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作者:郑艳琼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5日 11时27分54秒 编辑:redcloud

 

 

  “……盘王出世在福江,盘王出世福江庙,面前绶印十三双……”一曲高亢悠扬的天籁之音在夜空中回旋飘荡、余音绕梁,赢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桐冲口村瑶寨夷勉堂的舞台上正在进行一场瑶族民俗表演,为四面八方的游客展示瑶族流传千年的民族史诗——《盘王大歌》。

 

  《盘王大歌》是瑶族人民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以及祭祀盘王的礼仪活动中创作的古歌史曲,承载了瑶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堪称瑶族的“荷马史诗”。2014年11月11日,盘王大歌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历史沉淀厚重文化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人文始祖,传说瑶族儿女为纪念盘王,会在特定的时间里举族进行歌舞祭祀,向盘王祈祷,许上“歌堂良愿”,若愿望实现,便由道师唱《盘王大歌》,以“还盘王愿”。

 

  瑶族先民祭祀盘王的习俗,在汉文书籍中最早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其中记载:“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其俗至今。”号,即是拖长声音大声呼唤之意。这说明瑶族先民以歌唱呼号的形式祭祀盘王这一习俗至少在东晋时期就已具雏形。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朗州(今常德)作《蛮子歌》:“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其中“时节祠盘瓠”一句就描述了唐朝时期湖南地区瑶族先民祭祀盘王的活动。北宋沈辽也曾在《踏盘曲》中写道:“湘江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雪将军树。社中饮食不要钱,乐神打起长鼓舞。”诗句所述吹笙击鼓、祭祀盘王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演变为瑶族长鼓舞这一民俗舞蹈。可见,唐宋时期瑶族已有一套成熟的祭祀习俗,《盘王大歌》也极有可能在此时期得以发展完善。

 

  历史上,瑶族的迁徙极其频繁,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家把人们在“还盘王愿”时所传唱的民间歌谣进行搜集、记录、整理,用汉字或以汉字记瑶音的方法收录成册。流传至今的有三种形式,即十二段、二十四段、三十六段词三种,每一段都有三千余行,由绪歌、插歌、正歌和杂歌组成,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天地起源、英雄神话、男女婚恋、生产生活、风俗宗教等都是歌唱的对象。

 

  作为一部民间歌谣总集,《盘王大歌》是瑶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是瑶族儿女生活实践的百科全书,是瑶族人民劳动生活的生动写照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特色彰显非凡价值

 

  《盘王大歌》语言风格清新淳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王朝奇女多好看,手拿银珠颈挂链,柳眉细眼细弯弯。好比日头出上山,青丝头巾蓝腰带,又添金带缠腰间,一般打扮像官人,谁信她是女钗裙……”在体裁上,《盘王大歌》收录的歌谣多为古诗体,以七言为主,也有散文诗体、曲牌体和自由诗体。各诗体句式长短不一、形式多样,但注重押韵,朗朗上口。在语言上,《盘王大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直白热情、通俗易懂、想象丰富,充满了朴实率真的自然气息。在写作手法上,《盘王大歌》中许多诗歌都采用拟人、对偶、赋比兴等表现手法表达情感或揭示哲理,如“深山瞩目刘王种,园边榕树圣贤栽,先人栽下千年树,留给后人满地财”一类歌谣通过塑造“刘王”“圣贤”等为民造福的人物形象,展现瑶族儿女勤劳能干、聪慧睿智的民族特性。

 

  《盘王大歌》表现形式特点鲜明、极具魅力,具有丰富艺术价值。《盘王大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搜集民间歌谣,表演方式得以丰富充实,同时与祭祀活动中的其他习俗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相融合的综合艺术。《盘王大歌》曲调唱腔丰富,歌词灵活多变,如“叠歌”曲调,第一句唱出歌头后,可在第二、三句中随意添加唱词,词意连贯即可,如“天上星,无云无雨亮晶晶,白日藏在青天里,夜晚出来看是情”,可唱成“天上星,无风无雨无雾无云亮晶晶,白日闭眼缩进蓝天底,夜晚出来看旧情”。这样根据曲调、节奏、感情变换歌词,以唢呐、长鼓等乐器伴奏,演唱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盘王大歌》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源远流长,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瑶族没有文字,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依靠歌谣的形式来记录传播。在瑶族祭祀盘王的“奏铛”活动中,有一个叫做“坐席读书”的仪式,“坐席读书”也叫“大歌同唱”,由本族文化程度较高的师公、歌郎、歌娘坐到席上,一边喝酒,一边轮唱《盘王大歌》,通过歌词展示本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也将瑶族先民们积累的各种生产生活经验进行传承,如介绍瓜果的“瓜藤力力随泥出,瓜叶生生盖过天”,介绍水车的“车扇断乱在水转,车干有心送到田”等。这些生动描述瑶族社会面貌的歌谣中,保存了许多颇具价值的史料。

  

 

文旅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口耳相传的《盘王大歌》难免受到冲击,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会讲瑶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会使用瑶语演唱《盘王大歌》的人则少之又少,同时,现代艺术审美取向也使得年轻人对古老歌谣缺乏热情,《盘王大歌》逐渐失去其生存空间,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保护传承《盘王大歌》迫在眉睫。

 

  桐冲口村历史久远,被誉为“千年瑶寨”。桐冲口村曾因交通不便而经济落后,贫困一直困扰着这一片山清水秀的土地。2013年,相关部门在这里建立了《盘王大歌》传承基地,成立了第一个千年瑶寨尤绵歌舞队,培养了大批传承人,形成了浓厚的非遗文化传承氛围。同时大力促进文旅融合,搭建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盘王大歌》古朴深邃的魅力。

 

  伴随着《盘王大歌》的深度开发,桐冲口村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如今的桐冲口村,出现了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风光秀美的古老瑶寨、浪漫神秘的瑶族文化让游客心驰神往、流连忘返,昔日的贫困村在《盘王大歌》悠扬动听的歌唱中,实现了整村脱贫,产业欣欣向荣、文化生生不息,“千年瑶寨”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当地根据时代发展,一手抓好《盘王大歌》的传承,一手抓好《盘王大歌》的创新和推广。今天的《盘王大歌》加入了歌剧、歌舞剧、实景表演等元素,声、光、电、影、音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被大量运用,得到了广大观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此外,由《盘王大歌》衍生的文化产品,如手工乐器、玩偶等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很多产品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围绕《盘王大歌》开发的多种文旅产品既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让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瑶族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长鼓声声传神话,瑶歌阵阵飘山崖。明月吊脚楼上挂,天堂怎比我瑶家。”嘹亮动听的《盘王大歌》唱出了瑶族人民幸福的生活,也将幸福留在了每一位听众心里。

 

 

下一篇 历史转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