》等一批文学作品,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其中,《逐梦湘西》获第11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乡村国是》获全国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7届鲁迅文学奖。发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重点推出电影《穿越硝烟的歌声》《难忘的岁月》,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共产党人刘少奇》《秋收起义》等。其中,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荣获全国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力振兴湖南地方戏曲,新创一批反映湖湘历史文化发展的戏曲作品,先后推出湘剧《月亮粑粑》、民族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京剧《梅花簪》、木偶皮影戏《人鱼姑娘》等舞台剧。其中,花鼓戏《桃花烟雨》获第23届曹禺剧本奖,木偶皮影戏《人鱼姑娘》获第5届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目展演5项大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稳步推进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目前已建成少数民族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39个。保护和发展传统民族文艺节目,重点举办了桑植民歌节、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江华瑶族盘王节、花垣苗族赶秋节等民族文化节会品牌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组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操作方法、规则等进行全面地挖掘、收集、整理。2018年10月,湖南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湘西龙山县成功举办,比赛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魅力。

 

 

  湖湘文化走出去铿锵有力

 

  近年来,湖南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先后成功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晚会、“文化中国”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感知中国·中意友好音乐会”等活动。其中,“文化中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对外展示湘绣、湘瓷、湘茶、湘影、湘书等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德国社会广泛关注和在德侨胞的普遍欢迎。“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18全球华侨华人春节联欢晚会网络平台全网播放量累计超过6000万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8.4亿次。“感知中国·中意友好音乐会”为中意文化交流互鉴写下精彩的一笔,网络媒体报道点击量过3亿。同时,不断拓展外宣渠道,精心打造“这里是湖南”脸书账号、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其中抖音账号开设不到半年,阅读量即超过500万次。继续办好《世界看湖南》栏目,2019年共制作播放53期节目,提高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