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共“绣”苗家幸福景
————学习石顺莲的奉献精神

作者:刘 骄 孙梓健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05时18分45秒 编辑:redcloud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方略。从那时起,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加速推进。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视察并和大家亲切交谈的场景,时任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的石顺莲至今仍历历在目、心潮澎湃。6年多来,十八洞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谆谆教诲,以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使命担当,蹚出了一条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蝶变之路。一路走来,石顺莲是亲历者、见证人,更是探路者、领头羊。担任村支书,她领着村民修路,打通发展“大动脉”;卸任后,她创办的苗绣合作社,发展成为村里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石顺莲以一名老党员的担当奉献,书写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成为村民群众的贴心人。

  

 

实干的老支书

 

  1997年,40出头的石顺莲,临危受命,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谈起这段经历,石顺莲记忆犹新:“当时,要修一条路到隔壁双龙村,需要占用一些土地,老百姓不同意,做不通思想工作,村支书和村主任都不愿干了,我当时是妇女主任,大家就选了我。”明知工作难度大,需要付出精力多,但想着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石顺莲还是顶着压力上。没有经验,就边学边做;没有村部,就在家办公。

 

  要致富,先修路。石顺莲上任后,第一件难事就是修路。修路需要征用一些村民自家的田地,有些人不理解、不愿意,石顺莲就一家一户去做工作。其时,修路占用村民土地,政府有补偿,1亩地补贴1万元。“但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人均不到8分地,有些村民只想要土地不想要钱。”为了让村里的路尽快打通,不顾家人的反对,石顺莲硬是拿出自家的4分8厘好地,与被占用地村民进行置换,这才保证了道路施工顺利进行。

 

  一些村民一时思想不通,想方设法阻挠施工,将修路用的模板扔进鱼塘。石顺莲知道后,不气馁,不退缩,带着施工人员,二话不说,下到水塘,把模板摸上来,继续组织施工。

 

  就这样,在石顺莲的带领下,经过几年时间,十八洞村的路面硬化工程全部完工,其他基础设施也逐渐改善。“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十八洞村早就是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的门前了,去哪儿都方便。”说到这里,石顺莲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

 

  凭着骨子里的韧性和耐心,石顺莲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个年头。“就像绣花一样,当村支书也是个细致活,要细心,也要有耐心,才做得好,村民才会信任你、支持你。”2014年,年满60的石顺莲,主动让贤,把村支书这个位置交给有知识、有能力、有精力、有想法的年轻人来干,以更好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虽然不再担任村支书,但石顺莲仍旧是村里最热心、最积极的那一个,村里大小事务,她都总是想在前、干在前,时刻体现出一名老党员、老村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较真的传承人

 

  苗绣是苗族传统刺绣技艺,图案精致,虚实得当,针法细密,配色考究,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苗家姑娘而言,苗绣既是成长的“必修课”,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功”,长到一定年龄,就要跟着长辈学习绣工技艺。石顺莲介绍说,改革开放以前,苗族人都是穿着自己绣的衣服,特别是女孩出嫁,一定要穿着自己绣的全套苗服。

 

  石顺莲便是如此,12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苗绣,一绣就是50多年。如今她是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传承人、苗绣工艺技师,对苗绣更有了一份割舍不下的深情,一份传承推广的责任。

 

  在村里,石顺莲是公认的苗绣带头人、技艺最佳者。村里的绣娘,常常会聚在她家一起加工绣品,她会一针一线认真指导其他绣娘。她对绣品质量要求“苛刻”、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拿着尺子量,歪了,重来,颜色错了,拆掉再绣,没有半点商量。这和她平时乐呵呵的性格一点都不像,“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才是对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的真正热爱和尊重”,石顺莲解释说。

 

  作为传承人,谈起苗绣,石顺莲就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一有机会,她都会热情向大家推荐苗绣,即使远赴外地、舟车劳顿,她也会欣然前往、乐此不疲。截至目前,石顺莲已带着苗绣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展销会二三十次。2015年,听说苗绣获得参加深圳文博会的机会,她提前两天就带着苗绣工具和产品前往深圳,参展当天她带去的书签、手提包等70多件各式苗绣产品被抢购一空。看到苗绣这样受欢迎,她特别开心。在石顺莲看来,每一次走出去,都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每当看到外地公司生产的设计精美、手工精细、用途广泛的刺绣产品,石顺莲便仔细琢磨,对如何提升自己的苗绣手艺、提高村里苗绣产品的整体质量,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称职的理事长

 

  2014年,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一心牵挂着村里扶贫事业的石顺莲闲不住,总想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带着村民致富。她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她汇报了可以发展苗绣产业的想法,得到了总书记的赞同。村里有300多名留守苗族妇女,个个都能绣,何不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呢?

 

  说干就干。当年5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石顺莲将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担任理事长。没有办公场地,石顺莲的家再次被“征用”,3间瓦房改造成苗绣工坊,生产区、展览区、办公室,一应俱全。平时10多位绣娘就集中在这里工作,绣出的成品就摆放在展览区供游客观赏、购买。

 

  为了合作社能够快速发展,60多岁的石顺莲四处奔波。起先是跟县里的苗绣公司签订合同,后来随着参展的次数越来越多,“十八洞村苗绣”出镜率也越来越高,周边各地的订单也纷至沓来。2018年,石顺莲偶然得知中车株机每年都有大量的刺绣产品需求,于是,她把握机会一举与对方谈成5年的供货合同,与湖南工业大学、中车株机签订《十八洞苗绣产业精准扶贫三方协议书》,这也是目前合作社每年最大的订单。

 

  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合作社已经形成一套“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社里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19年年产值已接近20万元。除了接订单,运营好合作社还需要到县里签合同、开发票、审年报等,这些事石顺莲都是亲力亲为。她说:“县里工作人员都建议我,办这些手续,让年轻人来就行。我觉得没事儿,我自己可以做的我就都做了,不懂的地方我还可以现场学。”就这样,在石顺莲的带领下,十八洞村的苗绣产业已逐步成长为村里支柱产业之一,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既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一举多得,村里的绣娘们都很开心。

 

  无论是担任村支书,还是作为非遗传承人、合作社理事长,石顺莲一如既往,始终把全村的发展、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知难而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她用一针一线、一举一动,带领着村民们一起绣出十八洞村的幸福图景,而她的奉献精神,也已深深融入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神中。

  

(摄影:王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