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少年》《赤光》:团结旅欧青年 传播共产主义理论

作者:凌 志 来源:新湘评论网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09日 02时42分25秒 编辑:李志佳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jpg

开栏目的话.jpg

src=http_%2F%2Fwww.hawszl.gov.cn%2Fd%2Ffile%2Fdfsl%2Fxqsl%2Fhas%2Ftzsl%2F2015-03-18%2F88cca691cca3e60fb4158e00e052b83b.jpg&refer=http_%2F%2Fwww.hawszl.gov.jpg

微信图片_20210409143846.jpg

1922年6月,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的一块小空地打破了平日的寂静,一群中国青年怀着兴奋的心情在此集会——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在这里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共开了3天,通过了组织章程,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出执行委员会委员3人,即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工作,李维汉负责组织工作。会议还决定出版机关刊物《少年》。1923年2月17日,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

1922年8月1日,《少年》正式创刊,编辑部设在旅欧少共执委会办公处巴黎戈德弗瓦街17号的小旅馆内。前期主要由赵世炎负责编辑,陈延年、陈乔年等负责刻蜡版、油印、装订和发行等工作。1923年3月以后,周恩来接替他们承担编辑、发行任务。李富春、邓小平、傅钟、李大章等也先后参与了这一工作。

《少年》初为月刊,红色封面,16开本,曾停刊两个月,1923年3月1日复刊出版第7期,改为24开本,从1923年7月1日出版第10期起,改为不定期刊,到1923年12月10日,共出版了13期。该刊侧重于理论宣传,摘要登载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有关经典著作,发表过周恩来的《共产主义与中国》《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十月革命》等文章,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主张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理论、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团结广大旅欧青年的重任。

此后,根据国内团中央指示,旅欧共青团决定将《少年》改名为《赤光》。1924年2月1日,《赤光》创刊号出版,《少年》即停办。创刊号发表宣言说:“我们不但要评论中国时事,且更愿为大家指出他的乱源所在和他的解脱之方,我们现愿诚恳而忠实的给大家指示出救国的唯一道路和其他转弯抹角迂拘而不可能的途径。总此,我们所认定的唯一目标便是:反军阀政府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

《赤光》为16开本的油印半月刊。与《少年》以理论宣传为主不同,《赤光》偏重联系实际,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教育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和华人,指导他们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旅欧党、团员大批回国或赴苏联学习,《赤光》出至第33期一度停刊。1928年在巴黎复刊,后迁德国柏林出版,成仿吾等主编。复刊后的《赤光》着重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30年3月停刊,共出版了55期。

《少年》和《赤光》大部分在欧洲发行,读者主要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者、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少数发行于国内和加拿大、古巴等地。《少年》向无法阅读外文刊物的勤工俭学留学生和华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介绍第三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赤光》将大批欧洲华人华侨留学生团结了起来,并通过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救亡图存精神,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青年才俊。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