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6日 05时11分37秒 编辑:redcloud

  

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杜家毫

 

 

  湖南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近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2012—2019年,共实现747万人脱贫,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降至0.36%,贫困县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4.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66个百分点。湖南连续两年获国家考核“综合评价好”的省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回顾总结湖南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信心决心

 

  湖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在对标看齐中提高了政治站位、强化了责任担当,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深受教育的是,我们在对标看齐中提高了政治站位、强化了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念兹在兹,亲自部署督战,亲自挂帅出征,7年多来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余次国内考察40多次涉及扶贫,连续6年召开7次脱贫攻坚专题会,这种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给我们以巨大教育和激励。全省上下自觉向总书记看齐,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建立“三走访三签字”、省领导对口联系贫困县、常态化联点督查等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村入户、领办涉贫信访件,推进“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万企帮万村”等行动,形成了“五级书记抓脱贫、全省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

 

  弥足珍贵的是,我们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方针和“不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的要求,以十八洞村为样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路径,召开学习总书记精准扶贫论述大会,在全省推广十八洞村扶贫做法经验,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细化“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政策举措,率先开展贫困对象建档立卡并动态调整,实事求是推迟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县计划摘帽时间,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精准度大幅提高。坚持向深度贫困聚焦发力,严格落实“三个新增”要求,每年新增3亿元以上支持深度贫困县,新增整合涉农资金重点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出台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实施“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工程,探索“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推进劳务协作脱贫,建实任务、稳岗和责任三张清单,推动190多万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在全国率先开发“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30多亿元、覆盖60多万贫困人口,逾期率控制在1%以内,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对统规统建易地搬迁安置项目实行“总承包、零利润”项目建设模式,既提高效率、又确保质量,牢牢守住了房屋面积、质量安全、资金管理、不负新债四条底线。率先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应用,“互联网+社会扶贫”经验在全国推介。各地也都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鲜活经验,如多地探索推进“扶贫车间”建设,麻阳的“互联网+监督”,泸溪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花垣推进“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宜章实行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涟源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等等。

 

  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共同见证了贫困地区面貌和贫困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坚持既不拔高标准、又不降低要求,分类施策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按照“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推进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实施教师、驻村干部、家长“三帮一”劝返复学,每年资助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130万人次左右。全面落实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定向扩招乡村医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住院综合报销比例87.6%,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下大力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近年来解决了一大批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累计建成近3000公里联通贫困县的高速公路、2.4万公里村水泥路,完成172万余户危房改造,过去“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加速改变。

 

  令人感动的是,各级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常年奋斗在扶贫一线,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这些年,扶贫战线的同志们经受了考验,砥砺了初心使命、锤炼了党性作风,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得到了锻炼成长。2.1万支工作队、5.6万名干部驻村帮扶,近60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70万贫困户。大家作出了很多的奉献和牺牲。这些年,我们对扶贫一线的同志既严管又厚爱,一批表现优秀的贫困县县委书记、县长、扶贫办主任、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职级晋升;先后为5.6万名驻村工作队员购买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保险,为4.4万名村主干补贴购买养老保险,连续4年评选“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这些年,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我们出台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千方百计为基层“明职权、畅通道、优待遇、留人才、减负担”,村、社区年运转经费大幅提高,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基本清零,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2800多个,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2.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上届提高8.4%。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基层党组织一呼百应,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这与脱贫攻坚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这些年,脱贫攻坚带动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同志说,通过脱贫攻坚,群众上访少了,干部下访多了;群众信教的少了,跟共产党走更坚定了。很多贫困群众讲,“只有共产党才对我们这么好”。

 

 

  对标中央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克服疫情影响的任务很重,工作层面短板弱项还不少。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集中精力、倒排任务,开足马力冲刺、全力以赴攻坚。

 

  在思想上政治上再对标看齐。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陕西和山西等省份考察、全国“两会”期间等多个场合,对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提出了系列新论述新要求: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等等。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自觉对标看齐,把各项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补齐短板上再集中发力。问题就是短板,就是工作努力的方向。前段时间,省扶贫办牵头对各地开展了脱贫质量“回头看”,发现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有些问题往往不是普遍的、而是个别的,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发现并高度重视、推动解决。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不但难以通过国家普查和考核,也无法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账。必须下定决心、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推进整改清零。比如,“一超过”方面,今年贫困户增收受疫情影响较大。打工收入往往是一些贫困户的重要收入来源。疫情对沿海外贸企业冲击比较大,对湖南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也会造成较大影响,这些情况都需要去精准分析和应对。比如,“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这类问题具体到每个县(市、区)数量很少,但全省加起来就有一定的量,而且一个地方排查出二三户,影响就比较大,必须高度重视、逐一解决。全省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总体上必须尽快完工,对那些辍学的贫困学生,要扎实做好劝返复学工作,未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要尽快落实到位,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的问题都要尽快整改到位。这要与推进“六覆盖”结合起来,“六覆盖”既是脱贫攻坚的要求,也是全面小康的要求。包括还有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统筹起来,抓紧解决到位,需常态化整改的也要尽快见到实效。

