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作者:毛 胜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01日 03时41分49秒 编辑:redcloud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疫情斗争。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但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此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要判断,为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刻认识“严峻复杂”和“较长时间”,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各项工作中要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所谓底线思维,就是“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党中央作出的“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等决策,都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方法。实践已经证明,正因为这一系列及时、有力、有效的举措,我国在全球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并加快复工复产,为国际抗疫合作和世界经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目前疫情仍然不容乐观。从国际看,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全球整体上仍处于疫情高峰期。截至北京时间6月12日9时,疫情已经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50万例。令人担忧的是,各国防控能力参差不齐,不少国家存在防控短板和漏洞,一些国家的疫情形势出现恶化迹象。还有个别西方大国刻意挑起纷争,影响国际合作抗疫。从国内看,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无症状感染者和可能遗漏病人带来的风险不可忽视。这些情况充分表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比较于此前的非典疫情等,更具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做好较长时间斗争的准备,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我们还要清醒看到,疫情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国际看,许多国家停工停产,经济活动陷入停顿,失业率不断上升;国际经贸断崖式下降,全球服务业受到广泛冲击;生产要素、人员流动严重受限,全球产业链陷入紊乱。从国内看,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一些行业面临市场供求普遍下滑等压力,多数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将明显下降。这些情况充分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其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预计将出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我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较好,3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势头,并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短时间也难以独善其身,必须做好较长时间艰苦奋斗的准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思想准备是从容应对的前提。深刻认识“严峻复杂”和“较长时间”,归根到底就是要把底线思维贯穿这场战“疫”始终,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努力在疫情防控条件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护。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再接再厉,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并切实抓好落实,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做好必要防护,继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外防输入”就是要牢牢把住入境关,加强输入性风险防范。要压实属地防控责任,坚决守住守好口岸城市防线,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制度。针对陆地接壤国家对我国输入风险增高,黑龙江等地要抓紧排查漏洞、补齐短板,完善和加强防控工作措施。要加大对边境城市疫情防控人员和物资保障力度,协调解决好在卫生检疫、防疫物资、医护力量、隔离条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支持边境地区提升检测、救治能力。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驻外使领馆要做好领事保护和防护指导,发挥好侨团、留学生会等作用。要深入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世界卫生组织深化交流合作,继续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加强防疫物资质量监管等工作,努力为国际防疫合作贡献更大力量。

 

  “内防反弹”就是要巩固防控战果,把疫情防控网扎得更密更牢。要继续抓好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疫情防控工作。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后,仍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抓实社区防控,压实企事业单位防控责任,对重点人群实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首都北京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继续落实重点防控任务。各地要立足实际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对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其中暴露出的防控问题。要优化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和响应级别标准,依据本地疫情变化精准确定相应等级和级别,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并具体到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最小单元。要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工作力度,把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作为防控重点,做到及时报告和处置。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这个典故来告诫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无论是外防输入,还是内防反弹,都是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防控和应急准备,建立健全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机制,实现“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深刻认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意义,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14亿人口大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截至今年2月底,贫困县还有52个未摘帽。我们既要看到胜利在望,也要看到任务繁重,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更何况,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我们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当前,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必须坚定必胜信心。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深刻认识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可控的。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但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而且,我国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适应能力、修复能力,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也一定能够尽快恢复发展经济。

 

  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要不失时机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要抓住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国内需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重要方面,加强系统集成,统筹部署推进。特别是要围绕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集中力量推进有助于促进复工复产、居民就业、投资消费、中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民生、脱贫攻坚的改革举措。

 

  必须着力扩大内需。我国不仅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全球最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且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攻坚克难,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外部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要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各项要求。只要我们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