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任弼时:惊险的赴俄之旅

作者:肖娜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8期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1日 05时11分48秒 编辑:李志佳

任弼时,1904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1920年,16岁的任弼时只差一期就要中学毕业了,未来的道路何去何从?他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长郡中学的一些同学环顾百孔千疮的中国社会,觉得前途黯淡,人生渺茫。有的准备托亲友在长沙寻找职业,谋求出路;有的准备回乡下教书糊口;还有的郁闷悲观,终日无所事事。任弼时则在探求着自己要走的道路,他透过报纸杂志这个窗口,把目光投向了国外。

放暑假了,罗亦农和萧劲光等几个好朋友都没有回家,终日在外面奔走活动。一天,任弼时从街上回来,兴奋地说:“有办法了!”“什么办法?”萧劲光问。“到俄国去!”“俄国?”

两人连忙找来一张地图,伸出手指,找到了那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北方大国,找到了彼得堡、莫斯科、基辅、明斯克、黑海湾、西伯利亚……对于这个国家,任弼时和萧劲光过去了解得不多。但自从毛泽东在驱张运动取得胜利,以及从北京回到湖南后,向大家介绍了不少有关俄国革命的情况。文化书社创办后,任弼时在那里买到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著作。8月份,毛泽东组织了“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的俄罗斯研究会,任弼时多次在那里听讲。从那时起,他和萧劲光逐渐了解到俄国有一个列宁,列宁组织了俄国革命党,领导工农推翻了旧社会,使街头飘扬着劳动者的红旗。这些消息,令他们无限神往。

由于毛泽东努力为他们筹划,事情进行得很顺利。本来,毛泽东自己也想到俄国去,他曾经说过:俄国是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要组织一个留俄队,实地考察俄国情况,学习俄国革命经验。但由于国内斗争需要,毛泽东自己没有去,他让任弼时等同志去了。

当时,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任主事,住在惜阴街一列平房中的一间小房子里。房里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桌,两张木椅。长郡中学离这里不太远,出门拐两条街就到了。毛泽东在这里热情接待了任弼时,并告诉他,关于他和萧劲光去俄国学习的事,已经写信与上海的革命同志联系了,上海方面的答复是:可以启程。

8月的一天,浩阔的湘江,波涛滚滚。一艘陈旧的客轮吐着长烟,载着旅客迎风北去。任弼时和萧劲光,还有任弼时的堂兄任作民和另外几个同学,乘坐这艘客轮离开了长沙。任弼时凭栏遥望渐渐远去的家乡,思绪像波涛一样翻滚。他知道,从此以后家里的生活将更加艰难。但他觉得,既然已经选择了人生道路,那么,就应该像浩荡的湘江一样,百折不回,一往直前!

任弼时等人先在上海外国语学校学习了半年俄语,在此期间,任弼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的一个下午,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吴淞港码头,登上一艘从上海开往海参崴的日本邮轮,踏上了茫茫征途。

去俄国的道路是十分危险和艰难的。为了安全,组织上把十几个青年分成若干组,并规定互相之间装成不认识。和任弼时编成一组的是老同学萧劲光。萧劲光装成裁缝工人,而任弼时则扮成理发匠,手提一个理发工具包。他们得有时坐船,有时乘车,有时走路。当时,盘踞在中俄边境一带的日军和俄国白匪军,到处拉了铁丝网,设了不少岗哨,查堵和抓捕革命者。

火车从海参崴发出,开往伯力。窗外冰天雪地,到处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战壕、铁丝网、难民……火车开得很慢,车上一无暖气,二无食品,大家坐在闷罐子车里又冷又饿。突然,通过“赤白交界”区时,车停了。一些穿大衣、持枪的俄国白匪军走上车,粗暴地命令旅客们下车接受检查。名义上是不准鼠疫患者过境,实际上是想抓共产党人,或趁机捞些财物。

一伙白匪士兵把任弼时推进一间房子,有个当官的当场命令士兵:“看看这毛孩子身上有什么油水?”

任弼时则用俄语说:“很遗憾!在我身上找油水,和找鼠疫菌一样困难!”

那个当官的没料到任弼时也懂俄文,吃惊地打量着他。这时,任弼时又主动把随身的布包递过去说:“别害怕,没有鼠疫菌,这就是我的全部东西。”

匪徒们一看,全是理发工具,感到非常丧气。只有那个当官的摸着山羊胡子,狡猾地说:“哦,你是理发匠?我们也很需要你。”接着,他们还是把任弼时关进了一个挂有“鼠疫患者拘禁室”木牌的黑屋子。

任弼时和同志们失去联系了。但他极力镇定自己,他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任何可疑的东西,口供也编得十分周密完整,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第二天,那个有山羊胡子的军官又带着士兵来审问他了,他们反复盘问他,是从哪里来,家住哪里,是干什么的,到哪里去,等等。任弼时应答自如,一口咬定自己是理发工人,以前在这里混过饭吃,现在又来这里谋生。这样足足磨了两个钟头,那个当官的什么也没问出来,只好命令士兵将任弼时释放。

此时,任弼时身上已经没有一文钱,而通向莫斯科的路还那么远。怎么办?他抬头望了望那辽阔的天边,望了望这陌生的土地,果断地决定:走过去!有铁路线,就不会迷路;有手,就可以卖苦力干活。晚上,就随便到哪个柴堆角落躺一躺。

雪地上,留下他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他走过一片片田野,走过一个个村庄。在阳光下走,在月色中走……碰到好心的农民,他还讨来了剩面汤和黑面包,吃下去,恢复一下体力,然后伸伸腿,继续往前走。

终于,几天后,任弼时只身徒步来到伯力。在这里,他和萧劲光、任作民等人会合了,大家心疼地围住任弼时,一个个和他紧紧地拥抱,喜悦的泪珠簌簌地往下掉。一群青年革命者,在短暂休息之后,继续往他们心中的革命圣地莫斯科进发。1922年初,未满18岁的任弼时在莫斯科正式转为中共党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