 

  在巩固提升上再抓细抓实。着力克服疫情影响。不仅要克服短期影响,也要分析长远影响。要认真落实省里出台的“十条措施”,敏锐把握疫情对产业、消费结构带来的新变化,看到原来向沿海地区钟摆式、大规模流动的就业结构也正在逐步改变。要着力提高就业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监测预警,做好劳务对接和劳务培训,支持鼓励农民工就近就业或返乡创业。乡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要加快推进“禁养”特色产业项目转产转型,落实省里出台的退出补偿及动物处置方案,防止引发矛盾。着力提高产业扶贫可持续性。省级财政今年继续投入5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各地也要切实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小额信贷既要防范风险、也不能为规避风险而暗设门槛。农副产品在扶贫产业中占比较大。要把产业扶贫与科技兴农结合起来,即使是特色优势农副产品,也要不断改良品种,提升产品质量。不少扶贫产业已进入丰产期,要做好供销对接,解决销售难问题。扶贫产业要走“专、精、特”的路子,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严防简单“一发了之”“一股了之”。着力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统筹抓好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配套建设等工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融得进、逐步能致富”。着力强化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加强对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的动态监测,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及时预警、及时帮扶。

 

  在群众工作上再尽心尽力。脱贫攻坚成效如何,不仅要数字算账,还要群众认账。群众满意度是重要评价指标。有的地方扶贫领域出现一些负面问题,根本上还是政策落实存在温差偏差。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压实相关责任,加强源头预防,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要高度重视涉贫舆情应对,防止个别问题被放大炒作。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同,各地要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在重大工作、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让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脱贫攻坚成效考验党性修养、体现为民初心、检验能力作风。要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要坚定不移稳队伍、稳人心、稳干劲。实践证明,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稳的是岗位,强化的是政治责任,锤炼的是党性作风,收获的是人生价值,体现的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优势。过去这些年广大干部经受住了考验,要继续保持定力,强化历史担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一如既往地干下去。现在有的基层扶贫队伍更换比较频繁,有的帮扶工作队长由处级干部换成了一般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稳定充实扶贫队伍,确保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要推动干部尽锐出战、担当作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舞台,更加注重在扶贫一线检验干部、考察干部、发现干部。近期省委派出79个考察组到122个县(市、区)考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派出近万名干部驻村蹲点督查,目的就是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督促解决问题,考察了解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对参与扶贫的干部,中央、省委历来是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表现突出的大胆提拔重用,不胜任的该调整的调整、该撤换的撤换。要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正确把握干部工作中的失误、错误的性质和影响,切实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完善和落实干部待遇保障制度,特别是对因公殉职的基层扶贫干部家属,要及时给予抚恤、长期慰问帮扶。

 

  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决战脱贫攻坚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要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省委出台的基层建设“一意见五方案”各方面反响很好,但现在看来有的还没有完全落地,有些工作还停留在学习培训层面,聚焦重点任务抓落实不够;向基层简政赋权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些职能部门向乡镇(街道)、村(社区)放权不够,明放暗不放、放小不放大;激励基层干部人才、提高乡镇干部报酬待遇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要加大执行力度,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基层的获得感,进一步体现重视基层、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

 

  以更加严实的作风冲刺脱贫攻坚收官战。决战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做到“五个防止”:一是防止“松劲懈怠”。越到最后越要防止松劲松懈、精力分散,不能因为思想重视程度减弱、工作频道转移而前功尽弃。已摘帽县要认识到摘帽不是终点,非贫困县也不能因为贫困人口不多就麻痹大意。二是防止“急躁抢跑”。实事求是、保持定力,不能因为快要收账交账了,就突击快上,急于“清零”,搞数字脱贫、算账脱贫、虚假脱贫。有问题不可怕,但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出现问题可能是工作不精细,如果弄虚作假性质就变了。三是防止“坐等过关”。有的认为“最后反正要宣布脱贫的,自己这里肯定也能过关”;有的对一些动态变化的不稳定因素研判不足,盲目乐观、坐等考核,这都要引起注意。如果因为一个地方影响了脱贫攻坚大局,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四是防止“只督不战”。不要层层督战、多头督战,督的人多、战的人少,说的人多、干的人少,只发现问题、不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任务下了一堆、要求提了不少,但只是简单地将责任压力转嫁下去,问题并没有解决好。五是防止“层层加码”。在任务安排、督查考核等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减少重复的、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材料、检查考核等,减轻基层负担,也不要为了追求所谓“零问题”“零差错”而随意追责。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