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战胜疫情首要是坚定信心

作者:邵景均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5期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05日 10时32分37秒 编辑:redcloud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很快蔓延全国,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在全国打响。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1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这表明,坚定信心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战胜这次疫情的第一要义。

  

 

有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才会有战胜疫情的勇气和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一发生,便显现出“来势汹汹”的势头。一些疫区的人慌乱了,一些染病的人悲观了。诚然,看到亲人在疫情中煎熬甚至被疫情夺去生命,任谁都是痛苦的。但是,越是疫情险重,骇浪袭来,人越需要冷静、理智,越要坚定生存与胜利的信心。悲观失望、心慌意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使本可以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失之交臂。这是几千年来人类战胜疾病经验的科学总结。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天灾人祸战斗并不断胜利的历史,其中就包括无数次对各种瘟疫的斗争。爆发于1348年英国的鼠疫(亦称黑死病),断断续续延续了300多年,在欧洲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英国近1/3的人致死。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在1918—1919年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医学不发达,人们还不知道怎样科学防治,所以患病者、死亡者很多。尽管如此,还是有更多的人健康地活了下来。除了幸运,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信心。他们本能地认识到,人类诞生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各种各样的瘟疫和疾病,都没有使人类灭亡,为什么我们就一定会死?一定会有办法活下去。因为有生存信心,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活下去的办法,自觉逃离也好,试用土法验方也好,总之是“拼得一死求一生”,而不是坐以待毙。人类生存经验表明,对传染病一定要重视,但决不能被它吓倒。吓倒了,命可能就真的没了。

 

  我们这代人熟知的2003年“非典”,暴发时何尝不是“来势汹汹”,结果呢?不过半年多,它同欧洲的黑死病、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一样,也成为了历史。战胜“非典”的一个基本经验,是我们必须有信心。有了信心,才有战胜疫情的勇气、智慧和方法。当然,与当年欧洲黑死病、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时期人类的信心和勇气不同的是,我们今天战胜疫情的信心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医学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制度基础上的,因而更为可靠。

  

 

战胜疫情的信心来自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科学时代,对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的防治有史上前所未有的科学认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不久,它的病毒特征、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就被准确地描述出来,国家权威的诊疗方案不断推出,治愈出院的病例越来越多。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对这些抗体的研究和使用,可以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贡献。事实雄辩地说明,在西医和中医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新冠肺炎是很强的传染性疾病,需要治好,更需要防好。党和国家已经认识到,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更是一场科学战役。病毒的复制、感染,疫情的发生、发展和防控,都有其规律。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就要掌握病毒感染的科学知识,懂得疫情的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有序防控,做到防控指挥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疫情防控的技术手段正确运用,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精准到位。如今人人皆知的“没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多洗手,少聚会”等预防疫情的基本常识,对疫情集中地区实行适当封锁,就是源自对疫情传播的科学认识。值此信息化时代,完全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为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应对政策。相信科学、尊崇科学、依靠科学,做到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发挥科技利器作用,就一定能把疫情的危害降到最低。党和国家确立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方针,是牢固树立战胜疫情坚强信心的基本根据。

  

 

战胜疫情的信心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

 

  纵观人类历史,横览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政府在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时候,都是各有各的做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我国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时候,充分体现出党的领导的坚强有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更加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举国行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应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加大政策协调和物资调配力度,及时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各项防控措施有力有序开展。

 

  党中央采取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首先,从各省市和军队,调来最强的医疗和护理团队到重灾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第一线开展救护。集中力量解决好床位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不足问题,快速建设和改造扩容定点医院,增加重症床位供给,畅通收治转诊通道,全面增强收治能力,加快疑似病例检测速度,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其次,采取对口支援的办法,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以外地市,责任包干,任务落细落实。再次,组织药品、医疗设备和居民生活物资运往湖北省和武汉市,确保重灾区疫情防控工作和人民生活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党委和政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积极履职尽责,着力围绕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抓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节。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社区防控,切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救治水平,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救治患者,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大药物和疫苗科研攻关力度。发热病人多的城市增加定点医院、治疗床位和隔离点,提高收治率。广大医务人员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周边国家、国际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疫情信息,接受国外援助。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疫情首发地武汉率先“封城”,之后,又有一些疫情严重的城市“封城”,农村和城市的小区“封区”。这种隔离的办法,十分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传播。一些共产党员和志愿者挺身而出,承担起“封城”“封区”的管理责任和服务工作。虽然“封城”“封区”了,上亿人居家隔离,但是广大居民仍然平静地生活着。水不停,电不停,暖气不停,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有保障,一旦有病立刻有人来帮助送医院。社会秩序不乱,国家机器运转正常,有条不紊应对。一些居家隔离的人,通过微信群、抖音、朋友圈交流,激发热血沸腾、乐观向前的满满正能量。一位侨居欧洲国家的华人对此感慨地说,这种情况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受国家体制所限,许多政府的力量很小,一旦发生重大疫情,难以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防治,主要靠百姓自己想办法应对。老百姓自己没办法了,就去教堂祷告,求助上帝。如果真的像中国这样出现大的疫情,而不能“封城”“封区”,调动全国的力量防疫,那么很可能不出一个星期,他们的社会就要崩溃了。

 

  有比较才有鉴别。防治疫情以来的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防治疫情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成效。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依靠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我们就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种形势下,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定要继续坚定信心。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才能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早日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作者系中央纪委研究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